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萌蘖
(1) 指植物长出新芽。萌,生芽,发芽。蘖,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
词语解释
植物的萌芽。
《孟子·告子上》:“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 明 宋濂 《重荣桂记》:“枝焦於外,生意安能贯之?生意不贯而萌蘖恶乎生?”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松柏无完枝,菽麦断萌蘖。”
比喻事物的开端。
孙中山 《致海外国民党同志书》:“激扬新文化之波澜,灌溉新思想之萌蘖。” 许地山 《海角的孤星》:“女人就是悲哀底萌蘖,谁叫他如此?”
比喻奸邪。蘖,通“ 孽 ”。
宋 王安石 《先大夫述》:“凡有萌蘖,一切擿发穷治之。” 明 何景明 《势成篇》:“使天下之萌蘖不生,而势长御之我,则天下长安。”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老林说》:“而地大物丰,则萌蘖易生,抚绥之中,防维尤不可疎。”
开始产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禁卫·驾帖之伪》:“未几,逆 瑾 擅柄,八党纵横,已萌蘖於此矣。” 梁启超 《新罗马》楔子:“将前此无数小国统而一之,施行 法国 民法,自由民主之精神既已萌蘖矣。”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没有读过‘圣贤书’的人,还能将这天性在名教的斧钺底下,时时流露,时时萌蘖。”
引证解释
⒈ 植物的萌芽。
引《孟子·告子上》:“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
明宋濂《重荣桂记》:“枝焦於外,生意安能贯之?生意不贯而萌蘖恶乎生?”
清黄燮清《十一月朔大雪》诗:“松柏无完枝,菽麦断萌蘖。”
⒉ 比喻事物的开端。
引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书》:“激扬新文化之波澜,灌溉新思想之萌蘖。”
许地山《海角的孤星》:“女人就是悲哀底萌蘖,谁叫他如此?”
⒊ 比喻奸邪。蘖,通“孽”。
引宋王安石《先大夫述》:“凡有萌蘖,一切擿发穷治之。”
明何景明《势成篇》:“使天下之萌蘖不生,而势长御之我,则天下长安。”
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老林说》:“而地大物丰,则萌蘖易生,抚绥之中,防维尤不可疎。”
⒋ 开始产生。
引明沉德符《野获编·禁卫·驾帖之伪》:“未几,逆瑾擅柄,八党纵横,已萌蘖於此矣。”
梁启超《新罗马》楔子:“将前此无数小国统而一之,施行法国民法,自由民主之精神既已萌蘖矣。”
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没有读过‘圣贤书’的人,还能将这天性在名教的斧钺底下,时时流露,时时萌蘖。”
萌蘖的国语词典
萌,芽。蘖,芽之旁出者。萌蘖即新芽。引申为微小的事物。
萌蘖的网络释义
萌蘖
萌蘖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明声。本义:草木的芽)
(2) 同本义
萌,草芽也。——《说文》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注:“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
乃舍萌于四方。——《周礼·春官·占梦》
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孟子·告子上》
目注勾萌,以望其拆。——《聊斋志异·葛巾》
(3) 又如:萌甲(嫩芽,花木的芽苞)
(4) 比喻事情刚刚显露的发展趋势或情况;开端
圣人见微而知萌。——《韩非子·说林上》
(5) 又如:萌兆(预兆);萌象(事物的萌芽和征象);萌孽(祸端;邪恶)
(6) 通“民”、“氓”。人民
奸巧边萌。——《史记·三王世家》
轨谓高田之萌曰。——《管子·山国轨》
(7) 又如:萌人(乡民);萌俗(民俗);萌庶(萌隶。百姓);萌黎(人民,平民);萌隶(平民,人民)
(8) 通“甿”。农民
四鄙之萌人闻之。——《墨子·尚贤上》
动词
(1) 草木发芽
草木萌动。——《礼记·月令》
(2) 又如:萌茁(草木发芽);萌动(开始发芽);萌发(发芽)
(3) 开始;产生
知者见于未萌。——《商君书·更法》
亲法,则奸无所萌。——《韩非子·心度》
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诛之。——《三国演义》
(4) 又如:萌阳(新生的阳气。我国古代谓宇宙间有阴阳二气,阴主衰落,而阳主新生);萌达(发生滋长);萌通(萌发生长);萌起(开始;发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en2 [梅县腔] men2 [海陆丰腔] men2 [客英字典] men2 [东莞腔] min2 [宝安腔] men2 [客语拼音字汇] me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甍 | 莫耕 | 明 | 耕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二等 | 耕 | 梗 | mreng/maeng | mæ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薛声。本义: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芽)
(2) 同本义
若颠本之有由蘖。——《书·盘庚上》
苞有三蘖。——《诗·商颂·长发》。朱注:“蘖,旁生萌蘖也。”
非无萌蘖之生焉。——《孟子·告子上》
寻木起于蘖栽。——《文选·张衡·东京赋》。注:“斩而复生曰蘖。”
(3) 又如:槎蘖(砍伐幼林)
(4) 植物的芽
茶之佳品,芽蘖细微,不可多得。——王观国《学林》
(5) 如:蘖芽(草木萌生的新芽)
形容词
通“糱”。高
宋王筑为蘖台。——《吕氏春秋·过理篇》
名词
(1) 生芽的米
蘖,芽米也。——《说文》
(2) 酿酒的曲
以蘖为酒。——《管子·禁藏》
(3) 又如:蘖酒(曲酒);蘖曲(酒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et7 ngiap7 [客英字典] ngiet7 [台湾四县腔] ngiet7 ngiap7 [梅县腔] nge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嶭 | 五割 | 疑 | 曷 | 入聲 | 曷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ngat | ŋɑ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