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疚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丧亲之痛。
宋 苏轼 《与冯祖仁书》之一:“某慰疏言,伏承艰疚,退居久矣,日月逾迈,哀痛理极。”
引证解释
⒈ 谓丧亲之痛。
引宋苏轼《与冯祖仁书》之一:“某慰疏言,伏承艰疚,退居久矣,日月逾迈,哀痛理极。”
艰疚的网络释义
艰疚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表示与土有关,艮(
)声。本义:土难治理)(2) 同本义
艰,土难治也。——《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难理皆曰艰。”
(3) 艰难;困难
艰,难也。——《尔雅》
艰则无咎。——《易·大有》
遗大投艰于朕身。——《书·大诰》
固国之艰急是为。——《国语·鲁语》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艰其昏晨之往来。——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勤且艰若此。——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艰虞(艰难困苦);艰屯(艰苦险阻);艰患(艰难祸患);艰急(困难);艰深(艰难深奥,晦涩难解);艰苦奋斗(以巨大的努力克服艰难困苦而进行);艰苦朴素(不怕苦累、生活俭朴、不追求享受的态度和行为);艰疚(忧困,苦难);艰厄(艰阨。饥乏;困乏);艰棘(困苦,危难)
(5) 险恶,危难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诗·小雅·何人斯》
(6) 又如:艰贞(指人处境艰危之时能守正不屈);艰地(险境);艰难(危险);艰关(崎岖辗转,历尽千辛万苦)
名词
(1) 旧指父母之丧事
又以居母艰去官。——王俭《褚渊碑文》
(2) 又如::丁艰(父或母丧);外艰(父丧);内艰(母丧);艰疚(丧亲之痛);艰棘(亲丧);艰酷(亲丧。亲亡为惨痛之事,故称)
动词
(1) 开发土地
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书·益稷》
艰,土难治也。——《说文》。段玉裁注:“按 许书无垦字,疑古艰即今垦字。” 徐灏注:“ 段谓艰即古垦字,其说甚精。”
(2) 欠缺 。如:艰息(缺儿少女);艰啬(匮乏);艰子(缺少子嗣);艰食(粮食匮乏);艰鲜(指食物匮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表示与疾病有关,久声。本义:久病)(2) 同本义
无饥馑疾疚祸罪之殃。——《韩非子》
(3) 又如:疚病(疾病);疚疾(疾病);疚头怪脑(丑头怪脸的样子)
(4) 贫穷
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不如兹。——《诗·大雅·召旻》
(5) 缺陷
行刑不疚。(不疚,无弊病。)——《国语·晋语》
令章靡疚,亦善之亚。——《文心雕龙》
(6) 害;灾殃
行刑不疚。(不疚,无弊病。)——《国语·晋语》
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易·履》
形容词
(1) 因有过失而感到内心惭愧痛苦
使我心疚。——《诗·小雅·大东》
(2) 又如:疚怀(内心不安。同疚心);疚惭(犹疚愧);疚悔(因负疚而后悔);疚负(犹过失);疚恶(犹错误)
(3) 忧伤;忧虑 。如:疚怀(伤心;忧虑);疚茕(忧念);疚心疾首(形容忧心愁痛到极点)
(4) 困惑
设之以国家之患而不疚。——《国语》
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孔子家语》
动词
(1) 败坏;伤害
西方之书有之曰:“怀与安,实疚大事。”——《国语》
今有负其子而汲者,队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之。今岁凶民饥道饿,此疚重于队其子,其可无察邪?——《墨子》
(2) 痛恨 。如:疚愆(犹愧恨)
(3) 居丧
自仲秋而在疚兮,逾履霜以践冰。——潘岳《寡妇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u5 [客语拼音字汇] giu4 [海陆丰腔] giu5 [宝安腔] giu5 [客英字典] giu5 [梅县腔] gi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救 | 居祐 | 見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kiuh/kiow | k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