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丝

jiǎn sī [ jian si]
繁体 繭絲
注音 ㄐ一ㄢˇ ㄙ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1.蚕丝。 2.泛指赋税。敛赋如抽丝于茧,故云。 3.指正月十五日夜以米﹑麦粉抟制的面茧。

词语解释

  1. 蚕丝。

    《荀子·富国》:“麻葛、茧丝、鸟兽之羽毛齿革也,固有餘足以衣人矣。”

  2. 泛指赋税。敛赋如抽丝于茧,故云。

    《国语·晋语九》:“ 赵简子 使 尹鐸 为 晋阳 。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 韦昭 注:“茧丝,赋税;保障,蔽扞也。”

  3. 指正月十五日夜以米、麦粉抟制的面茧。

    宋 杨万里 《上元夜戏作长句》:“儿女炊玉作茧丝,中藏吉语默有祈: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参见“ 茧卜 ”。

引证解释

⒈ 蚕丝。

《荀子·富国》:“麻葛、茧丝、鸟兽之羽毛齿革也,固有餘足以衣人矣。”

⒉ 泛指赋税。敛赋如抽丝于茧,故云。

《国语·晋语九》:“赵简子使尹鐸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
韦昭注:“茧丝,赋税;保障,蔽扞也。”

⒊ 指正月十五日夜以米、麦粉抟制的面茧。参见“茧卜”。

宋杨万里《上元夜戏作长句》:“儿女炊玉作茧丝,中藏吉语默有祈: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

茧丝的国语词典

蚕丝。

茧丝的网络释义

茧丝

  • 茧丝就是蚕宝宝结茧的时候吐的丝。茧丝结构 :柞蚕茧丝是由两根单丝并合构成的。每根单丝中间为丝素纤维,外围是丝胶。其截面形状为钝三角形。单丝是由许多细纤维集聚构成。各细纤维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位于中心的空隙较大(与桑蚕茧丝不同)。柞蚕茧丝的这些空隙,就是它特有的多孔性,对于气体、水分等物质具有容易吸收和排出的特性。包围在丝素外围的丝胶层形状很不规则,遍布断裂或凸起,以及无数的裂痕皱纹,与丝素结合得非常坚牢,必须用较强的酸碱等溶液才能使之分离。柞蚕茧丝呈扁平的柱状形,越到茧的内层扁平度越大。一般长径为70~80微米,短径为9~12微米,即长径为短径的6.5~7.5倍。茧平均一个重0.4~0.5克;茧丝长一般700~800米;茧丝纤度平均为5.6旦。茧层重和茧层率高,则出丝多,经济价值高,收购柞蚕茧时常以此作为评茧的主要依据。
  • 茧丝造句

    因此,从总量匡算看,去年茧丝供应并不紧张。
    一个庄口中各根茧丝纤度曲线的长短是随机变化的。
    安徽省是我国茧丝绸业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茧丝绸大省。
    应用分析方法,充分考虑了我国茧丝绸业目前的发展水平和贸易环境,涉及了反倾销、产业化以及市场营销等课题。
    分析了茧丝的品种与产地对丝素结晶度和取向度的影响程度。
    历史上,宝塔古街上丝经行林立,“茧丝上市之际,毂击肩摩,尤非它市所能及”。
    肾阳虚型的白带异常应该温补肾阳,固涩止带,鹿角霜、茧丝子、潼蒺藜、黄芪、桑嫖蛸、制附块、杜仲、补骨脂、赤石脂、煅龙牡可以缓解。
    这里的老人回忆,历史上宝塔街商气十足,以经营丝行和米行为主,杨同昌、毕万茂等丝经行林立,“茧丝上市之际,毂击肩摩,尤非它市所能及”。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国和贸易国,茧丝绸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但是,中国茧丝绸业的发展面临着多种纤维、国外强势企业以及发展中国家等多方面挑战。
    花落花开花自知,秋来春去恼蜂儿。寻槐觅桂焉无意,踏蕊啄芳岂有私。辛苦成甜非自用,勤劳换蜜为人施。一生短暂倏忽过,化作香魂绕茧丝。
    在经济性状上具有茧型大,茧层率高,茧丝长,解舒易,净度好,丝质优的特点。
    结果表明,荧光一、二级和三级色茧,在丝胶溶解性、异状茧丝的数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兴文石海茧丝绸公司老总张思华表示。
    探讨了摆脱困境及今后发展茧丝绸行业的措施。
    中国轻纺城、中国茧丝绸市场等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力。
    对食物的污染来自茧丝、排泄物、蛀屑和虫体本身,已成为仓库的主要虫害,近年来对零售店危害也很大。
    近年来,定纤缫丝纤度管理注意到利用茧层的精细区分对纤度进行调控,但是依靠感官区分茧丝层别时,所获得的各层茧丝长度为多少,过去并不明确。
    最后,给出了一种茧丝纤度曲线的模式特征表达方法。

    汉字详情

    jiǎn [jian]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JU
    五行:
    仓颉: TLMI
    四角: 441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许多昆虫幼虫在化蛹前包围身体大部分的由丝组成的外皮,在其中化蛹。家蚕的茧是商业蚕丝的来源

