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鸠

jīng jiū [ jing jiu]
繁体 荊鳩
注音 ㄐ一ㄥ ㄐ一ㄡ

词语释义

鸟名。即楚鸠。

词语解释

  1. 鸟名。即楚鸠。

引证解释

⒈ 鸟名。即楚鸠。

汉字详情

jīng [jing]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GA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JLN
四角: 42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刑声。本义:一种灌木)

(2) 灌木名。又名楚

荆,楚木也。——《说文》

以牡荆书幡。——《汉书·郊祀志》。注:“作幡柄也。”

白刑堪为履。——《广州记》

(3) 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种类很多,有牡荆,黄荆,紫荆等。枝条柔韧,可编筐篮;果实可入药。如:荆榛(有棘刺的灌木丛);荆钗裙布(荆枝作钗,粗布为裙。指妇女朴素或贫寒的服饰);荆天棘地(遍地荆棘。比喻艰险困厄的境地);荆花(即紫荆花,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

(4) 荆条。古代用为刑杖

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荆子(荆条作的挞具);荆朴(鞭笞,杖击);荆门(柴门);荆革(荆条皮鞭。鞭笞用的刑具);荆室(用荆条搭建的屋舍;借指穷苦人家);荆冠(用荆条编的帽子)

(6) 荆山的简称

(7) 又如:荆玉(荆山之玉;喻美质贤才);荆山玉(荆山产的美玉。相传楚卞和得璞玉于荆山);荆襄(泛指古荆州及襄阳郡地区);荆岑(荆山。泛指古楚国境内的高山)

(8) 古国名

荆之地。——《墨子·公输》

荆有云梦。

荆有长松。

荆人欲袭 宋。——《吕氏春秋·察今》

(9) 又如:荆凡(西周时代的荆国(楚国)和凡国);荆尸(春秋时楚军阵法名);荆王(楚王);荆巫(荆楚的巫祝);荆吴(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10) 古九州之一荆州的简称

正南曰荆州。——《周礼·职方氏》

荆州之民附 操者。——《资治通鉴》

(11) 又如:荆州瘿(古代流行于荆州一带的颈生囊状赘生物的疾病);荆南(荆州一带。亦泛指南方);荆扬(荆州和扬州。亦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形容词

(1) 我的,属于我的 ——旧时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如:寒荆;老荆;荆人(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妻(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室(犹荆妇。称己妻的谦词)

(2) 贫寒的 。如:荆柴

英文翻译

thorns; brambles; my wife; cane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n1 [陆丰腔] gin1 [台湾四县腔] gin1 [东莞腔] gin1 [宝安腔] gin1 [客英字典] g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舉卿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kieng/kyangkĭɐŋ
jiū [jiu]
部首: 514
笔画: 7
五笔: VQY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NPYM
四角: 47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九声。本义:鸟名)

(2) 鸠鸽科的鸟的泛称

鸠,鹘鸠也。——《说文》

维鸠居之。——《诗·召南·鹊巢》

维鸠盈之。

维鸠方之。

(3) 有“雉鸠”(普通单称鸠)、“祝鸠”、“斑鸠”等,古时说有五种鸠:祝鸠、鸤鸠、爽鸠、雎鸠、鹘鸠,祝鸠和鹘鸠是鸠类,鸤鸠是攀禽类的布谷,爽鸠是鹰类,雎鸠是鹗类。如:鸠鸩(喻指专门诬陷好人的人);鸠杖(刻有鸠形的杖);鸠夺鹊巢(鸠性拙,不善筑巢,往往等鹊筑好巢后夺为己有。常喻指强占他人的地方)

(4) 一种行于沙中的运载工具

水用舟,陆用车,涂用楯,沙用鸠,山用欙。——《吕氏春秋》

(5) 姓

动词

(1) 聚集,使聚在一起

鸠,聚也。——《尔雅》

共工方鸠僝功。——《书·尧典》。传:“聚也。”

以鸠其民。——《左传·隐公八年》

鸠宗族僮奴。——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鸠工(招集劳工);鸠民(聚集安定百姓);鸠率(聚合率合);鸠采(搜集);鸠聚(聚集)

(3) 使安定

若鸠楚竟,敢不听命?——《左传·定公四年》

内抚凋残,外鸠离散。——三国魏· 张既《答文帝问苏则》

(4) 通“究”。度量;计算

度三林,鸠薮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英文翻译

pigeon; collect, assemble

方言集汇

◎ 粤语:gau1 kau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