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惜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不当惜而惜。
《汉武帝内传》:“ 阿环 不苟惜,向不持来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引证解释
⒈ 不当惜而惜。
引《汉武帝内传》:“阿环不苟惜,向不持来耳。”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艸,句(
)声。本义:草名。又:菜名) 同本义苟,苟草也。——《说文》
苟贞夫。——《急就篇》。注“苟,草名也。”
形容词
(1) 随便,轻率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2) 又如:一丝不苟;不苟言笑;苟言(言谈轻率随便)
(3) 贪求 。如:苟利(贪求不正当的利益);苟冒(贪求);苟欲(贪求;不正当的欲望);苟贪(贪求)
(4) 卑下 。如:苟贱(卑鄙下贱);苟辞(诌媚之言)
副词
(1) 姑且;暂且
苟者,偷合之称。所以行为廉隅,不存德义,谓之苟且。——《匡谬正俗》。按,累呼曰苟且,单呼曰苟。
且苟而赋。——《国语·鲁语》
临财毋苟得。——《礼记·曲礼上》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苟全性命(暂时保全性命);苟简(苟且简略);苟止(苟且行事;勉强停止);苟且行止(不正当的行为);苟容(苟且依附。指被权贵者所收容接纳);苟且因循(得过且过,不求进取);苟免(苟且免于损害)
(1) 若;如果;假使
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苟或(假如;如果);苟能坚持,必将胜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eu3 [宝安腔] giu3 [海陆丰腔] kieu3 [客英字典] geu3 [东莞腔] geu3 [陆丰腔] geu3 [梅县腔] ge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苟 | 古厚 | 見 | 侯 | 上聲 | 有 | 開口一等 | 流 | 侯 | kəu | kux/kov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昔声。本义:哀痛,哀伤)
(2) 同本义
惜,痛也。——《说文》
惜者,哀也。——《楚辞·惜誓序》
为陛下惜之。——汉· 贾谊《论积贮疏》
惜其用武不终。——宋· 苏洵《六国论》
岁月为可惜。——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可惜(值得惋惜);痛惜(沉痛地惋惜);惜伤(哀伤)
(4) 珍惜,爱惜,重视而不糟蹋耗费
为天下惜死。——《吕氏春秋·长利》
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晋书·陶侃传》
视之不甚惜。——宋· 苏洵《六国论》
臣辈惜程艺。——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汝辈所惜。
朕不自谨惜。——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吝惜(过分爱惜);怜惜(同情爱惜);珍惜(珍重爱惜);惜玉(对女子的温情爱护);惜体面(爱面子);惜福(富有而不肯过分享受);惜护(十分爱护);惜名(爱惜名声)
(6) 惋惜
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爱惜(惋惜、同情)
(8) 哀怜、哀悯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楚辞·惜誓》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滕王阁序》
(9) 贪婪,贪求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楚辞·惜诵》
(10) 吝惜;舍不得
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 李陵《答苏武书》
驱将惜不得。——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惜牺牲生命。——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1) 又如:惜吝(吝惜;舍不得);不惜工本;不惜金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ak7 sit7 [宝安腔] sit7 [客语拼音字汇] xiag5 xid5 [沙头角腔] sit7 [客英字典] sit7 siak7 [台湾四县腔] siak7 sit7 [陆丰腔] sit7 [海陆丰腔] siak7 s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昔 | 思積 | 心 | 昔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清 | 梗 | siek | sĭɛ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