芼羹
注音
ㄇㄠˋ ㄍㄥ
词语释义
用菜和肉做成的羹。芼,通'毛'。
词语解释
用菜和肉做成的羹。芼,通“ 毛 ”。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羹臛法》:“食膾鱼蓴羹:芼羹之菜,蓴为第一。”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闻説芼羹臛,芬香出邻壁。” 清 钱谦益 《先太淑人述》:“饘酏芼羹,手自调糝,遣侍婢视其食否以告。”
引证解释
⒈ 用菜和肉做成的羹。芼,通“毛”。
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羹臛法》:“食膾鱼蓴羹:芼羹之菜,蓴为第一。”
宋王安石《次韵约之谢惠诗》:“闻説芼羹臛,芬香出邻壁。”
清钱谦益《先太淑人述》:“饘酏芼羹,手自调糝,遣侍婢视其食否以告。”
芼羹的国语词典
用菜、肉为材料而做成的羹。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máo
(1) 菜 。指可供食用的野菜或水草
芼,草覆蔓也。从艸,毛声。——《说文》
铡芼置于豆南。——《仪礼·特牲礼》。注:“菜也。”
芼菜者,菜是地之毛。——《礼记·少牢礼》疏
雉兔皆有芼。——《礼记·内则》。注:“谓菜芼也。”
(2) 又如:芼羹(用菜和肉做成的羹)
mào
动词
用手指或指尖采摘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诗·周南·关雎》
英文翻译
to choose; to select; greens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mou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au3 mo3 [客英字典] mau3 [海陆丰腔] mau3 mo3 [梅县腔] mau3
◎ 潮州话:mo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au3 mo3 [客英字典] mau3 [海陆丰腔] mau3 mo3 [梅县腔] mau3
◎ 潮州话:m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毛 | 莫袍 | 明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mau | mɑ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2) 调和五味的汤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隐公元年》
(3) 煮熟带汁的蔬菜也叫羹
藜藿之羹。——《韩非子·五蠹》
(4) 又如:菜羹(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贫者所食);羹食(羹汤和饭);羹粥(菜羹和稀饭);羹藜(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
(5) 汤
英文翻译
soup, broth
方言集汇
◎ 粤语:gang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ng1 [东莞腔] gang1 [梅县腔] gang1 [陆丰腔] gang1 [宝安腔] gang1 [客语拼音字汇] gang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ng1 [东莞腔] gang1 [梅县腔] gang1 [陆丰腔] gang1 [宝安腔] gang1 [客语拼音字汇] g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庚 | 古行 | 見 | 庚二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二等 | 梗 | 庚 | kɐŋ | krang/ke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