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节胜利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iē
(2) ——用于“节骨眼”、“节子”等复音词中
(3) 另见
jié
名词
(1)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2)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節,竹约也。——《说文》
苞笋抽节。——左思《吴都赋》
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晋书·杜预传》
其于木也,为坚多节。——《易·说卦》
(3) 又如:节根(草木的节与根);节旄(竹节上所缀牦牛尾饰物);节粉(竹节旁附着的白色粉末);节槎(树木上歧出的节);节次(依次,陆续;或程序,规程)
(4) 骨节,节骨眼,关键
客胜,则大关节不利。——《素问·至真要大论》
人有十二节。——《素问·宝命全形论》
彼节者有间。——《庄子·养生主》
得失之节。——《吕氏春秋·慎行论》
(5) 又如:节解(一种酷刑。将犯人的四肢骨节予以支解);节病(弊病。破绽);节拊(按摩骨节);节族(犹关节。节为关节;族为骨肉交错聚结的部位)
(6) 节日,纪念日,也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
常恐秋节至。——《长歌行》
(7) 又如:节下(节日期间);节导(仪仗队或在前开路的随从,警卫);节仪(节日礼物,节日赠送钱财的雅称);节朔(节日和朔日)
(8) 气节;节操
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荀子·王霸》
屈节辱命。——《汉书·李广苏建传》
壮其节。
成此大节。——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爱听古人节义事。——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节义(节操与义行);节敬(节仪);节孝牌坊(古时经官府奏准为表扬节妇孝女而立的牌坊);节介(志节操守);节概(志节气概)
(10) 节令,节气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11) 又如:节序(时节的次第);节物(应时节的风物景色);节和(节令和顺);节分(季节的分际)
(12) 节度
寝食违节。——清· 方苞《狱中杂记》
(13) 又如:节宣(一种养生的方法。指身体的劳逸要有一定的节度,才能使体内郁气顺畅地宣泄)
(14) 礼节,有礼貌的行为
长功之节。——《论语·微子》
(15) 又如:节文(礼节;仪式);节法(礼节与法度)
(16) 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
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左传·文公八年》
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 苏轼《江城子》
持节送匈奴使。——《汉书·苏武传》
乘轺建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幢节玲珑。——唐· 李朝威《柳毅传》
(17) 又如: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节帅(古代节度使的略称);节楼(节度使驻节办公的楼);节镇(即节度使);节印(符节和印信)
(18) 节拍,节奏
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节会(音乐的段落节奏);节调(节拍和音调);节变(指乐曲的节奏变化)
(20) 由一整体分成的部分、段、区、片段或章节
冲至第节。——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21) 又如:章节;音节;季节;时节;第二章第一节;节旨(文章的段落大意);节本(节录的本子)
(22) 乐器名。拍板一类的乐器
击节碎。——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3) 又如:节鼓(古乐器。形状似博局,中开圆孔,恰容其鼓,击之以节乐)
动词
(1) 减省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无论》
节器用。——《左传·成公十八年》
谨身节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裁节邮传冗费。——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节啬(吝啬);节限(节约限制);节养(自奉俭省);节缩(节俭紧缩);节简(节俭简朴)
(3) 节制;管束
不以礼节之。——《论论》
种树节四时之适。——《韩非子·难二》
好廉自克曰节。——《周书·谥法》
(4) 又如:节性(节制性情);节矜(节制约束而又刚毅坚强)
(5) 调节
节其流,开其源。——《荀子·富国》
量词
(1) 用于分段的事物。如:两节车厢;三节课
(2) 另见
形容词
高峻的样子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山石满满。)——《诗·小雅·节南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ak4 旧读:zat4 ,zoih4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jiē
(2) ——用于“节骨眼”、“节子”等复音词中
(3) 另见
jié
名词
(1)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2)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節,竹约也。——《说文》
苞笋抽节。——左思《吴都赋》
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晋书·杜预传》
其于木也,为坚多节。——《易·说卦》
(3) 又如:节根(草木的节与根);节旄(竹节上所缀牦牛尾饰物);节粉(竹节旁附着的白色粉末);节槎(树木上歧出的节);节次(依次,陆续;或程序,规程)
(4) 骨节,节骨眼,关键
客胜,则大关节不利。——《素问·至真要大论》
人有十二节。——《素问·宝命全形论》
彼节者有间。——《庄子·养生主》
得失之节。——《吕氏春秋·慎行论》
