葭苇

jiā wěi [ jia wei]
繁体 葭葦
注音 ㄐ一ㄚ ㄨㄟˇ

词语释义

芦苇。

词语解释

  1. 芦苇。

    《韩诗外传》卷八:“有鸟於此,架巢於葭苇之颠,天喟然而风,则葭折而巢坏。”《汉书·李广传》:“引兵东南,循故 龙城 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五:“藋蒲竟广泽,葭苇夹长流。” 章炳麟 《訄书·议学》:“政治之学不修,使僝功审曲者议之,其埶将妄凿垣墻而殖葭苇。”

引证解释

⒈ 芦苇。

《韩诗外传》卷八:“有鸟於此,架巢於葭苇之颠,天喟然而风,则葭折而巢坏。”
《汉书·李广传》:“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
汉王粲《从军诗》之五:“藋蒲竟广泽,葭苇夹长流。”
章炳麟《訄书·议学》:“政治之学不修,使僝功审曲者议之,其埶将妄凿垣墻而殖葭苇。”

葭苇的国语词典

芦苇。

葭苇的网络释义

葭苇

  • 葭苇,拼音jiā wěi,意思是芦苇。
  • 汉字详情

    jiā [jia]
    部首: 301
    笔画: 12
    五笔: ANH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女性
    仓颉: TRSE
    四角: 442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初生的芦苇

    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汉书·中山靖王传》

    沙洲葭苇。——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葭草(初生的芦苇);葭蓬(芦苇与蓬草);葭灰(苇膜烧得的灰。常用来标志、预测节气);葭莩(原为芦苇里的白色薄膜,后常来指代:友谊;交情;亲戚;亲眷)

    (3) 通“笳”。乐器名

    发引和,校鸣葭。——《文选·张衡·西京赋》

    英文翻译

    bulrush, reed; flute, whistl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a1 [陆丰腔] ha3 [海陆丰腔] ga1 [客英字典] ga1 [宝安腔] ga1 [梅县腔]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 潮州话:gi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牙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kakra/kea
    wěi [wei]
    部首: 301
    笔画: 7
    五笔: AF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QS
    四角: 445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韦声。本义:芦苇) 同本义

    苇,大葭也。——《说文》

    震为萑苇。——《易·说卦》

    (2) 又如:苇车(简陋的柴车);苇杖(蒲鞭,用以施轻刑的草鞭子);苇索(一种用蒲苇编结而成的绳索。古代于年节时,将苇索装结于门上,以祛除邪鬼、邪气);苇茭(苇草编织的绳索);苇戟桃杖(用芦苇做戟,以桃木制杖。为古代祛除恶鬼的物品);苇荻(苇苕。芦苇);苇莞(苇草和蒲草。亦指这两种草编成的席子);苇带(用苇草编成的衣带);苇笮(用苇草制成的绳索。笮,竹索);苇薄(苇席)

    英文翻译

    reed

    方言集汇

    ◎ 粤语:wai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