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苛求
(1) 苛刻地要求
词语解释
过严过分地要求。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本传》:“但当求贤纳諫,修政事,则大有为之业在其中,不必苛求奇策,以幸速成。” 明 张居正 《答殷石汀言宜终功名答知遇书》:“能为国家尽忠任事者,主上宜加信任,勿听浮言苛求,使不得展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卑职并不是有意苛求……断不敢有丝毫留难。” 鲁迅 《二心集·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倘若要现在的战士都是意识正确,而且坚于钢铁之战士,不但是乌托邦的空想,也是出于情理之外的苛求。”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引证解释
⒈ 过严过分地要求。
引宋程大昌《演繁露·本传》:“但当求贤纳諫,修政事,则大有为之业在其中,不必苛求奇策,以幸速成。”
明张居正《答殷石汀言宜终功名答知遇书》:“能为国家尽忠任事者,主上宜加信任,勿听浮言苛求,使不得展布。”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卑职并不是有意苛求……断不敢有丝毫留难。”
鲁迅《二心集·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倘若要现在的战士都是意识正确,而且坚于钢铁之战士,不但是乌托邦的空想,也是出于情理之外的苛求。”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苛求的国语词典
严苛的要求。
苛求的网络释义
苛求
苛求的翻译
反义词
苛求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小草)
(2) 同本义
苛,小草也。——《说文》
(3) 疥疮
疾痛苛痒。——《礼记·内则》
(4) 又如:苛痒(疥疮痒)
(5) 病。通“疴”
其形安而不移,能守一而弃万苛。——《管子·内业》
身无苛殃。——《吕氏春秋·审时》。注:“病也。”
(6) 又如:苛殃(疾病和灾患);苛疾(疾病)
形容词
(1) 繁杂,烦琐
好苛礼。——《史记·郦生陆贾传》
内无苛慝。——《国语·晋语》。注:“烦也。”
去烦蠲苛。——王褒《四子讲德论》
(2) 又如:苛礼(苛刻微细的礼节);苛难(以琐事诘难);苛敛(烦重地征收赋税);苛小(烦琐细小。亦指繁杂细微之事)
(3) 狠虐、刻薄(侧重于残暴狠毒)
弭其百苛。——《国语·楚语》。注:“虐也。”
关市苛难之。——《韩非子·内储说上》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史记·高祖本纪》
苛政猛于虎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4) 又如:苛虐(苛刻虐待);苛法(烦琐严厉的法令);苛吏(酷吏);苛求(过严过分地要求);苛征(横征暴敛)
(5) 沉重,剧烈 。如:苛役(繁重的劳役);苛罚(重罚)
动词
(1) 使…苛刻
苛关市之征以难其事。——《荀子·富国》
(2) 烦扰,骚扰
朝夕苛我边鄙。——《国语·晋语一》
(3) 通“诃”。谴责,责问
大司空士夜过奉常亭,亭长苛之。——《汉书·王莽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客英字典] ko1 [海陆丰腔] ko1 [梅县腔] ho2 [客语拼音字汇] ko1
◎ 潮州话:k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何 | 胡歌 | 匣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果 | 歌 | ɣɑ | gha/ha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3) 姓
动词
(1)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 。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宝安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东莞腔] kiu2 [陆丰腔] kiu3 [梅县腔]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海陆丰腔] k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