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厕

máo ce,máo cè [mao ce,mao ce]
繁体 茅廁
注音 ㄇㄠˊ ㄘㄜ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 máo ce ] :

在农村等地,人们为了排泄废物而建造的茅草屋,即农村的厕所。


[ máo cè ] :

〈名〉厕所。


词语解释

  1. 厕所。

    元 秦简夫 《东堂老》楔子:“你偏不知我的性儿,上茅厕去也骑马哩。”《红楼梦》第四一回:“别是掉在茅厕里了?快叫人去瞧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他转了一个弯,走了一箭之路,路旁一个茅厕。”

引证解释

⒈ 厕所。

元秦简夫《东堂老》楔子:“你偏不知我的性儿,上茅厕去也骑马哩。”
《红楼梦》第四一回:“别是掉在茅厕里了?快叫人去瞧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他转了一个弯,走了一箭之路,路旁一个茅厕。”

茅厕的国语词典

俗称厕所。元.秦?夫《东堂老.楔子》:「你偏不知我的性儿,上茅厕去也骑马哩。」《醒世姻缘传.第三四回》:「装了解手,摘了出恭牌,走到茅厕里边,把茅厕门里边闩了。」也作「毛司」。

茅厕的网络释义

茅厕

  • 茅厕,中国汉语词汇,音maoce。
  • 释义:厕所。
  • 在农村等地,人们为了排泄废物而建造的茅草屋,即农村的厕所,但结构简单,旧读máo si,现被统读,读音máo cè。
  • 茅厕造句

    许多处所会有一男一女标识,都是不收费的大众茅厕,宝宝施用也很卫生。
    甲:城里人崇洋媚外太严重了,你瞧,连厕所都写上英文字母了。乙:农村有所不同吧,是不是只写“茅厕”?甲:当然不一样,农村是写“打不流西”。
    看在你曾与我同朝为臣的情份上,我就不把你的头丢弃在荒郊野外去猪拉狗扯,我把你丢到那茅厕里去沤粪,也让你最后都还有些用处。
    可是,慢慢地,对方竟要得寸进尺了,茅厕禁绝我们用,使她的水要另花钱,略微用多了一点便指桑骂槐地训斥着她的孩子。
    这世界上到处都是不可知之地。昆仑山有王母,东海有龙王,天上有诸天神佛,地下有阎王。反正到处充满神仙,哪怕你蹲茅厕说不定都有一位猥琐的神仙在偷看。
    潘德尔说:即使有茅厕,难民还是得走进树林里去使用,这是非常危险的,她们在林子里遭到攻击。
    这地方人家的茅厕往往就在河边,男女主人各行其事,并行不悖,倒也不觉任何不妥。
    马利拜科说,这项运动的首要目标是进步民众意识以及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儿童建造水泵、水井和发展茅厕卫生教育筹集资金。
    不久后,皇后便也想隆重一下,太监答应,于是皇后便进了茅厕。
    拉不出屎怪茅厕!楼猪可应此话!建议楼猪购巴斗二两,直接口服或用水冲服即可!!!
    喜欢一个人晚上在茅厕洗澡呆半个钟。
    今天,陈二宝给自己弄了一个大鸡腿,一只手拿着那油光满面的大鸡腿,一只手拿着一瓶二两的红星二锅头,蹲在那茅厕旁边正津津有味地自斟自饮好不得意。
    如若他们怙恶不悛,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把他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无及了。
    李斯看到茅厕里的老鼠和官仓里的老鼠,虽同为鼠类却境遇迥异,一个栖食肮脏、夙夜惊惧,一个肥吃肥喝、恣行无忌。
    眼看那些鬼影消失不见了,我才踮着脚朝茅厕走去。

    汉字详情

    máo [mao]
    部首: 301
    笔画: 8
    五笔: ACB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NIH
    四角: 442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矛声。本义:草名。即白茅,俗称茅草)

    (2) 同本义

    茅,菅也。——《说文》。按,菅之不滑泽有毛者,可缩酒;又以为藉。

    藉用白茅。——《易·大过》

    昼尔于茅。——《诗·豳风·七月》

    祭祀共萧茅。——《周礼·甸师》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诗·小雅·白华》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尽心下》

    尔贡包茅不入。——《左传·僖公四年》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茅飞渡江;抱茅入竹;茅卜(古代卜法之一。琼茅是一种多年生的草,古人以为灵验,用琼茅来占卜吉凶称为茅卜);茅店(茅草搭盖的客店。指简陋的旅舍);茅茹(茅根相牵连的样子。喻同类事物之相互牵引);茅茨(茅草屋。上古房屋都是茅顶,殷墟出土的宫室屋顶都覆以茅草);茅塞(茅草蔽塞山路,不能通行。比喻人心遭受物欲蒙蔽,不能通透义理);茅屋采椽(用茅草盖屋顶,柞木做屋橼。比喻居处的俭朴)

    (4) 茅屋,简陋的居住 。如:茅舍(茆舍。茅屋);茅店(用茅草盖成的旅舍。言其简陋);茅茨(茆茨。茅屋;亦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茅轩(茅舍);茅堂(茆堂。草盖的屋舍)

    (5) 借指茅土之封 。如:茅土(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茅社(茆社。古天子分封诸侯,授之茅土,使归国立社,称作茅社)

    (6) 姓

    (7) 通“旄”。竿顶用旄牛尾做装饰的旗帜

    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 庄王。——《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英文翻译

    reeds, rushes, grass;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u2 [梅县腔] mau2 bau3 [沙头角腔] mau2 [陆丰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au2 [客英字典] mau2 [东莞腔] mau2 [宝安腔] mau2 [客语拼音字汇] mau2
    ◎ 潮州话:m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交平聲開口二等maumrau/meau
    [ce]
    部首: 206
    笔画: 8
    五笔: DMJK
    五行:
    仓颉: MBON
    四角: 71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厂( hǎn),则声。“厂”,小篆字形象山崖,可以住人。“厂”作为汉字部首之一,常与“广”( yǎn)通用,表示与房屋有关,如“廁”又写作“厠”。本义:厕所)

    (2) 同本义

    厠,杂也。言人杂厠在上非一也。——《释名·释宫室》

    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男厕;女厕;厕屋(厕溷。厕所);厕筹(厕简。大便后用来拭粪的小木片片)

    (4) 假借为“侧”。旁边

    上踞厠视之。——《汉书·汲黯传》。注:“厠,床边侧也。”

    居霸陵,北临厠。——《汉书·刘向传》。注:“厠,侧近水也。”

    上居外临厠。——《汉书·张释之传》。注:“岸之边侧也。”

    动词

    (1) 杂置;参与 。如:厕列(置于,列入);厕足;厕迹(插足,置身)

    英文翻译

    mingle with; toilet, lavatory

    方言集汇

    ◎ 粤语:ci3
    ◎ 潮州话:〖cê3 (chhè)〗 〖ce3 (tshùr)「潮阳」cu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