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力

kǔ lì [ ku li]
注音 ㄎㄨˇ ㄌ一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苦力 kǔlì

(1) 艰苦的劳动

白出苦力
hard labor;toil

(2) 旧时对体力劳动者的蔑称

coolie;cooly

词语解释

  1. 谓竭尽心力。

    南朝 梁 江淹 《自序传》:“人生当适性为乐,安能精意苦力,求身后之名哉!”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铨选》:“学士大夫,勤身苦力,诵説 孔 孟 ,传道先王,未尝不知所谓治道者非若今日之法度也。”

  2. 沉重的体力劳动。

    《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我放着我的女孩儿不曾紥裹,我代你们白出的是甚么苦力。” 曹禺 《日出》第二幕:“真天生的这份穷骨头,一辈子就会给人打夯、卖苦力,盖起洋楼给人家住。”

  3. 旧称帮人干重活的劳动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来到 香港 ,当苦力度日。” 老舍 《茶馆》第二幕:“街上抓夫呢!抓去也好,在哪儿也是当苦力。” 杨朔 《乱人坑》:“﹝ 日本 刽子手﹞在 宣化 经营起庞大的炼铁厂,到处强抓 中国 ‘苦力’,替他们制造杀人的武器。”

引证解释

⒈ 谓竭尽心力。

南朝梁江淹《自序传》:“人生当适性为乐,安能精意苦力,求身后之名哉!”
宋叶适《法度总论三·铨选》:“学士大夫,勤身苦力,诵説孔孟,传道先王,未尝不知所谓治道者非若今日之法度也。”

⒉ 沉重的体力劳动。

《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我放着我的女孩儿不曾紥裹,我代你们白出的是甚么苦力。”
曹禺《日出》第二幕:“真天生的这份穷骨头,一辈子就会给人打夯、卖苦力,盖起洋楼给人家住。”

⒊ 旧称帮人干重活的劳动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来到香港,当苦力度日。”
老舍《茶馆》第二幕:“街上抓夫呢!抓去也好,在哪儿也是当苦力。”
杨朔《乱人坑》:“﹝日本刽子手﹞在宣化经营起庞大的炼铁厂,到处强抓中国 ‘苦力’,替他们制造杀人的武器。”

苦力的国语词典

劳力、竭力。

苦力的网络释义

苦力

  • 辽宁沈阳人,当代诗人, 行业学者
  • 苦力,1975年高中毕业下乡插队,后进入国企。2004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签约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见《星星诗刊》、《诗潮诗刊》、《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诗国》、《中国诗乡》、《中国诗人报》中国作家网等国内报刊杂志。
  • 苦力的翻译

    英语: bitter work, hard toil, (loanword)​ coolie, unskilled Chinese laborer in colonial times
    德语: Kuli (S)​
    法语: coolie

