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

jiān kǔ fèn dòu [ jian ku fen dou]
繁体 艱苦奮鬥
注音 ㄐ一ㄢ ㄎㄨˇ ㄈㄣˋ ㄉㄡ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不怕艰难困苦,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章:“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五十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

成语辨析

艰;不能写作“坚”。

成语用法

艰苦奋斗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吃苦耐劳。

引证解释

⒈ 不怕艰难困苦,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
张恨水《八十一梦·第八梦》:“﹝邓进才﹞笑道:‘我向表弟说这些话,正是表示我能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的国语词典

不畏艰难困苦,而奋勇抵抗压力,克服障碍。

如:「他率领士兵艰苦奋斗,终于战胜了敌人。」

艰苦奋斗的网络释义

艰苦奋斗

  •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 在思想开放、理念更新、生活多样化的时代,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意味着保持一种生活准则,一种工作作风,一种利益观念,一种精神状态,乃至追求一种高尚的奋斗目标和人类共同的价值方向。
  • 艰苦奋斗的翻译

    日语: 刻苦奮闘(こっくふんとう)
    俄语: упóрство и самоотвéрженность в борьбé

    艰苦奋斗造句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仍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多少年来,卧薪尝胆的故事一直激励着仁人志士艰苦奋斗,报效祖国。
    经过艰苦奋斗,我们终于取得了胜利。
    只要大家万众一心,艰苦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四个现代化。
    老将军仍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
    他是身患残疾的人,却依靠学来的知识自食其力,艰苦奋斗过日子,对生活充满信心,从不垂头丧气。
    许多老干部仍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我们要严于律己,在生活和学习上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一定要代代相传。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我们要保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开创任何事业,总是要经过筚路褴褛,艰苦奋斗的过程。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这个穷山村丢掉了贫穷的帽子,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们要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校长谆谆告诫我们,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艰苦奋斗三年,要成就辉煌一生。
    艰苦奋斗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艰苦奋斗,崇尚清廉,终身学习,厌弃虚假。

    汉字详情

    jiān [jian]
    部首: 607
    笔画: 8
    五笔: CVEY
    五行:
    仓颉: EAV
    四角: 7743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表示与土有关,艮( gèn)声。本义:土难治理)

    (2) 同本义

    艰,土难治也。——《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难理皆曰艰。”

    (3) 艰难;困难

    艰,难也。——《尔雅》

    艰则无咎。——《易·大有》

    遗大投艰于朕身。——《书·大诰》

    固国之艰急是为。——《国语·鲁语》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艰其昏晨之往来。——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勤且艰若此。——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艰虞(艰难困苦);艰屯(艰苦险阻);艰患(艰难祸患);艰急(困难);艰深(艰难深奥,晦涩难解);艰苦奋斗(以巨大的努力克服艰难困苦而进行);艰苦朴素(不怕苦累、生活俭朴、不追求享受的态度和行为);艰疚(忧困,苦难);艰厄(艰阨。饥乏;困乏);艰棘(困苦,危难)

    (5) 险恶,危难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诗·小雅·何人斯》

    (6) 又如:艰贞(指人处境艰危之时能守正不屈);艰地(险境);艰难(危险);艰关(崎岖辗转,历尽千辛万苦)

    名词

    (1) 旧指父母之丧事

    又以居母艰去官。——王俭《褚渊碑文》

    (2) 又如::丁艰(父或母丧);外艰(父丧);内艰(母丧);艰疚(丧亲之痛);艰棘(亲丧);艰酷(亲丧。亲亡为惨痛之事,故称)

    动词

    (1) 开发土地

    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书·益稷》

    艰,土难治也。——《说文》。段玉裁注:“按 许书无垦字,疑古艰即今垦字。” 徐灏注:“ 段谓艰即古垦字,其说甚精。”

    (2) 欠缺 。如:艰息(缺儿少女);艰啬(匮乏);艰子(缺少子嗣);艰食(粮食匮乏);艰鲜(指食物匮乏)

