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然无余

dàng rán wú yú [dang ran wu yu]
注音 ㄉㄤˋ ㄖㄢˊ ㄨˊ ㄩ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南朝·梁·任昉《为梁武帝集坟籍令》:“近灾起柏梁,遂逐渠阁,青编素简,一同煨烬,湘囊綖柣,荡然无余。”

成语用法

荡然无余作谓语、状语;指消失。

汉字详情

dàng [dang]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INR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ENH
四角: 4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2) 同本义

荡亡秦之毒螫。——班固《西都赋》

(3) 动;摇动;震动

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庄子·庚桑楚》

天下不能荡也。——《荀子·劝学》

以荡上心。——《吕氏春秋·季春纪》

以其休止不荡也。——《淮南子·说山》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

波心荡,冷月无声。——宋· 姜夔《扬州慢》

(4) 又如;荡突(冲撞);荡心(摇荡心神);荡摇(动摇);荡荡悠悠(摇荡、飘流的样子)

(5) 清除

荡平塞表。——曹操《表论田畴功》

(6) 又如:荡风(两广的一种风俗。女婿在未见岳父岳母前,依俗饮一大杯酒。有荡除行路风寒之意);荡除(消灭)

(7) 毁坏;破坏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杜甫《无家别》

(8) 又如:荡产(破产,耗尽财产);荡散(消失;毁败);荡灭(毁灭;消灭)

(9) 诱惑;迷惑 。如:荡心(惑乱心志);荡惑(迷惑)

(10) 宽恕 。如:荡宥(宽恕;原谅)

(11) 冲撞;冲杀;触碰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唐· 柳宗元《三戒》

(12) 又如:荡突(冲撞。即唐突);荡析(游走离散)

形容词

(1) 放纵,放荡

余心荡。——《左传·庄公四年》

德荡者其行伪。——《淮南子·俶真》

吉驭者耆酒,数逋荡。——《汉书·丙吉传》

古之 狂也肆,今之狂也荡。——《论语·阳货》

(2) 又如:荡荡(放纵邪僻);荡子(远行在外,流荡不归的男子;游荡放浪,不务正业的男子)

(3) 平坦

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坦荡;荡无高卑(地位平等,没有高低尊卑);荡荡(平坦、宽坦的样子)

(5) 广阔

荡荡洪水滔天。——《史记·五帝纪》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论语·泰伯》

(6) 又如:荡漭(广阔无边貌);荡荡(广大的样子)

名词

(1) 浅水湖 。如:黄天荡

(2) 积水长草的洼地 。如:芦苇荡;荡地;芦花荡;菱荡

(3) 姓

英文翻译

pond, pool; wash away, cleanse

方言集汇

◎ 粤语:dong6

宋本广韵

rán [ran]
部首: 403
笔画: 12
五笔: QD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KF
四角: 23338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1) 但是,然而

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5) 然后;才 。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形容词

是,对 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代词

(1) 如此,这样,那样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英文翻译

yes, certainly; pledge, promise

方言集汇

◎ 粤语:jin4
◎ 客家话:[梅县腔] jan2 [沙头角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东莞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客英字典] j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如延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njen/rennʑĭɛn
wú,mó [wu,mo]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QV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U
四角: 104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夫平聲合口三等myo/miumĭu
[yu]
部首: 220
笔画: 7
五笔: WT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MD
四角: 80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 饱足。足食得饱

余,饶也。——《说文》

(3) 剩下;剩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形容词

(1) 剩下的,多余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2)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的老师)

(3) 残留的;遗留的

孤嶂秦碑在,荒城 鲁殿余。——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唐· 杜甫《客至》

(4) 又如:余蔌(剩余的菜肴);余庆(祖先留下的福泽。即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子孙得到某些好处);余水(剩余的水);余芳(残花;死后遗留的美名);余杯(杯中残余的酒);余珍(前代遗留的遗物)

(5) 次要的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6) 又如:余光(落日残余的光辉);余春(晚春,残余的春光)

(7) 不尽,无穷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

(8) 又如:余哀(不尽的哀思);余思(不尽的怀思);余音袅袅(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余霞成绮(用以称赞文章时含有无穷的意味)

(9) 其余,其他,以外

大儿孔文举,小儿 杨德祖,余(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0) 又如:余子(其他的人);余事(另外的事,其他的事);余业(副业);余论(指本论以外的议论)

(11) 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12) 又如:六百余米;五十余岁

名词

(1) 闲暇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庄子·天道》

(2) 又如:余功(余暇,空闲);余闲(余暇)

(1) 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余弟宗玄。——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余于仆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地适与余近。——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

余之游将自此始。

余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

余闻法人好胜。

余既为此志。——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余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余小子(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

名词

(1) 农历四月的别称

四月为余。——《尔雅》

(2) 姓

(3) “余”的简化字 “余”

英文翻译

I, my, me; surname; surplus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海陆丰腔] ri2 [台湾四县腔] ji2 [陆丰腔] j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以諸平聲開口三等ɕĭajo/j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