    苦力造句

    在旧社会,不少华人漂泊异国,卖身充当苦力,那是实逼处此,不得已的事。
    我是一个贫穷,倒运,走投无路的苦力,只会拖累你。
    你现在的学习努力程度决定着你将来的生活,或者苦力,或者坐在高档明亮的写字楼里喝咖啡。
    赵师傅不当苦力已有十多年了,迫于生计艰难,现在只能重作冯妇。
    在这个行动中,土匪是最惨的,没死的不是成了苦力就是改行从善了。
    有一种记载说,史可法微服私访行至淮上,竟被督工头目抓去当苦力,碰上刘泽清来查看营建情况,他才扔下肩头上的巨木大叫:“学生效劳三日矣!”。
    被关押的人被奴役用来在当地的武器厂中卖苦力。
    有几个苦力想去拉架,那个洋人大约三十岁,金发碧眼,面容粗犷,身高体壮,个头将近一米八,他一把拉住最靠近的人,拿着拐杖就这么劈头劈脸的打将下去。
    他有时能找到几天卖苦力的差使干干。每天早晨他都要沿着都门公园跑上几圈,活动活动腿脚。
    他们长年累月在不欢迎他们的都市里出入最艰苦的地方卖苦力,他们出入喧闹的环境中更加孤独无助却痴痴的思念家乡的妻儿,他们干最累最脏的活却拿最微薄的工资,他们被那个世界吞噬着,最后失去了憨厚朴实,他们为了使自己身边的人过上舒坦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地从家里出来长途跋涉。
    被贩卖和奴役的华人苦力,在异邦土地上艰辛劳作,在被迫为奴役者创造了巨额剩余价值的同时,也为所在地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开发史上树立起一座座有形和无形的丰碑。而这又是以出洋苦力们的人身苦痛,同时也更是以一场深重的民族灾难为代价的。
    穿越人混到在码头当苦力,也算是千古奇闻了。
    安程没想到弟弟干其事来有条有理,还是怒道说你干什么不好,去干苦力。
    这些顾客,主要是从北方邦来的送奶工人,或者是不能回村与妻子团聚的苦力,再就是永远以这些鏖糟的大街、人行便道为家的流浪汉。
    至于以后运输,进料的做苦力活的人员,只有根据具体情况再临时招雇,他已养不起这么多人了。
    爸爸说得对,我的“命运”好,天津一解放,我就跟着做苦力的爸爸和捡煤核儿的二哥,回到了故乡。
    一流企业卖品牌,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的企业卖产品,四流企业卖苦力。
    “剩斗士”工作规则:举止要有魅力,办事要有能力,口袋要有财力,干活要像苦力,追女要有动力,竞争要有压力,最关键的是,对美女的指示要执行有力!
    五一宣言:不当苦力,释放活力,清除压力,好运给力,快乐有力,成功发力,绽放想象力,添彩生命力,愿你越过越有动力,越来越有魅力!
    卖苦力者在梅赫饶利地区用三轮车送花,梅赫饶利是七座古城之一,如今成为了德里的一部分。

    汉字详情

    [ku]
    部首: 301
    笔画: 8
    五笔: AD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JR
    四角: 44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古声。本义:苦菜)

    (2) 同本义,即“荼”

    苦,大苦苓也。——《说文》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诗·唐风·采苓》

    濡豚包苦实蓼。——《礼记·内则》

    天子于是食苦。——《穆天子传》

    (3) 又如:苦苣(野苣。又名荼);苦荼(苦菜);苦賈(苦菜)

    (4) 病;病痛

    自苦而居海上。——《吕氏春秋·遇合》。注;“伤也。”

    皆甚苦之。——《吕氏春秋·贵卒》。注:“病也。”

    苦垮之家。——《淮南子·精神》。注:“疾也。”

    (5) 又如:苦车(晕车。乘车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苦船(晕船。乘船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

    形容词

    (1) 苦味,跟“甘”、“甜”相对。古称“五味”之一

    谁为荼苦。——《诗·邶风·谷风》

    而凡味之似苦,亦命为苦。——《广雅》

    以苦养气。——《周礼·疡医》。注:“火味也。”

    苦胜辛。——《素问·五运行大论》

    则苦雨数来。又,苦者人所恶。故甘苦为物之美恶,亦为人之爱恶。——《礼记·月令》

    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 刘基《苦斋记》

    (2) 又

    其味皆苦。

    良药苦口利于病。

    李以苦存。

    (3) 又如:苦瓠子(苦瓜。喻指受苦人);苦艳艳(苦味浓浓的);苦行(在寺院专事劳作的净人,即未出家的人);苦口师(指茶);苦荼(苦茶,苦茗。即茶)

    (4) 痛苦;困苦

    其毒大苦。——《诗·小雅·小明》

    妇啼一何苦。——唐· 杜甫《石壕吏》

    俾困苦不可忍。——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平居常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苦厄(苦难;厄运);苦主(命案中被害者的家属);苦脑子(命苦;可怜;苦命人;可怜的人);苦滴滴(形容人十分痛苦);苦淹淹(苦恹恹,苦厌厌。形容非常痛苦、悲惨);苦孜孜(痛苦悲切)