    英文翻译

    difficult, hard; distressing

    方言集汇

    ◎ 粤语:gan1

    宋本广韵

    [ku]
    部首: 301
    笔画: 8
    五笔: AD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JR
    四角: 44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古声。本义:苦菜)

    (2) 同本义,即“荼”

    苦,大苦苓也。——《说文》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诗·唐风·采苓》

    濡豚包苦实蓼。——《礼记·内则》

    天子于是食苦。——《穆天子传》

    (3) 又如:苦苣(野苣。又名荼);苦荼(苦菜);苦賈(苦菜)

    (4) 病;病痛

    自苦而居海上。——《吕氏春秋·遇合》。注;“伤也。”

    皆甚苦之。——《吕氏春秋·贵卒》。注:“病也。”

    苦垮之家。——《淮南子·精神》。注:“疾也。”

    (5) 又如:苦车(晕车。乘车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苦船(晕船。乘船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

    形容词

    (1) 苦味,跟“甘”、“甜”相对。古称“五味”之一

    谁为荼苦。——《诗·邶风·谷风》

    而凡味之似苦,亦命为苦。——《广雅》

    以苦养气。——《周礼·疡医》。注:“火味也。”

    苦胜辛。——《素问·五运行大论》

    则苦雨数来。又,苦者人所恶。故甘苦为物之美恶,亦为人之爱恶。——《礼记·月令》

    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 刘基《苦斋记》

    (2) 又

    其味皆苦。

    良药苦口利于病。

    李以苦存。

    (3) 又如:苦瓠子(苦瓜。喻指受苦人);苦艳艳(苦味浓浓的);苦行(在寺院专事劳作的净人,即未出家的人);苦口师(指茶);苦荼(苦茶,苦茗。即茶)

    (4) 痛苦;困苦

    其毒大苦。——《诗·小雅·小明》

    妇啼一何苦。——唐· 杜甫《石壕吏》

    俾困苦不可忍。——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平居常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苦厄(苦难;厄运);苦主(命案中被害者的家属);苦脑子(命苦;可怜;苦命人;可怜的人);苦滴滴(形容人十分痛苦);苦淹淹(苦恹恹,苦厌厌。形容非常痛苦、悲惨);苦孜孜(痛苦悲切)

    (6) 刻苦

    盖以苦学力文所致。——白居易《与元九书》。又如:苦读

    (7) 劳苦;辛苦

    母氏劳苦。——《诗·邶风·凯风》

    辨其功苦。——《管子·小筐》。注:“谓滥恶。”

    辨其苦良。——《周礼·典妇功》

    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吕氏春秋·诬徒》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8) 又如:苦节(艰苦卓绝、守志不谕的节操);苦绷苦拽(不辞辛苦,东拼西凑)

    (9) 贫穷

    苦,穷也。——《广雅》

    (10) 又如:苦哈哈(非常穷的人);苦混混(穷人);苦胎(对穷人的蔑称);苦尽甘来(苦日子结束,好日子到来);苦日子

    动词

    (1) 困扰;困辱

    长史自不欲苦物。——《世说新语·赏誉》

    (2) 又如:苦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所使用的计策);苦恨(苦恼);苦煎(形容身心备受折磨)

    (3) 使困苦,困于

    不苦一民。——《战国策·秦策》。注:“劳也。”

    纳至忠甚苦。——《汉书·谷永传》。注:“劳也。”

    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列子·汤问》

    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銧《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苦热(苦于炎热;酷热);苦饥(困于饥饿;很饿)

    (5) 恨,怨嫌

    人苦不知足。——《后汉书·岑彭传》

    (6) 又如:苦竹哀丝(谓怨苦之情发于管弦);苦毒(痛恨)

    副词

    (1) 竭力;尽力

    杨朗苦谏不从。——《世说新语·识鉴》

    何必劳神苦思。——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苦死(拼命,极力);苦虑(苦思冥想);苦谏(苦心竭力地规劝)

