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冒

gǒu mào [ gou mao]
注音 ㄍㄡˇ ㄇㄠˋ

词语释义

贪求。

词语解释

  1. 贪求。

    《后汉书·陈王传论》:“故推 卓 不为失正,分权不为苟冒,伺閒不为狙诈。” 唐 柳宗元 《与杨海之第二书》:“然吾所谓圆者,不如世之突梯苟冒,以矜利乎己者也。”

引证解释

⒈ 贪求。

《后汉书·陈王传论》:“故推卓不为失正,分权不为苟冒,伺閒不为狙诈。”
唐柳宗元《与杨海之第二书》:“然吾所谓圆者,不如世之突梯苟冒,以矜利乎己者也。”

汉字详情

gǒu [gou]
部首: 301
笔画: 8
五笔: AQ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PR
四角: 44627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艸,句( gōu)声。本义:草名。又:菜名) 同本义

苟,苟草也。——《说文》

苟贞夫。——《急就篇》。注“苟,草名也。”

形容词

(1) 随便,轻率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2) 又如:一丝不苟;不苟言笑;苟言(言谈轻率随便)

(3) 贪求 。如:苟利(贪求不正当的利益);苟冒(贪求);苟欲(贪求;不正当的欲望);苟贪(贪求)

(4) 卑下 。如:苟贱(卑鄙下贱);苟辞(诌媚之言)

副词

(1) 姑且;暂且

苟者,偷合之称。所以行为廉隅,不存德义,谓之苟且。——《匡谬正俗》。按,累呼曰苟且,单呼曰苟。

且苟而赋。——《国语·鲁语》

临财毋苟得。——《礼记·曲礼上》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苟全性命(暂时保全性命);苟简(苟且简略);苟止(苟且行事;勉强停止);苟且行止(不正当的行为);苟容(苟且依附。指被权贵者所收容接纳);苟且因循(得过且过,不求进取);苟免(苟且免于损害)

(1) 若;如果;假使

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苟或(假如;如果);苟能坚持,必将胜利

英文翻译

careless, frivolous; illicit; grammatical particle: if, but, if only; surname; grass name; distinguish DKW 30853 (ji4)

方言集汇

◎ 粤语:gau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eu3 [宝安腔] giu3 [海陆丰腔] kieu3 [客英字典] geu3 [东莞腔] geu3 [陆丰腔] geu3 [梅县腔] ge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厚上聲開口一等kəukux/kov
mào,mò [mao,mo]
部首: 458
笔画: 9
五笔: JH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ABU
四角: 60600

详细解释

mào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帽子,下边是眼睛。本义:帽子)

(2) “帽”的古字。帽子

著黄冒。——《汉书·儁不疑传》

白纱冒者,视朝、听讼、宴见宾客之服也。——《新唐书》

(3) 又如:冒絮(头巾)

(4) 古代殓尸的布囊,由上下两截合成

冒:缁质,长与手齐。——《仪礼》

(5) 冒与芼古字通。芼,菜也

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枚乘《七发》

(6) 通“瑁”。天子所执之玉

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周礼·考工记·玉人》

动词

(1) 戴帽

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战国策》

(2) 贪求,不知满足地追求

舟人冒利。——黄宗羲《余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左传·文公十八年》

(3) 又如:冒色(贪恋女色);冒没(贪图;贪得);冒荣(贪图荣耀);冒乱(贪恋淫乱);冒货(贪财)

(4) 盖蒙

下土是冒。——《诗·邶风·日月》

善恶相冒。——《汉书·翟方进传》

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如:冒阴(笼罩着阴影)

(6) 不顾;顶着

冒风驰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惟冒险也。——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7) 又如:冒突(冒进直前);冒夜(不顾黑夜);冒死(不顾生命危险);冒寒(冒着寒冷);冒刀(迎着刀锋)

(8) 向外透;往上升 。如:冒忿(泄恨);冒烟

(9) 假冒

冒其未死。——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0) 又如:冒认(冒名认取);冒功(假冒功绩);冒占(冒名占有)

(11) 侵犯;违犯

习俗薄恶,民人抵冒。——《汉书·礼乐志》

其君贪冒辟邪。——《国语·周语上》

有冒上而无忠下。——《国语·晋语》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唐· 柳宗元《三戒》

冒使君。——明· 高启《博鸡者事》

(12) 又如:冒撞(冒犯,唐突;莽撞);冒突(冲冒;冒犯);冒昧(冒犯,无知而妄为);冒文(违犯法令条文);冒法(违犯法规)

(13) 蒙受;承受 。如:冒恩(承受恩泽);冒拜(承受官爵)

(14) 通“媢”。嫉妬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秦誓》

(15) 通“懋”。勉励

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书·君奭》

形容词

(1) 冒失;冒昧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资治通鉴》

(2) 又如:冒势(鲁莽,莽撞);冒失鬼;冒不失(方言。轻率,鲁莽);冒行(冒然行动;冒然实行);冒撞(冒失鲁莽)

(3) 另见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risk, brave, dare

方言集汇

◎ 粤语:mak6 mou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au5 [宝安腔] mau3 | met8 [客英字典] mau5 [海陆丰腔] mo6 mau6 [梅县腔] mau5 [陆丰腔] mo6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mo4 [东莞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o5 mau5
◎ 潮州话:mau6 mo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報去聲開口一等mauh/mawmɑ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