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欲

jié yù [jie yu]
繁体 節慾
注音 ㄐ一ㄝˊ ㄩˋ

词语释义

节欲 jié yù

1.  自我克制冲动或欲望。

continence;

2.  自我节制性交。

养生莫若节欲。

词语解释

  1. 亦作“ 节慾 ”。克制欲念;节制性欲。

    《晏子春秋·问下七》:“ 景公 问 晏子 曰:‘富民安众难乎?’ 晏子 对曰:‘易·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行此两者而已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是以圣人制礼节欲,取於民有度,使之以时,用之有止。” 宋 巩丰 《巩氏后耳目志·杂言》:“治生莫若节用,养生莫若节慾。” 李大钊 《战争与人口问题》:“余虽不敢信其节欲以限制出生之説有显著之效果,但亦絶不否认其説之本旨。”

  2. 见“ 节欲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节慾”。克制欲念;节制性欲。见“节欲”。

《晏子春秋·问下七》:“景公问晏子曰:‘富民安众难乎?’ 晏子对曰:‘易·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行此两者而已矣。’”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是以圣人制礼节欲,取於民有度,使之以时,用之有止。”
宋巩丰《巩氏后耳目志·杂言》:“治生莫若节用,养生莫若节慾。”
李大钊《战争与人口问题》:“余虽不敢信其节欲以限制出生之説有显著之效果,但亦絶不否认其説之本旨。”

节欲的网络释义

节欲

  • “节欲”,顾名思义乃“节制欲望”,即人们自觉地对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加以必要的限制和控制。欲望是人的生理本能。人作为高级动物,是有血有肉,有灵有感的,毕竟不是神话传说中远离尘世、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而健康的、正当的、向上的欲望恰恰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始动力。“节欲”之关键在于一个人应当有何种欲望,有了欲望又该怎样对待它。
  • 节欲造句

    运动、节欲和欢乐,可以使人暮年保持青春活力;懒惰、奢欲和悲哀,可以使人壮年神呆未老先衰。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都习惯一立春就开始忙碌,养生就是其中之一。但究竟该如何养生呢?一不“静”:养阳的关键在于“动”,切忌“静”。二不“怒”: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三不“妄”:在春天应适当节欲。
    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
    春季养生五怕:一怕性子急,冲动发脾气;二怕嗜酒肉,体肥血管细;三怕事忙乱,烦扰多难题;五怕连失眠,熬夜不节欲;五怕烈日晒,风寒也需避。
    节欲,毫无疑问对青少年来说即是身体上也是情感上最健康的选择。
    密特拉教和早期基督教都认为节欲,独身生活和自我控制是他们的最高美德。
    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一秋通达。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
    一些人一边鼓吹节欲一边却对一夫多妻,通奸和摧残生殖器的行为视而不见。
    万千修炼界,群魔乱舞,魔王肆虐,生灵涂炭,明争暗斗,而文节欲求无上大道,他如何赴险如夷,斗智斗勇,战魔王,救生灵,灭位面之主!
    运动和节欲能使人在暮年还保持青春的活力。
    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利润是节欲的报酬。
    ……青少年时期,要节欲藏精而健身;壮盛之年,要心静气和、和谐宽容,避勉强力劳作;垂暮之年,不应竭力去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
    血精气神四瑰宝,秋冬最是易消耗。戒嗔养血是高招,节欲养精是最好。少言养气要记牢,少思养神方法妙。秋深天凉送问候,祝愿健康身体好。
    只有两种避孕方法对男女两性都适用节欲和绝育。
    可是,在所有这些场所里,节欲也可能是自愿的。
    作为一名咨询人员,姆桑吉向那些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宣传节欲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的手段,但她也向人们介绍正确使用避孕套的方法。
    时至立夏,贴士牵挂;静以养心,节欲守神;补肾助肝,调养肠胃;一日三餐,粗细搭配;稀食多汤,调理肠胃;作息无律,身体遭罪;红尘琐事,乐观面对。

    汉字详情

    jié,jiē [jie]
    部首: 301
    笔画: 5
    五笔: AB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SL
    四角: 44227

    详细解释

    jiē

    (2) ——用于“节骨眼”、“节子”等复音词中

    (3) 另见 jié

    jié

    名词

    (1)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2)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節,竹约也。——《说文》

    苞笋抽节。——左思《吴都赋》

    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晋书·杜预传》

    其于木也,为坚多节。——《易·说卦》

    (3) 又如:节根(草木的节与根);节旄(竹节上所缀牦牛尾饰物);节粉(竹节旁附着的白色粉末);节槎(树木上歧出的节);节次(依次,陆续;或程序,规程)