    (6) 刻苦

    盖以苦学力文所致。——白居易《与元九书》。又如:苦读

    (7) 劳苦;辛苦

    母氏劳苦。——《诗·邶风·凯风》

    辨其功苦。——《管子·小筐》。注:“谓滥恶。”

    辨其苦良。——《周礼·典妇功》

    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吕氏春秋·诬徒》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8) 又如:苦节(艰苦卓绝、守志不谕的节操);苦绷苦拽(不辞辛苦,东拼西凑)

    (9) 贫穷

    苦,穷也。——《广雅》

    (10) 又如:苦哈哈(非常穷的人);苦混混(穷人);苦胎(对穷人的蔑称);苦尽甘来(苦日子结束,好日子到来);苦日子

    动词

    (1) 困扰;困辱

    长史自不欲苦物。——《世说新语·赏誉》

    (2) 又如:苦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所使用的计策);苦恨(苦恼);苦煎(形容身心备受折磨)

    (3) 使困苦,困于

    不苦一民。——《战国策·秦策》。注:“劳也。”

    纳至忠甚苦。——《汉书·谷永传》。注:“劳也。”

    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列子·汤问》

    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銧《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苦热(苦于炎热;酷热);苦饥(困于饥饿;很饿)

    (5) 恨,怨嫌

    人苦不知足。——《后汉书·岑彭传》

    (6) 又如:苦竹哀丝(谓怨苦之情发于管弦);苦毒(痛恨)

    副词

    (1) 竭力;尽力

    杨朗苦谏不从。——《世说新语·识鉴》

    何必劳神苦思。——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苦死(拼命,极力);苦虑(苦思冥想);苦谏(苦心竭力地规劝)

    (3) 甚,很。表示程度

    帝遂召武子苦责之。——《世说新语·方正》

    (4) 又如:苦爱(酷爱);苦会(很会)

    (5) 幸好,幸亏

    这孟州城是个小去处,那土城苦不甚高。——《水浒传》

    英文翻译

    bitter; hardship, suffering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u3 fu3 [东莞腔] ku3 [沙头角腔] ku3 fu3 [宝安腔] ku3 fu3 [海陆丰腔] ku3 fu3 [梅县腔] fu3 ku3 [陆丰腔] ku3 [客英字典] ku3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k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康杜上聲開口一等khox/quu
    [li]
    部首: 217
    笔画: 2
    五笔: LT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S
    四角: 40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 同本义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

    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

    (4) 力量

    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

    盛夏力作。——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

    (6) 能力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7)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

    (8) 威力;权势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

    (9) 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

    (10)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 。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

    (11) 劳役;仆役

    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12)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

    (13)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

    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

    (14) 兵士

    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

    (15) 姓

    动词

    (1) 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

    力周公正先天下。——《汉书·王莽传》。注:“勉力也。”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汉书·召信臣传》

    (2) 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

    (3) 役使

    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宋· 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

    (4) 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

    副词

    (1) 尽力,竭力

    楼船力攻烧敌。——《汉书·南粤王传》

    游子常贫苦,力子天所富。——《后汉书·樊晔传》

    力请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力主变法。——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力摧豪强。——清· 张廷玉《明史》

    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力正(尽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农耕);力疾(尽力支撑着病体);力战(全力作战);力邓(勉强,奋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

    英文翻译

    power, capability, influ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lik6
    ◎ 客家话:[陆丰腔] lit8 [梅县腔] lit8 [海陆丰腔] lit8 [客英字典] lit8 [台湾四县腔] lit8 [客语拼音字汇] lid6 [东莞腔] lit8 [沙头角腔] lit8 [宝安腔] lit8
    ◎ 潮州话:lag8 (lâk 旧时:lâ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林直職開入聲開口三等ləklik/li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