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褥
注音
一ㄣ ㄖㄨˋ
词语释义
茵褥
(1) 褥垫
英
词语解释
亦作“ 茵蓐 ”。床垫子。
汉 刘向 《说苑·反质》:“繒帛为茵褥,觴勺有彩。”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疾患危篤,不堪风冷,幃帐茵褥,任其所安。”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石崇 厕上有絳纱帐,大牀茵蓐甚丽,两婢持香囊。”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茵蓐”。床垫子。
引汉刘向《说苑·反质》:“繒帛为茵褥,觴勺有彩。”
晋葛洪《抱朴子·讥惑》:“疾患危篤,不堪风冷,幃帐茵褥,任其所安。”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石崇厕上有絳纱帐,大牀茵蓐甚丽,两婢持香囊。”
茵褥的网络释义
茵褥
茵褥造句
这里没有高桌胡椅,只有茵褥铺地。
晋孝武年十二,时冬天,昼日不著复衣,但著单练衫五六重,夜则累茵褥。
封禅坛所设上帝、后土位,先用藁秸、陶匏等,并宜改用茵褥、罍爵,其诸郊祀亦宜准此。
一兵?马三四匹,冬则以茵褥籍其蹄。
方氏便差府里的婆子将衾帐、茵褥去新房里铺床,过箱柜,当天鞭炮暴响个不停。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因声。本义:车垫子。字本作“因”)
(2) 同本义
茵,车重席也。——《说文》
交茵畅毂。——《秦风·小戎》。传:“文茵虎皮也。”
茵席。——《礼记·少仪》。注:“著褥也。”
御者在茵上。——《汉书·五行志》
同车未尝敢均茵冯。——《汉书·周阳由传》
绿草如茵。——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茵伏(茵轼。车蓐和车轼);茵冯(茵凭。车蓐与车轼)
(4) 衬垫;褥子 。如:茵席(褥垫;草席)
形容词
(1) 通“氤”
茵蕴祗冥。——《江文通集·莲花赋》
(2) 又如:茵蘊(氤氲。气弥漫的样子)
英文翻译
a cushion, mattress; wormwood; Skimmia japon
方言集汇
◎ 粤语:ja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n1 [客英字典] jin1 [台湾四县腔] jin1 [陆丰腔] jin1 [梅县腔] jin1 [宝安腔] jin1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n1 [客英字典] jin1 [台湾四县腔] jin1 [陆丰腔] jin1 [梅县腔] jin1 [宝安腔] jin1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因 | 於眞 | 影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ʔĭĕn | qjin/i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辱声。本义:坐卧的垫具) 同本义
褥,荐也。——《三苍》
寝必重褥。——明· 刘基《苦斋记》
(2) 又如:褥甸(小的褥子,供坐卧);坐褥;褥垫;褥席(坐卧用的垫具或席具);褥子;褥位(铺有锦褥的座位);褥草(一种主要的垫料。如稿杆、草皮等;也指垫料的别名)
英文翻译
mattress, cushion; bed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陆丰腔] juk8 [台湾四县腔] juk8 [客语拼音字汇] yug6 [海陆丰腔] ruk8 [客英字典] juk8 [宝安腔] juk8 [梅县腔] juk8 niuk8 [东莞腔] juk8
◎ 客家话:[陆丰腔] juk8 [台湾四县腔] juk8 [客语拼音字汇] yug6 [海陆丰腔] ruk8 [客英字典] juk8 [宝安腔] juk8 [梅县腔] juk8 niuk8 [东莞腔] j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沃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褥 | 内沃 | 泥 | 沃 | 入聲 | 沃 | 開口一等 | 通 | 冬 | nuok | nuuk/nv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