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澈
词语释义
莹澈
(1) 莹洁透明
词语解释
亦作“ 莹彻 ”。莹洁透明。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孙亮 作琉璃屏风,甚薄而莹澈,每於月下清夜舒之。” 唐 贾餗 《太阿如秋水赋》:“气晶莹而不息,质莹彻而难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伍秋月》:“一夕,明月莹彻,小步庭中。” 郭沫若 《<唐风·扬之水>今译》:“激越的流泉中,白色的小石真是莹彻呀!”
净化,使明洁。
唐 杜确 《<岑嘉州集>序》:“儻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莹彻”。
⒉ 莹洁透明。
引晋王嘉《拾遗记·吴》:“孙亮作琉璃屏风,甚薄而莹澈,每於月下清夜舒之。”
唐贾餗《太阿如秋水赋》:“气晶莹而不息,质莹彻而难比。”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伍秋月》:“一夕,明月莹彻,小步庭中。”
郭沫若《<唐风·扬之水>今译》:“激越的流泉中,白色的小石真是莹彻呀!”
⒊ 净化,使明洁。
引唐杜确《<岑嘉州集>序》:“儻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
莹澈的网络释义
莹澈
莹澈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荧(
)省声。本义:珠光的光采)(2) 同本义
莹,玉色。一曰石之次玉者。——《说文》
如玉之莹。——《逸论语》
良珠度寸,虽有白仞之水,不能掩其莹。——《韩诗外传》
(3) 又如:莹华(光辉)
(4) 似玉的宝石
尚之以琼莹乎而。——《诗·齐风·著》
形容词
(1) 光洁透明
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晋书·乐广传》
色泽莹润。——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莹玉(光洁透明的玉);莹滑(晶莹润滑);莹静(晶莹洁白)
动词
(1) 使明洁。使生光泽
夫良玉未剖,与百石相类;名骥未弛,与驽马相杂。乃其剖而莹之,弛而试之,玉石驽骥然后始分。——《周书·苏绰传》
(2) 又如:莹拂(磨拭;使光洁);莹磨(谓磨治使光洁);莹目(使眼睛明亮)
(3) 明白;觉悟
…其论尚多未莹者。——梁启超语
(4) 又如:莹净(明白,清楚);莹听(明听,明白事理)
(5) 装饰 。如:莹角(装饰牛的角)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iong5[澄海]êng5[揭阳、潮阳]uêng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水,本义:水清)
(2) 同本义
澈,水澄也。——《玉篇》
白石粼粼。——《诗·唐风·扬之水》。传:“粼粼,清澈也。”
林虚星华映,水澈霞光净。——唐· 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清潭镜澈。——《水经注》
(3) 又如:清澈(水清而透明);澈底(水清可见底);澈亮(清澈明亮);澈漠(清澈)
(4) 清朗
露凝无游氛,无高风景澈。——晋· 陶潜《和郭主簿》
(5) 通,达 。如:澈夜(通宵);澈虚(完全虚幻);澈底澄清(完全清楚,毫无遗漏);澈悟(完全醒悟;彻底理解);澈骨(透骨);澈映(通体映照);澈透(透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et8 [宝安腔] cet8 [海陆丰腔] chat8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ced5 [客英字典] chet8
◎ 潮州话:胎嫣4(撒)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轍 | 直列 | 澄 | 薛B開 | 入聲 | 屑 | 開口三等 | 仙B | 山 | driet/dyet | ɖʰĭɛ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