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

máo shān [ mao shan]
注音 ㄇㄠˊ ㄕㄢ

词语释义

山名。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原名句曲山。相传有汉茅盈与弟衷固采药修道于此,因改名茅山。

词语解释

  1. 山名。在 江苏省 句容县 东南。原名 句曲山 。相传有 汉 茅盈 与弟 衷 固 采药修道于此,因改名 茅山 。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止于 句容 之 句曲山 ,恒曰……昔 汉 有三 茅君 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 茅山 。”

引证解释

⒈ 山名。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原名句曲山。相传有汉茅盈与弟衷固采药修道于此,因改名茅山。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昔汉有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

茅山的国语词典

山名。位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山有华阳洞。相传汉景帝时茅盈曾偕弟固、衷居此,故称为「茅山」。

茅山的网络释义

茅山 (江苏句容茅山)

  • 茅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南北约长10公里,东西约宽5公里,面积50多平方公里。
  • 茅山是中国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也是中国六大山区抗日根据地之一。山上景点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胜景,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候宜人,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回,灵泉圣池星罗棋布,曲涧溪流纵横交织,绿树蔽山,青竹繁茂,物华天宝。
  • 茅山主峰大茅峰似绿色苍龙之首,也是茅山的最高峰,海拔372.5米。茅山风景区于198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森林公园,批准为省甲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这里既是道教圣地,又是抗日根据地,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森林景观、革命历史观融为一体,胜似仙境。
  • 茅山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九霄万福宫雄居其上,二茅峰、三茅峰蜿蜒而下,与主峰高低起伏,相映成辉。
  • 茅山的翻译

    英语: Mt Mao, Daoist mountain southeast of Jurong county
    德语: Mao Shan (Geo)​

    茅山造句

    我们也想加入茅山宗,享受对折优惠,茅道长你们有什么招徒条件?
    这一招在茅山术中叫金光神咒,能让施术者全身宿病,一概消除,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头清眼亮,五脏清凉,六腑调泰,浑身舒畅,气力充足。
    铁嘴何德,幸得天赐,得传我师天书,自当为茅山秘术之第一代传人,你乃后生小子,自然为第二代传人。
    生活日报群康象棋俱乐部中国重汽队本轮主场移至东营河口区,与近邻江苏句容茅山队展开激战,最终四台慢棋三和一负不敌对手。
    湘西赶尸之说,又称移灵,属茅山术祝由术,发源于湘西沅陵,滤溪,辰溪,叙浦四县,在尸体未腐化时由术士赶回乡安葬。
    大牛倒是自恃云伯传给他茅山之术面不改色,从容自如。
    哎呀,师弟,你可算醒了!你这是咋了?咱可是茅山道士啊!难不成你闹了撞客了!不像啊!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茅山道不行,也许我们天师道的法术能够制服它。
    小茅山铜铅锌矿迂里矿段位于苏州西部。
    武宁万亩芭茅山成果木园,果木。
    革命圣地茅山,座落于江苏省句容县东南二十五公里处的茅山镇。
    这茅山脚下有一蒋家庄,百十来户人家,俱是同宗,世代以养蚕织锦为业,只内里有一户赵姓,是个读书种子,因为蒋家老族长念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一路上翻山越岭,路经大铜山、百羊山、半边山,往茅山而去,只是途中前不靠村后不傍店,腹中饥饿有钱无处买吃的,后悔在庄中未带点干粮上路。
    总是你平日偷懒磨滑,与秘术精妙细微处领略不深,功力不足之故,未曾交手即被那闭六戊法术困住,实在大丢我茅山秘术的颜面。
    李学勇还参观了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和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要心中正气长存,在邪恶的书也能够造福人类,这才是真正的道!我茅山的未来就看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了!记住我的道号,贫道马玄!哈哈哈!
    封魔会是中华所有正派都要参加的,茅山,全真,宿土,麻衣,众阁,还有一些边疆的小门派。
    也就是东汉著名的茅山三圣的后代,而茅山三圣则在史料中有记载,老大茅盈在汉宣帝四年受黄金九锡之命,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
    碑原立在江苏句容县茅山玉晨观。
    后来我和李白几经探访才知道,茅山的叶云剑和白孟甫将丁逆困在风波谷是因为他盗了茅山派的秘籍。

    汉字详情

    máo [mao]
    部首: 301
    笔画: 8
    五笔: ACB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NIH
    四角: 442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矛声。本义:草名。即白茅,俗称茅草)

    (2) 同本义

    茅,菅也。——《说文》。按,菅之不滑泽有毛者,可缩酒;又以为藉。

    藉用白茅。——《易·大过》

    昼尔于茅。——《诗·豳风·七月》

    祭祀共萧茅。——《周礼·甸师》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诗·小雅·白华》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尽心下》

    尔贡包茅不入。——《左传·僖公四年》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茅飞渡江;抱茅入竹;茅卜(古代卜法之一。琼茅是一种多年生的草,古人以为灵验,用琼茅来占卜吉凶称为茅卜);茅店(茅草搭盖的客店。指简陋的旅舍);茅茹(茅根相牵连的样子。喻同类事物之相互牵引);茅茨(茅草屋。上古房屋都是茅顶,殷墟出土的宫室屋顶都覆以茅草);茅塞(茅草蔽塞山路,不能通行。比喻人心遭受物欲蒙蔽,不能通透义理);茅屋采椽(用茅草盖屋顶,柞木做屋橼。比喻居处的俭朴)

    (4) 茅屋,简陋的居住 。如:茅舍(茆舍。茅屋);茅店(用茅草盖成的旅舍。言其简陋);茅茨(茆茨。茅屋;亦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茅轩(茅舍);茅堂(茆堂。草盖的屋舍)

    (5) 借指茅土之封 。如:茅土(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茅社(茆社。古天子分封诸侯,授之茅土,使归国立社,称作茅社)

    (6) 姓

    (7) 通“旄”。竿顶用旄牛尾做装饰的旗帜

    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 庄王。——《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英文翻译

    reeds, rushes, grass;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u2 [梅县腔] mau2 bau3 [沙头角腔] mau2 [陆丰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au2 [客英字典] mau2 [东莞腔] mau2 [宝安腔] mau2 [客语拼音字汇] mau2
    ◎ 潮州话:m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交平聲開口二等maumrau/meau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