(5) 又如:节解(一种酷刑。将犯人的四肢骨节予以支解);节病(弊病。破绽);节拊(按摩骨节);节族(犹关节。节为关节;族为骨肉交错聚结的部位)
(6) 节日,纪念日,也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
常恐秋节至。——《长歌行》
(7) 又如:节下(节日期间);节导(仪仗队或在前开路的随从,警卫);节仪(节日礼物,节日赠送钱财的雅称);节朔(节日和朔日)
(8) 气节;节操
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荀子·王霸》
屈节辱命。——《汉书·李广苏建传》
壮其节。
成此大节。——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爱听古人节义事。——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节义(节操与义行);节敬(节仪);节孝牌坊(古时经官府奏准为表扬节妇孝女而立的牌坊);节介(志节操守);节概(志节气概)
(10) 节令,节气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11) 又如:节序(时节的次第);节物(应时节的风物景色);节和(节令和顺);节分(季节的分际)
(12) 节度
寝食违节。——清· 方苞《狱中杂记》
(13) 又如:节宣(一种养生的方法。指身体的劳逸要有一定的节度,才能使体内郁气顺畅地宣泄)
(14) 礼节,有礼貌的行为
长功之节。——《论语·微子》
(15) 又如:节文(礼节;仪式);节法(礼节与法度)
(16) 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
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左传·文公八年》
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 苏轼《江城子》
持节送匈奴使。——《汉书·苏武传》
乘轺建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幢节玲珑。——唐· 李朝威《柳毅传》
(17) 又如: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节帅(古代节度使的略称);节楼(节度使驻节办公的楼);节镇(即节度使);节印(符节和印信)
(18) 节拍,节奏
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节会(音乐的段落节奏);节调(节拍和音调);节变(指乐曲的节奏变化)
(20) 由一整体分成的部分、段、区、片段或章节
冲至第节。——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21) 又如:章节;音节;季节;时节;第二章第一节;节旨(文章的段落大意);节本(节录的本子)
(22) 乐器名。拍板一类的乐器
击节碎。——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3) 又如:节鼓(古乐器。形状似博局,中开圆孔,恰容其鼓,击之以节乐)
动词
(1) 减省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无论》
节器用。——《左传·成公十八年》
谨身节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裁节邮传冗费。——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节啬(吝啬);节限(节约限制);节养(自奉俭省);节缩(节俭紧缩);节简(节俭简朴)
(3) 节制;管束
不以礼节之。——《论论》
种树节四时之适。——《韩非子·难二》
好廉自克曰节。——《周书·谥法》
(4) 又如:节性(节制性情);节矜(节制约束而又刚毅坚强)
(5) 调节
节其流,开其源。——《荀子·富国》
量词
(1) 用于分段的事物。如:两节车厢;三节课
(2) 另见
形容词
高峻的样子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山石满满。)——《诗·小雅·节南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ak4 旧读:zat4 ,zoih4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shèng
动词
(1) (形声。从力,朕(
)声。本义:胜任,禁得起)(2) 同本义
胜,任也。——《说文》
胜,克也。——《尔雅》
莫之胜说。——《易·遯》。虞注:“能也。”
武王靡不胜。——《诗·商颂·烈祖》。传:“任也。”
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管子·入国》。注:“堪也。”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 杜甫《春望》
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不胜其苦(苦得受不住);胜任愉快(有能力承担并能愉快地完成任务);胜兵(能充当士兵参战的人)
(4) 战胜,打败
胜殷遏刘。——《诗·周颂·武》
胜,克也。——《尔雅》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 宋· 苏洵《六国论》
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汉· 贾谊《论积贮疏》
(5) 又如: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6) 胜过;超过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 欧洲。—— 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7) 又如:胜常(超过平常);胜却(胜过)(略胜一筹)
(8) 一说通“称”。相当;相称
为礼而不终,耻也;中不胜貌,耻也。——《国语·晋语四》
调乃三体相胜。——《礼记·学记》注
(9) 克制;制服
凡令之行也,必待近者胜也。——《管子》
(10) 又如:胜残(遏制残暴的人)
(11) 通“升”。上升
卿当日胜贵。——《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名词
(1) 特指名胜古迹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胜迹
(3) 通“升”。容积单位
