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馆

jiǎn guǎn [ jian guan]
繁体 繭館
注音 ㄐ一ㄢˇ ㄍㄨㄢˇ

词语释义

1.饲蚕之馆。

词语解释

  1. 饲蚕之馆。

    汉 蔡邕 《汉交趾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採柔桑于蚕宫,手三盆于茧馆者,盖三十年。”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蚕具·蚕馆》:“ 汉 仪后亲蚕,採桑来茧馆。”

引证解释

⒈ 饲蚕之馆。

汉蔡邕《汉交趾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採柔桑于蚕宫,手三盆于茧馆者,盖三十年。”
宋梅尧臣《和孙端叟蚕具·蚕馆》:“汉仪后亲蚕,採桑来茧馆。”

茧馆的网络释义

茧馆

  • 茧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iǎn ɡuǎn,是指饲蚕之馆。
  • 汉字详情

    jiǎn [jian]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JU
    五行:
    仓颉: TLMI
    四角: 441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许多昆虫幼虫在化蛹前包围身体大部分的由丝组成的外皮,在其中化蛹。家蚕的茧是商业蚕丝的来源

    生自蚕茧。——《后汉书·列女传》

    (2) 又如:蚕茧;茧儿(喻指秘事;名堂;见不得人的事);茧素(白色的生绢);茧纸(用蚕茧制作的纸)

    (3) 指茧丝 。如:茧衣(蚕初作茧时在茧外所吐的散丝;以蚕丝织品制成的衣服);茧物(丝织物);茧蚕(吐丝做茧之蚕)

    (4) 絮丝棉的衣服 。后作“襺”

    (5) 通“趼”。手掌或脚掌等部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 。如:老茧

    形容词

    (1) 形状如茧的 。如:茧栗(形容牛角初生之状,形小如茧似栗);茧卜(古代民俗,于正月十五日夜,抟米、麦粉若茧状,书事置于其中,以占一年之事)

    (2) 聲气低微貌 。如:茧茧(聲气低微的样子)

    英文翻译

    cocoon; callus, bli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gaan2 gin2
    ◎ 潮州话:goiⁿ2 [揭阳、潮阳]gaiⁿ2

    宋本广韵

    guǎn [guan]
    部首: 328
    笔画: 11
    五笔: QNP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VJRR
    四角: 237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食,官声。“馆”,供宿供膳,所以从“食”。它的异体字作“舘”,说明“馆”属于房舍一类。本义:高级客舍,宾馆)

    (2) 同本义

    馆,客舍也。——《说文》

    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周礼·遗人》

    适子之馆兮。——《诗·郑风·缁衣》

    于豳斯馆。——《诗·大雅·公刘》

    晋师三日馆谷。——《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公子围聘于 郑,…将入馆。——《左传·昭公元年》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又如:馆人(负责管理馆舍招待宾客的人);馆客(接待宾客,安置于馆舍);馆驿(馆舍驿站)

    (4) 房舍华丽的。官署、学塾、书房、商坊、展览处所等都可命名为馆

    公馆复。——《礼记·曾子问》。注:“若今县官舍也。”

    及蒩馆。——《周礼·司巫》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余是夕宿于日本使馆。——梁启超《谭嗣同传》

    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此指塾师教书之处)。——《儒林外史》

    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馆地(学馆;教书工作);建馆;馆伴(在使馆里接待陪伴外国使节,亦指从事这种工作的人);馆伴使(亦称“伴使”。接待陪同外国使节的官员);茶馆;饭馆;酒馆;咖啡馆;理发馆;照相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

    动词

    住,住宿

    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元年》

    英文翻译

    public buil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gun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