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辛

kǔ xīn [ ku xin]
注音 ㄎㄨˇ ㄒ一ㄣ

词语释义

犹辛苦。劳苦艰辛。 草名。

词语解释

  1. 犹辛苦。劳苦艰辛。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軻长苦辛。”《后汉书·孔奋传》:“ 奋 力行清絜,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元 罗志仁 《绝句》:“囓雪 苏郎 受苦辛, 庾公 老作北朝臣。” 清 顾炎武 《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诗:“出营甘旨入奉母,崎嶇州里良苦辛。”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男的舍不得女的再担负母亲的苦辛,所以情愿把新生的孩子送掉。”

  2. 草名。

    《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九十里,曰 阳华之山 ,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藷藇,多苦辛。”一本作“ 苦莘 ”。

引证解释

⒈ 犹辛苦。劳苦艰辛。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軻长苦辛。”
《后汉书·孔奋传》:“奋力行清絜,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元罗志仁《绝句》:“囓雪苏郎受苦辛, 庾公老作北朝臣。”
清顾炎武《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诗:“出营甘旨入奉母,崎嶇州里良苦辛。”
叶圣陶《未厌集·苦辛》:“男的舍不得女的再担负母亲的苦辛,所以情愿把新生的孩子送掉。”

⒉ 草名。一本作“苦莘”。

《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九十里,曰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藷藇,多苦辛。”

苦辛的国语词典

劳苦、辛苦。

苦辛的网络释义

苦辛

  • 苦辛,汉语词汇,
  • 拼音:kǔ xīn
  • 释义:1、劳苦艰辛。2、草名。
  • 近义词

    苦辛造句

    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虫不畏人。
    拌成凉菜,其味略带苦辛,风味独特。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千葩百卉竟绽放,万千捷报雪花片。莘莘学子尽开颜,金榜题名状元郎。十年寒窗苦辛酸,梦想成真竟实现。同学共议报志愿,再游学海长才干。祝你深造再考验。
    养家养家,产生高压;辛苦辛苦,从不说出;劳累劳累,倒床就睡;奔波奔波,从未停过;男性健康日,为坚强劳累的男性们鼓掌!
    社会栋梁,园丁启亮,人才倍出,园丁辛苦,各行带头,园丁教出,有我成就,恩师带出,日夜操劳,辛苦辛苦,节日祝福,恩师快乐。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结果:中药中寒温性药物、苦辛甘味药物、归肝肺经药物居多,有肝毒性中药也有这种趋势,肝毒性中药与一般中药在四气五味归经方面分布趋势大致相同。
    如果是上了年份的精油,气味会有所改变,浓郁的水果气息会软化香材原本的苦辛味。
    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岂得同年而语矣。
    天天相似事不同,月月空度无积蓄。转眼一年一半去,艰苦辛劳还继续。学问天下无穷尽,天天一点变丰盈。有朝一日跃龙门,莫愁前路无人识。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寒衣针线密,家书抵万金。见面怜清瘦,嘘寒问苦辛。母亲节来临之际,献出寸草之心,报母亲三春晖。祝愿天下所有母亲快乐!
    早熟的玫瑰,人前吐艳,人后,却有难与人言的苦辛。既然无从倾诉,便昂首前行,摆出一幅决然的神色。她习惯睁着双眼,和黑夜倔强无言相对,只是想知道内心和夜,哪个黑。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律。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雄黄,矿物名,也称鸡冠石,多数为橘红色,半透明,中医用为解毒、杀虫药,性温,味苦辛,外用治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等症,内服微量痫、疮毒等症。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柴胡与银柴胡前者味苦辛、性微寒,有和解表里、疏肝开郁、升阳举陷之功效,是舒肝、和解类方剂的主药。

    汉字详情

    [ku]
    部首: 301
    笔画: 8
    五笔: AD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JR
    四角: 44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古声。本义:苦菜)

    (2) 同本义,即“荼”

    苦,大苦苓也。——《说文》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诗·唐风·采苓》

    濡豚包苦实蓼。——《礼记·内则》

    天子于是食苦。——《穆天子传》

    (3) 又如:苦苣(野苣。又名荼);苦荼(苦菜);苦賈(苦菜)

    (4) 病;病痛

    自苦而居海上。——《吕氏春秋·遇合》。注;“伤也。”

    皆甚苦之。——《吕氏春秋·贵卒》。注:“病也。”

    苦垮之家。——《淮南子·精神》。注:“疾也。”

    (5) 又如:苦车(晕车。乘车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苦船(晕船。乘船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

    形容词

    (1) 苦味,跟“甘”、“甜”相对。古称“五味”之一

    谁为荼苦。——《诗·邶风·谷风》

    而凡味之似苦,亦命为苦。——《广雅》

    以苦养气。——《周礼·疡医》。注:“火味也。”

    苦胜辛。——《素问·五运行大论》

    则苦雨数来。又,苦者人所恶。故甘苦为物之美恶,亦为人之爱恶。——《礼记·月令》

    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 刘基《苦斋记》

    (2) 又

    其味皆苦。

    良药苦口利于病。

    李以苦存。

    (3) 又如:苦瓠子(苦瓜。喻指受苦人);苦艳艳(苦味浓浓的);苦行(在寺院专事劳作的净人,即未出家的人);苦口师(指茶);苦荼(苦茶,苦茗。即茶)