县前已窖八千斛,率以一胜完一亩。——宋· 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
(4) 古代妇女首饰
胜里金花巧耐寒。——杜甫《人日》
(5) 又如:蓬发戴胜
(6) 姓
形容词
(1) 胜利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宋· 苏洵《六国论》
(2) 又如:胜负兵家之常(胜利或失败是作战的人常碰到的事);胜期,胜日(胜利之日)
(3) 非常美好;美妙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 洞庭一湖。——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4) 又如:胜异(奇妙出众);胜绝(绝妙);胜妙(佳妙);胜情,胜致(高雅的情趣);胜否(善恶);胜侣(良伴);胜语(出众的言语,警句);胜谈(高明的言论);胜处;胜气(不平凡的气质、气度);胜士(佳士,才识过人的人士);胜致(优美的景致);胜事(美好的事情)
副词
尽;完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可胜道也哉!——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shē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星 | 桑經 | 心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seng | sieŋ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2) 同本义
利铦也。——《说文》
其利断金。——《易·系辞》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3) 又
不以兵革之利。
则国之伤也若以利剑刺之。——《韩非子·解老》
非兵不利。——宋· 苏洵《六国论》
求天下之利匕首。——《战国策·燕策》
(4) 又泛指锐利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韩非子·难一》
(5) 又如:利爪;利喙(尖利的嘴);利矢(锋利的箭);利口辩给(能言善辩,含贬义);利金(锋利的兵器)
(6) 快;敏捷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子贡利口巧辞。——《史记·仲尼弟子传》
(7) 又如:利马(快马);利嗖(轻快利落);利爽(灵活敏捷);利屣(舞屣,头小而尖的鞋子);利便(伶利)
(8) 吉利;顺利
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探军不利。——《资治通鉴》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9) 又如:利钝(顺利与挫折);利市酒(为祈祷好运而喝的酒);利时(吉时)
(10) 有利的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资治通鉴》
(11) 重要的;要害的
怀抱利器——韩愈《送董邵南序》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庄子·胠箧》
名词
(1) 利益
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韩非子·五蠹》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利尽南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火器利袭远。——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
技击利巷战。
(3) 又如:福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的照顾);利孔(获得利益的来源)
(4) 赢利;利息
逐什一之利。——《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欲居之以为利。——《聊斋志异·促织》
商人重利轻别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暴利(巨额利润);利赢(赢利;利润);利子(利息)
(6) 利禄
不慕荣利。——晋·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 又如:利心(利欲之心);利端(利欲的端绪);利色(私利与情欲)
(8) 财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毋示以利。——汉· 桓宽《盐铁论本文》
(9) 又如:利禄(财利与爵禄);利路(生财门路;钱财);利物(给优胜者的钱物;赃物)
(10) 指个人的安危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胜利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
(12) 物资出产
荆州北据 汉、 沔,利尽南海。—— 陈寿《三国志》
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 晁错《论贵粟疏》
西有巴蜀汉中之利。——《战国策·秦策一》
(13) 通“痢”
轻土多利。——《淮南子·地形》
(14) 姓
动词
(1) 善于 。如:利口(善于口辩);利足(善于行走);利趾(善走);利舌(谓能言善辩)
(2) 使有利。如:利他(佛教语。施益于他人);利涉(便利渡河。后世也称舟为利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3) 占;谋利 。如:利人妻女;损人利己(损害他人以图私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3 [东莞腔] li5 [客语拼音字汇] li4 [海陆丰腔] li6 [梅县腔] li5 [台湾四县腔] li5 [沙头角腔] li5 [宝安腔] li3 [陆丰腔] li6
◎ 潮州话:l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利 | 力至 | 來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li | liih/li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