    (3) 甚,很。表示程度

    帝遂召武子苦责之。——《世说新语·方正》

    (4) 又如:苦爱(酷爱);苦会(很会)

    (5) 幸好,幸亏

    这孟州城是个小去处,那土城苦不甚高。——《水浒传》

    英文翻译

    bitter; hardship, suffering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u3 fu3 [东莞腔] ku3 [沙头角腔] ku3 fu3 [宝安腔] ku3 fu3 [海陆丰腔] ku3 fu3 [梅县腔] fu3 ku3 [陆丰腔] ku3 [客英字典] ku3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k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康杜上聲開口一等khox/quu
    fèn [fen]
    部首: 308
    笔画: 8
    五笔: DL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W
    四角: 406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中间是“隹”(鸟);外面象鸟振翅欲飞之势;下面是“田”,表示空旷的田野。本义:鸟类振羽展翅)

    (2) 同本义

    奮,翚也。——《说文》

    奋隼归凫。——张衡《西京赋》

    羽翼奋也。——《淮南子·原道》

    雉绝有力奋,鸡绝有力奋。——《尔雅·释鸟》

    不能奋飞。——《诗·邶风·柏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奋翅(振翼起飞);奋翼(振翼高飞);奋翔(振翼高飞);奋鳞(龙腾飞);奋翮(展翅,振羽)

    (4) 鼓起劲来,振作

    奋,振也。——《广雅·释言》

    拔刀奋起,率众袭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奋烈(振奋威武);奋信(振奋伸张);奋武扬威(振奋勇气,施展威风);奋气(奋发振作)

    (6) 震动

    雷出地奋。——《易·豫》

    奋,动也。——《广雅》

    (7) 又如:奋首(摇头,表示疲困);奋髯(抖动胡须);奋蹄(振蹄)

    (8) 奋力;施展;发挥

    奋至德之光。——《史记·乐书》。集解:“发也。”

    王奋厥武。——《诗·大雅·常武》

    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9) 又如:奋张(有力地伸展、张开);奋末(四肢用力)

    (10) 挥动;举起;舞动

    陈王奋臂,为天下倡始。——《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明· 魏禧《大铁椎传》

    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马中锡《中山狼传》

    (11) 又如:奋臂(有力地举臂,表示振奋);奋袂(举袖,挥袖,形容振奋);奋笔(提笔疾书);奋戈(使劲挥舞干戈)

    英文翻译

    strive, exert effort; arouse

    方言集汇

    ◎ 粤语:fan5

    宋本广韵

    dǒu,dòu [dou]
    部首: 407
    笔画: 4
    五笔: UF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J
    四角: 34000

    详细解释

    dǒu

    名词

    (1) (象形。有柄。说文叙,俗谓人持十为斗。本义:十升)

    (2) 同本义

    斗,十升也。——《说文》

    角斗甬。——《礼记·月令》

    扫除十斗归,一一以叶自彰。——邯郸淳《笑林》

    (3) 又如:斗斛(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计容积的量器);斗米升珠(形容粮食短缺、米价奇高)

    (4) 盛酒器

    木瓢为斗。——《通俗文》

    太宰持斗而御户右。——《大戴礼记·保傅》。

    金樽清酒斗十千。——唐· 李白《行路难》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斗瓶(酒器);斗酒百篇(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能诗善饮,文思敏捷,气概豪迈)

    (6) 口大底小的方形或鼓形量器,多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容量为一斗

    (7) 形如斗状的器物 。如:烟斗,漏斗;斗文(剑鞘上的星纹图案);斗胸(胸部隆起如斗状)

    (8) 旋转成圆形的斗形指纹的简称 。如:斗纹(交叉的斗形花纹)

