膺选
词语释义
膺选
(1) 应选;当选;中选
词语解释
应选;当选。
《晋书·后妃传下·穆章何皇后》:“以名家膺选……立为皇后。” 唐 封敖 《乡老献贤能书赋》:“膺选以行,岂黄冠而是阻;策名之后,见青云而可升。” 郭沫若 《中苏文化之交流》:“以人材本位为原则,凡真正足以代表现阶段的某艺术部门的人,都得膺选。”
引证解释
⒈ 应选;当选。
引《晋书·后妃传下·穆章何皇后》:“以名家膺选……立为皇后。”
唐封敖《乡老献贤能书赋》:“膺选以行,岂黄冠而是阻;策名之后,见青云而可升。”
郭沫若《中苏文化之交流》:“以人材本位为原则,凡真正足以代表现阶段的某艺术部门的人,都得膺选。”
膺选的国语词典
当选。
膺选的网络释义
膺选
膺选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本义:胸腔,胸)
(2) 同本义
膺,胸也。——《说文》
无搯膺。——《国语·鲁语》
背膺拌合以交痛兮。——《楚辞·惜诵》
编愁苦以为膺。——《楚辞·悲回风》
无拊膺。——《孔子家语·子夏问》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膺门(马的胸膛);膺臆(胸臆。多指个人的思想或见解);义愤填膺
(4) 乳上骨
(5) 胸傍,胸部两侧的肌肉隆起处
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素问》
(6) 又如:膺中(胸前两旁高处)
(7) 心间;胸臆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礼记》
(8) 又如:膺服(谨记在心;衷心信服);膺肺(内心);膺堂(心间)
动词
(1) 担当,接受重任
臣有何德何能,敢膺圣眷如此!——《警世通言》
(2) 又如:膺天明命(承受天命);膺期(承受期运。指受天命为帝王);膺运(膺期);膺荐(承受荐举)
(3) 因被任命、提升或被选举而担任 。如:膺此重任
(4) 接受
天子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后汉书》
(5) 又如:膺命(接受天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n1 [台湾四县腔] jin1 [陆丰腔] jin1 [海陆丰腔] rin1 [梅县腔] jin1 [宝安腔] jin1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yin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膺 | 於陵 | 影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蒸 | 曾 | qing/iong | ʔĭə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巽( )声。本义:遣送;放遂)(2) 同本义
选,遣也。——《说文》
其母曰:“弗去,惧选。”癸卯,针适 晋。——《左传·昭公元年》
(3) 假借为“柬”。挑选,选择
选,一曰择也。——《说文》
圣人,十人曰选。——《白虎通》
不可选也。——《诗·邶风·柏舟》
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礼记·王制》
昼选男德以象谷明。——《国语·晋语》
器成卒选,则士知胜矣。——《管子·七法》
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荀子·王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礼记·礼运》
选文以定篇。——《文心雕龙·序志》
定选士,胜。——《管子》
(4) 又如:选侍(选入宫中的侍女);选锋(挑选出来的精壮兵卒);选刷(挑选);选人(选用人才);选士(挑选人才);选权(铨选官吏之权);选簿(铨选官吏的簿籍);选职(主管铨选官吏的职务)
(5) 派遣;使令
选兵八万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已选三万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更选将官。——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选巫咸兮叫帝阍,开天庭兮延群神。—— 扬雄《甘泉赋》
(6) 又如:选入外班(派往外地任职的官员)
(7) 畏怯
恐议者,选软复守和解。——《汉书·西南夷传》。注:“怯不前之意。”
(8) 入
既纳于百揆,宾于四门,选于林木,入于大麓。——《古列女传》
(9) 牵引,攀连
乃征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命曰“株送徒。”——《史记》。司马贞索隐:“ 应劭云:‘送,当作选。选,引也。’”
(10) 选辑成册 。如:选家(科举时代,专门选集科场墨卷八股文章,印行以供考生模拟习作的人)
(11) 具有;拥有
选徒嚣嚣。——《诗·小雅·车攻》
名词
(1) 选辑成册的作品 。如:文选;民间诗选
(2) 德行
夫民群居而无选,为政以始之。——《逸周书》
(3) 片刻,须臾
选间食熟。——《吕氏春秋·任数》。注:“须臾也。”
选,少选,须臾也。——《古今韵会举要》
(4) 又如:选顷(选间。片刻,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