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侄

jiù zhí [jiu zhi]

词语释义

舅家的侄子,即舅兄弟的儿子。

汉字详情

jiù [jiu]
部首: 609
笔画: 13
五笔: VLL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XWKS
四角: 774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男,臼声。本义:舅父,指母之兄或弟)

(2) 同本义

母之兄、弟。妻之父为外舅,从男,臼声。凡异姓之称,不得称父,则舅之。——《说文》

王之元舅。——《诗·大雅·崧高》

于舅家见。——宋· 王安石《伤仲永》

复到舅家。

(3) 又如:舅氏(对舅的尊称);舅公(父亲的舅父);舅弟(舅父的儿子,年纪小于自己的。即表弟);舅兄(舅父之子年长于己者)

(4) 妻的弟或兄 。如:妻舅;小舅子

(5) ∶古代称丈夫的父亲

舅在则君舅,舅没则曰先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吾舅死于虎。——《礼记·檀弓》

(6) 又如:舅姑(公婆)

(7) 称妻之父

婿亲迎,见于舅姑。——《礼记·坊记》

(8) 古时天子称异姓大邦诸侯为伯舅,异姓小邦诸侯为叔舅。又诸侯称异姓大夫为舅

小邦则曰叔舅。——《仪礼·觐礼》

使孔赐伯舅胙。——《左传·僖公九年》

英文翻译

mother's brother, uncle

方言集汇

◎ 粤语:kau3 kau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1 kiu3 [宝安腔] kiu1 [沙头角腔] kieu1 [客语拼音字汇] kiu1 [台湾四县腔] kiu1 kiu3 [东莞腔] kiu1 [客英字典] kiu1 kiu3 [梅县腔] kiu1 [陆丰腔] k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其九上聲開口三等gʰĭəugiux/giov
zhí [zhi]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GCF
五行:
仓颉: OMIG
四角: 212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侄为姪的俗字)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属的子女

姪,兄之女也。从女,至声。——《说文》

女子谓兄弟之子为姪。——《尔雅》

谓吾姑者,吾谓之姪。——《仪礼·丧服传》

大夫不名世臣姪娣。——《礼记·曲礼》。疏:“姪是妻之兄女。”

继室以其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姪其从姑。——《左传·僖公十五年》

则我皇妣大姜之姪。——《国语·周语》。注:“女子谓昆弟之子,男女皆曰姪。”朱按,受姪称者,男女皆可通,而称人姪者,必妇人也。男子称兄弟之子曰从子。

侄其从姑。——《左传·僖公十五年》

(2) 又如:侄少爷(旧时对侄子的尊称);侄儿(侄子);侄儿子(侄儿,侄子);侄哥(对侄子的爱称);表侄;内侄;世侄

英文翻译

nephew

方言集汇

◎ 粤语:zat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t8 [客英字典] chit8 [客语拼音字汇] cid6 [海陆丰腔] chit8 [宝安腔] c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之日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cjit/tjittɕĭĕ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