    (9) 指北斗七星

    维北有斗。——《诗·小雅·大东》

    日中见斗。——《易·丰》

    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淮南子·齐俗》

    (10) 又如:斗箕(斗星和箕星);斗君(道家语。指北斗之神);斗斋(供奉斗星之处;亦指斗星神);斗魁(魁星。北斗七星中形成斗形的四颗星);斗杓(北斗七星形似勺,柄上的三颗星叫杓,斗杓指向东,时令交替)

    (11) 容量单位。也作量词。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石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陶潜传》

    (12) 星宿名 二十八宿之一,也称南斗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 苏轼《赤壁赋》

    形容词

    (1) 比喻事物的微小 。如:斗筲之器(比喻器量狭小,才识浅薄);斗禄(微薄的俸禄);斗船(小船);斗锣(一种发音强烈的小锣,为戏曲或民间锣鼓乐的常用乐器)

    (2) 比喻事物之大 。如:斗碗(大碗);斗大(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斗目(睁大眼睛)

    (3) 陡峭。后作“陡”

    成山斗入海。——《史记·封禅书》

    二壁争高,斗耸相乱。——《水经注·谷水》

    (4) 又如:斗健(峭拔刚健);斗辟(孤立而偏僻);斗峻(高且陡);斗峭(突兀);斗绝(陡峭险峻)

    副词

    (1) 陡然,突然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韩愈《答张十一功曹》

    (2) 又如:斗顿(忽然);斗然(突然)

    动词

    (1) 通“抖”。抖动

    珠缨炫转星宿摇。——白居易《骠国乐》

    斗薮尘埃衣。——孟郊《夏日谒智远禅师》

    (2) 又如:斗叟(抖动;颤斗);斗薮(抖动;抖落)

    (3) 另见 dòu

    dòu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2) 搏斗;引申为战斗

    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说文》。按,争也。

    二士对戟为鬥。——《古考经说》

    鬥,遇也。——《说文》。按,相接之意。

    投身大敌,与之扑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

    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

    (4) 又如:拳斗;械斗;格斗(紧张激烈地搏斗);斗心(战斗的意志);斗臣(勇健善斗之士);钩心斗角(屋角由屋心伸出来,像与屋心钩在一起。各个屋角相对,像要相互搏斗。用此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5) 较量,竞赛

    试与他虫斗。——《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斗口(斗嘴;开玩笑挑逗);斗靡夸多(说长道短。斗:争。靡:无;少);斗锦(争奇斗艳);斗花(以奇花相竞赛);斗香(以名香相竞赛);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的一种民俗游戏。一名斗百草);斗茶(比赛茶的优劣);斗棋(奕棋争胜)

    (7) 古代天文用语,星相击

    十四载二月,荧惑,太白斗于毕、昂、井、鬼间,至四月乃伏。——《新唐书》

    (8) 遇合;拼合 。如:斗榫;斗缝(拼接);斗阚(拼合镶嵌)

    (9) 使动物斗 。如:斗鸡;斗蛐蛐儿;斗鸡走马;斗鸡走狗(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10) 斗争,争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外连衡而斗诸侯。——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斗地主;斗宠(争夺受宠);斗辩(争斗;争吵)

    (12) 玩,游戏 。如:斗棋;斗叶(玩纸牌);斗牌(玩骨牌、纸牌)

    (13) 用同“逗”。逗引 。如:斗引(挑逗,逗引,勾引);斗谝(巧言逗引)

    (14) 戏耍;喜乐 。如:斗叠(挑拨离间);斗牙拌嘴(耍嘴调闹)

    英文翻译

    Chinese peck; liquid measure

    方言集汇

    ◎ 粤语:da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eu3 [梅县腔] deu3 [宝安腔] diu3 [东莞腔] deu3 deu5 [台湾四县腔] deu3 [客英字典] deu5 [沙头角腔] deu3 [客语拼音字汇] deu3 diu3 [陆丰腔] deu3
    ◎ 潮州话:dau2 dou3 d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當口上聲開口一等təutux/tov

    艰苦奋斗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