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赂
词语释义
贿赂。
词语解释
贿赂。
《后汉书·陈禅传》:“时刺史为人所上受纳臧赂。 禪 当传考,无它所齎,但持丧歛之具而已。”
引证解释
⒈ 贿赂。 《后汉书·陈禅传》:“时刺史为人所上受纳臧赂。
引禪当传考,无它所齎,但持丧歛之具而已。”
臧赂的网络释义
臧赂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臣,戕(
)声。臣,奴隶。本义:男奴隶)(2) 同本义
臧与谷二人相马牧羊——《庄子·骈拇》
(3) 又如:臧聚(仆隶役夫);臧获(古代对奴婢的贱称);臧仆(精选和训练驾御帝王所乘五辂的役夫,使皆善其事)
(4) 成功
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左传》
(5) 通“赃”。赃物
家尽没入偿臧。——《史记·王温舒传》
盗有臧者罚。——《盐铁论·刑德》。注:“臧同赃。”
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汉书·伊赏传》
(6) 古地名 。故地在今陕西省渭水附近
(7) 姓
动词
(1) 通“赃”。贪污;行贿
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汉书·尹赏传》
毁则者为贼,掩贼者为臧,窃宝者为宄,用宄之财者为奸。——《国语·鲁语上》
(2) 又如:臧汗(贪污);臧物(赃物);臧贿(贪污受贿);臧赂(贿赂);臧罪(贪污受贿之罪)
(3) 认为好,满意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形容词
(1) 好的,美好的,善良的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诗·邶风·雄雉》
(2) 又如:臧不(善恶);臧贬(褒贬,品评高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ng1 [客英字典] zong1 [台湾四县腔] zong1 [梅县腔] zong1 [宝安腔] zong1 [陆丰腔] cong2 [客语拼音字汇] z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臧 | 則郎 | 精 | 唐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一等 | 宕 | 唐 | tsɑŋ | cang/zang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各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赠送财物)
(2) 同本义
赂,遗也。——《说文》
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骊姬赂二王。——《国语·晋语》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汉书·苏武传》
割国之锱铢而赂之。——《荀子·富国》
仅汉, 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汉书·张骞传》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赂贿(用财物买通别人)
(4) 行贿,用钱、物买通别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富者赂数十百金。——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贿赂(古代一般用“赇”字表示。如“受赇枉法。”中古时,“赇”与“赂”可以同义连用,这时的赂就是带贬义的“赂”了);赂门(行贿的途径);赂息(行贿以求息事);赂买(行贿买通);赂结(以行贿而结交);赂赠(行贿)
名词
(1) 赠送的财物和钱
货赂将甚厚。——《荀子·富国》
数之王命,取赂而还。——《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司马迁《报任安书》
王及列士皆有馈赂。——《左传·哀公十一年》
(2) 又如:赂田(赠送的田);赂地(赠送的土地);赂贿(用来买通别人的财物);赂器(指受贿得来的器物)
(3) 通“璐”。美玉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