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jiè zǐ [ jie zi]
注音 ㄐ一ㄝˋ ㄗˇ

词语释义

芥子 jièzǐ

(1) 最小号的荞麦级无烟煤粒(即荞麦五号煤,小于3/64英寸的)

mustard seed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芥菜的种子。可榨油或制芥末。

引证解释

⒈ 芥菜的种子。可榨油或制芥末。

芥子的国语词典

芥菜的种子。

芥子的网络释义

芥子 (十字花科白芥属植物)

  • 芥子,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或芥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全国各地皆产,以河南、安徽产量最大。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用子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 芥子的翻译

    德语: senffarben

    芥子造句

    芥子园虽不及三亩,但经李渔苦心经营,达到“壶中天地”的意境。
    目的建立白芥子不同炮制品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测定方法。
    印度佛教论书《大智度论》卷五十九中曰供养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许,其福报无边。
    武装分子被指曾在叙利亚使用芥子毒气。
    芥菜类蔬菜芥菜类蔬菜如大头菜等,它们含有一种叫硫代葡萄糖苷的物质,经水解后能产生挥发性芥子油,具有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微如芥子,也成世界。谁施谁受,未如眼见。裟椤双树 
    只看了一眼,铁卫九就把那根捆仙鞭收进了挂在腰间的须弥芥子里,没有了那根让他头疼异常的鞭子,蓝冰凌一招可杀!“还我鞭子!”。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白芥和黄芥的种子。
    所以山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大则填补苍穹,无边无际,小则虚拟芥子,无影无踪,高能傲视苍穹,白云环峰,低便俯仰之间,尽观其形。
    报道介绍,日军通常称芥子气和芥子气同路易氏剂混装的化学炮弹为“黄弹”,称装有二苯氰胂和二苯氯胂的化学炮弹为“红弹”。
    一起食用,花椰菜芽可以为花椰菜粉提供芥子酶。
    设使这一等不肯轻投师乱拜道人的,心空障碍,志在尘环,眼界既宽,胸襟又阔,遇见那有道之师,自然眼外分明,说得出,识得透,一言半句,芥子投针,针孔相投了。
    因此,本实验的结果证明,白芥子苷是甘蓝蚜寄主部位选择的关键信号化学物质或取食促进剂。
    狄禹听到三十万高级灵币时,不禁吸了口气,暗自咂摸道这沈千寻不愧为分族的少主,手笔就是不一般,当即接过袋子,看也没看就装进了须弥芥子中。
    这位世外高人果真是古怪的紧,连个须弥芥子也没有吗?
    须弥芥子包罗世界万象,大中小世界万千。
    天地浩渺,人处其间直若尘埃芥子,但愿历经磨难之后,心头炽热仍在,何必奢望上窥天道。清和真人 
    天地沙鸥,我们微如芥子。不让让自己惊扰世界,也不要让世界惊扰自己。白落梅 
    一方芥子漂泊处,一盏渔灯照河神。
    唐化将六团鸿蒙紫气收进泥丸宫内,让元神慢慢炼化,又将鸿蒙紫树收到芥子空间。

    汉字详情

    jiè [jie]
    部首: 301
    笔画: 7
    五笔: AW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TOLL
    四角: 4422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介声。本义:蔬菜名。即“芥菜”)

    (2) 同本义

    芥,芥菜也。——《说文》

    天地之行,芥苦味也。——《春秋繁露》

    脍,春用葱,秋用芥。——《礼记·内则》

    (3) 又如:芥子(芥菜的种子。颗粒很小,可榨油或制芥末);芥孙(芥菜于霜雪中再发的嫩牙);芥尽(芥子用完。佛教用语。比喻时间之久或劫数之多);芥苔(芥菜开花新生的嫩茎)

    (4) 小草

    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似寻针芥。——《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芥豆(小草和豆子);芥豆大小人家(比喻小户人家);芥舟(比喻小舟);芥拾(比喻轻易地取得)

    (6) 梗塞

    恨无乖崖老,一洗芥蒂胸。——苏轼《送路都曹》

    (7) 又如:芥蒂(细小的梗塞物,比喻积在心中的怨恨或不快);介纳须弥(佛教说法:小小的芥子可包容须弥大山或整个世界。须弥:传说中的古印度山名);芥虿(芥蒂)

    (8) 通“介” 。如:芥羽(指用以角斗的鸡。斗鸡之时,把芥末播撒在鸡的羽毛上,迷蒙对方鸡的眼而取胜)

    (9) 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如:草芥;纤芥;芥视(轻视,不看重);芥舟(小船)

    英文翻译

    mustard plant; mustard; tiny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ai5 [台湾四县腔] kie5 gai5 [东莞腔] gai5 [海陆丰腔] gai5 [宝安腔] gai5 [陆丰腔] gai5 [梅县腔] ke.5 giai5 gai5 [客语拼音字汇] gai4 giai4 gie4
    ◎ 潮州话:g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六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拜皆開去聲開口二等kɐikraih/kaey
    [zi]
    部首: 344
    笔画: 3
    五笔: BBB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D
    四角: 17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 越、 夷、 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无子,有女二人。——唐· 陈玄祐《离魂记》

    (10) 又如:子姪(本指子与姪。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石崇《王昭君辞》

    (14) 人的通称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6)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子年少。——晋· 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19) 又

    子墨子解带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21)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尔雅》

    (22)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23) 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仪礼·士丧礼》

    (24)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西游记》

    (25) 又如:子夜

    (26) 专指女儿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毛传:“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此三子者。——《战国策·魏策》

    非郑尹而快孙子。——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程氏子以蠹贫。——《聊斋志异·促织》

    (29) 姓

    形容词

    (1) 小

    时大武军子将 郝灵荃奉使在 突厥。——《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如:子姜

    (4) 幼小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 曹操《四时食制》

    (5) 又如: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6) 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 。如:子公司

    动词

    (1) 通“慈”( )。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天迪从子保。——《书·召诰》。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

    子以爱之。——《礼记·缁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 柳宗元《封建论》

    (2) 又如: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

    (3) 收养为子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太子。——《史记·卫康叔世家》

    (4) 结果实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齐民要术·种李》注

    (5)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副词

    (1)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睡不稳,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西厢记诸宫调》

    也子强如你,但衣食。——《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

    子喝一声,那时唬煞。——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又如: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代词

    (1) 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陈亢问于 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论语》

    英文翻译

    offspring, child; fruit, seed of; 1st terrestrial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陆丰腔] zih3 [梅县腔] zii3 [宝安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海陆丰腔] zih3 [沙头角腔] zu3 [东莞腔] zu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台湾四县腔] zih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即里上聲開口三等cix/ziiots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