    (4) 骨节,节骨眼,关键

    客胜,则大关节不利。——《素问·至真要大论》

    人有十二节。——《素问·宝命全形论》

    彼节者有间。——《庄子·养生主》

    得失之节。——《吕氏春秋·慎行论》

    (5) 又如:节解(一种酷刑。将犯人的四肢骨节予以支解);节病(弊病。破绽);节拊(按摩骨节);节族(犹关节。节为关节;族为骨肉交错聚结的部位)

    (6) 节日,纪念日,也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

    常恐秋节至。——《长歌行》

    (7) 又如:节下(节日期间);节导(仪仗队或在前开路的随从,警卫);节仪(节日礼物,节日赠送钱财的雅称);节朔(节日和朔日)

    (8) 气节;节操

    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荀子·王霸》

    屈节辱命。——《汉书·李广苏建传》

    壮其节。

    成此大节。——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爱听古人节义事。——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节义(节操与义行);节敬(节仪);节孝牌坊(古时经官府奏准为表扬节妇孝女而立的牌坊);节介(志节操守);节概(志节气概)

    (10) 节令,节气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11) 又如:节序(时节的次第);节物(应时节的风物景色);节和(节令和顺);节分(季节的分际)

    (12) 节度

    寝食违节。——清· 方苞《狱中杂记》

    (13) 又如:节宣(一种养生的方法。指身体的劳逸要有一定的节度,才能使体内郁气顺畅地宣泄)

    (14) 礼节,有礼貌的行为

    长功之节。——《论语·微子》

    (15) 又如:节文(礼节;仪式);节法(礼节与法度)

    (16) 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

    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左传·文公八年》

    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 苏轼《江城子》

    持节送匈奴使。——《汉书·苏武传》

    乘轺建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幢节玲珑。——唐· 李朝威《柳毅传》

    (17) 又如: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节帅(古代节度使的略称);节楼(节度使驻节办公的楼);节镇(即节度使);节印(符节和印信)

    (18) 节拍,节奏

    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节会(音乐的段落节奏);节调(节拍和音调);节变(指乐曲的节奏变化)

    (20) 由一整体分成的部分、段、区、片段或章节

    冲至第节。——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21) 又如:章节;音节;季节;时节;第二章第一节;节旨(文章的段落大意);节本(节录的本子)

    (22) 乐器名。拍板一类的乐器

    击节碎。——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3) 又如:节鼓(古乐器。形状似博局,中开圆孔,恰容其鼓,击之以节乐)

    动词

    (1) 减省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无论》

    节器用。——《左传·成公十八年》

    谨身节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裁节邮传冗费。——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节啬(吝啬);节限(节约限制);节养(自奉俭省);节缩(节俭紧缩);节简(节俭简朴)

    (3) 节制;管束

    不以礼节之。——《论论》

    种树节四时之适。——《韩非子·难二》

    好廉自克曰节。——《周书·谥法》

    (4) 又如:节性(节制性情);节矜(节制约束而又刚毅坚强)

    (5) 调节

    节其流,开其源。——《荀子·富国》

    量词

    (1) 用于分段的事物。如:两节车厢;三节课

    (2) 另见 jiē

    形容词

    高峻的样子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山石满满。)——《诗·小雅·节南山》

    英文翻译

    knot, node, joint; s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it3
    ◎ 潮州话:zak4 旧读:zat4 ,zoih4

    宋本广韵

    [yu]
    部首: 427
    笔画: 11
    五笔: WWK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CRNO
    四角: 876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欠,谷( )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

    欲,贪欲也。——《说文》。俗字亦作慾。

    欲者,情之应也。——《荀子·正名》

    六欲。——《吕氏春秋·贵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

    以欲竭其精。——《论语》。注:“乐色曰欲。”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苏洵《六国论》

    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

    (2) 又如:欲令智昏(欲火使人丧失理智);欲障(嗜欲);欲海(佛教语。情欲令人迷本性,沉沦于生死大海);欲界(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下,包括欲天、人间和地狱等);欲心(情欲之心);欲事(男女情欲之事);欲尘(佛教语。佛家谓财、色、食、名、睡五欲污身如尘埃,故称)

    动词

    (1) 想要;希望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

    晋鄙…曰:“…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史记·魏公子列传》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资治通鉴·汉纪》

    故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欲踵(想要放效);欲待(想要、打算);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想要别人不知道,最好自己不去做);欲速则不达(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欲益反损(想把事情做好,结果反而弄坏)

    (3) 爱好;喜爱

    欲,爱也。——《增韵》

    人情欲厚恶薄。——《论衡·案书》

    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庄子·则阳》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孟子》

    英文翻译

    desire, want, long for; intend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梅县腔] juk8 [沙头角腔] juk8 [客英字典] juk8 [海陆丰腔] ruk8 [东莞腔] juk8 [陆丰腔] juk8 [客语拼音字汇] yug5 [宝安腔] juk8 [台湾四县腔] juk8
    ◎ 潮州话:aiⁿ3 io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余蜀入聲開口三等jyuk/jvkjĭw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