    (4) 痛苦;困苦

    其毒大苦。——《诗·小雅·小明》

    妇啼一何苦。——唐· 杜甫《石壕吏》

    俾困苦不可忍。——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平居常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苦厄(苦难;厄运);苦主(命案中被害者的家属);苦脑子(命苦;可怜;苦命人;可怜的人);苦滴滴(形容人十分痛苦);苦淹淹(苦恹恹,苦厌厌。形容非常痛苦、悲惨);苦孜孜(痛苦悲切)

    (6) 刻苦

    盖以苦学力文所致。——白居易《与元九书》。又如:苦读

    (7) 劳苦;辛苦

    母氏劳苦。——《诗·邶风·凯风》

    辨其功苦。——《管子·小筐》。注:“谓滥恶。”

    辨其苦良。——《周礼·典妇功》

    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吕氏春秋·诬徒》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8) 又如:苦节(艰苦卓绝、守志不谕的节操);苦绷苦拽(不辞辛苦,东拼西凑)

    (9) 贫穷

    苦,穷也。——《广雅》

    (10) 又如:苦哈哈(非常穷的人);苦混混(穷人);苦胎(对穷人的蔑称);苦尽甘来(苦日子结束,好日子到来);苦日子

    动词

    (1) 困扰;困辱

    长史自不欲苦物。——《世说新语·赏誉》

    (2) 又如:苦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所使用的计策);苦恨(苦恼);苦煎(形容身心备受折磨)

    (3) 使困苦,困于

    不苦一民。——《战国策·秦策》。注:“劳也。”

    纳至忠甚苦。——《汉书·谷永传》。注:“劳也。”

    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列子·汤问》

    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銧《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苦热(苦于炎热;酷热);苦饥(困于饥饿;很饿)

    (5) 恨,怨嫌

    人苦不知足。——《后汉书·岑彭传》

    (6) 又如:苦竹哀丝(谓怨苦之情发于管弦);苦毒(痛恨)

    副词

    (1) 竭力;尽力

    杨朗苦谏不从。——《世说新语·识鉴》

    何必劳神苦思。——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苦死(拼命,极力);苦虑(苦思冥想);苦谏(苦心竭力地规劝)

    (3) 甚,很。表示程度

    帝遂召武子苦责之。——《世说新语·方正》

    (4) 又如:苦爱(酷爱);苦会(很会)

    (5) 幸好,幸亏

    这孟州城是个小去处,那土城苦不甚高。——《水浒传》

    英文翻译

    bitter; hardship, suffering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u3 fu3 [东莞腔] ku3 [沙头角腔] ku3 fu3 [宝安腔] ku3 fu3 [海陆丰腔] ku3 fu3 [梅县腔] fu3 ku3 [陆丰腔] ku3 [客英字典] ku3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k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康杜上聲開口一等khox/quu
    xīn [xin]
    部首: 712
    笔画: 7
    五笔: UYG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TJ
    四角: 004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像古代刑刀。本义:大罪)

    (2) 同本义

    辛,大罪也。——《说文》。段注:“辛痛泣出,罪人之象。凡辠(罪)、宰、辜、辭皆从辛者由此。”

    辛所以煞伤之也。——《白虎通》

    凡四十一款,当斩,妻子入辛者库,财产入官。——《清史稿》

    (3) 葱蒜等带刺激性的蔬菜

    以辛养筋。——《周礼·疡医》

    辛甘行些。——《楚辞·招魂》。注:“谓椒姜也。”

    江南曰辣,中国曰辛。——《声类》

    大蒜勿食,荤辛害目。——《养生要》李善注

    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五辛菜》

    (4) 天干第八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其日庚辛。——《礼记·月令》。注:“辛之言新也,因以为日名焉。”

    朔月辛卯。——《诗·小邪·十月之交》

    太岁在辛曰重光。——《尔雅》

    (5) 商帝号

    子辛立,是谓 帝辛,天下谓之 纣。——《史记》

    (6) 又如:辛甲(纣臣,屡谏纣王不听,去而至周,为太史);辛癸(商纣与夏桀)

    (7) 姓

    形容词

    (1) 辣味

    大苦咸酸,辛甘行些。——《楚辞·招魂》

    曲直作酸,从草作辛。——《书·洪范》

    苦而微辛。——元、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又如:辛刻(辛辣峻刻);辛凉(辛辣清凉)

    (3) 劳苦;艰苦

    柔武以匡辛苦。——《周书》。注:“辛苦,穷也。”

    萦苦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宋· 苏轼《浪淘沙·昨日出东城》

    (4) 又如:辛心(苦心);辛艰(辛苦艰难);辛毒(辛苦)

    (5) 痛苦,悲伤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曹植《赠白马王彪》

    (6) 又如:身受酸辛;辛楚(辛酸苦楚);辛伤(悲伤);辛切(悲切)

    (7) 酸痛

    胆移热于脑,则辛额鼻渊。——《素问》

    英文翻译

    bitter; toilsome, laborious; 8th heavenly stem

    方言集汇

    ◎ 粤语:sa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n1 [梅县腔] sin1 [海陆丰腔] sin1 [客英字典] sin1 [陆丰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n1 [东莞腔] sin1 [宝安腔] sin1 [客语拼音字汇] x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sĭĕn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