    生自蚕茧。——《后汉书·列女传》

    (2) 又如:蚕茧;茧儿(喻指秘事;名堂;见不得人的事);茧素(白色的生绢);茧纸(用蚕茧制作的纸)

    (3) 指茧丝 。如:茧衣(蚕初作茧时在茧外所吐的散丝;以蚕丝织品制成的衣服);茧物(丝织物);茧蚕(吐丝做茧之蚕)

    (4) 絮丝棉的衣服 。后作“襺”

    (5) 通“趼”。手掌或脚掌等部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 。如:老茧

    形容词

    (1) 形状如茧的 。如:茧栗(形容牛角初生之状,形小如茧似栗);茧卜(古代民俗,于正月十五日夜,抟米、麦粉若茧状,书事置于其中,以占一年之事)

    (2) 聲气低微貌 。如:茧茧(聲气低微的样子)

    英文翻译

    cocoon; callus, bli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gaan2 gin2
    ◎ 潮州话:goiⁿ2 [揭阳、潮阳]gaiⁿ2

    宋本广韵

    [si]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XXGF
    五行:
    吉凶:
    仓颉: VVM
    四角: 221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二糸。糸( ),细丝。本义:蚕丝)

    (2) 同本义

    丝,蚕所吐也。——《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

    素丝五总。——《诗·召南·羔羊》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礼记·乐记》

    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史记·货殖列传序》

    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唐· 白居易《重赋》

    (3) 又如:丝棉;丝网;丝缰(丝制的马缰绳);丝人(治理蚕丝纺织绸布的人);丝布(蚕丝与麻、葛混制而成的布);丝妇(养蚕治丝的妇女);丝子(蚕丝);丝行(买卖生丝的商行);丝庄(旧时在华商与洋商间经营生丝贸易的中间商)

    (4) 泛指纤细如丝的东西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唐· 张敬忠《边词》

    (5) 又如:藕丝(莲藕切开后连于两断之间的丝状物);丝柳(细柔如丝的柳条);丝条(纤细的枝条);丝雨(如丝的小雨。俗称“毛毛雨”);丝状(矿物学名,指一种矿物具有丝状的结晶);丝泪(形容泪下如丝);丝络(连续不断);丝网(细密如丝之物所交织而成的网);丝纶(钓鱼用的丝线);丝发(形容头发光泽柔细,如丝一样)

    (6) 线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乐府诗集·陌上桑》

    (7) 又如:丝鞭(用丝线裹制的软鞭。古代招亲,男女双方递送丝鞭,表示缔结良缘);丝络(丝线制成的网状装饰物);丝缕(蚕丝、线缕之类的统称)

    (8) 丝织品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丝纶(皇帝的诏书);丝枲(丝麻织物。泛指布匹绸缎。枲:大麻的雄株);丝衣(丝绸衣服);丝末(古代覆盖在车轼上的丝织帷席);丝帛(丝与丝状物的总称);丝履(以丝织品制成的鞋);丝鞭(丝制的马鞭);丝罗(丝织物名。质地轻软,透气透光性能较好)

    (10) 八音之一。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玉台新咏·王融咏琵琶》

    (11) 又如:丝抹(古代御宴之乐,先演奏丝乐,然后众乐皆作,演者因称为丝抹);丝簧(弦管乐器);丝镛(泛指琴瑟钟磬之类的乐器);丝竹会(有丝竹弹奏以助兴的聚会);丝桐(琴,古代制琴多用桐木,练丝为弦,故称之);丝管(琴瑟、箫、管类乐器);丝篁(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丝竹和鸣(音乐演奏的声音非常和谐)

    (12) 喻指白发 。如:镜中丝(镜中照出之白发);鬓丝(两鬓的白发)

    (13) 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见客卧地上,烛之死,然心下丝丝有动气。——《聊斋志异·尸变》

    (14) 又如:丝丝两气(形容呼吸微弱,气息奄奄);丝麻线儿(些微私弊);丝肠(指细柔的肠子);一丝不差;丝毫不差;一丝风;丝发(丝与发,比喻极细微)

    (15) 瞬息即逝的、通常仅勉强可以发觉的数量或迹象 。如:一丝笑意;她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16) 一段或一根蛛丝 。如:游丝

    (17) 纠缠在一起的东西,一团糟 。如:愁丝

    动词

    (1) 缫丝;纺丝

    男谷女丝行复歌。——杜甫《蚕谷行》

    (2) 又如:丝车(人力或机动的缫丝机具);丝枲(指缫丝织麻之事);丝绝(指丝织之绝技)

    量词

    (1) 一种计算长度、容量和重量的微小单位

    (2) 长度或重量的微量。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至于分粟叅黍量丝数龠,实以仰禀圣规,详参神恩。——北周· 庾信《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

    (3) 表示极小或极少的量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厘、毫、丝、忽。如:丝忽(形容极小或极少)

    英文翻译

    silk; fine thread; wire; strings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 潮州话:s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