膺滂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东汉 李膺 、 范滂 的并称。两人均因党锢被害。后借用为遭受党祸的典实。
清 龚鼎孳 《秦淮社集白孟新有诗纪事和韵》:“十年兰艾天难问,诸子 膺 滂 事可怜。” 清 陈维崧 《沁园春·桐川杨竹如刺史招饮剧演党人碑即席有作》词:“叹家世 膺 滂 ,破巢剩垒;丹青 褒 鄂 ,硬箭强弓。”
引证解释
⒈ 东汉李膺、范滂的并称。两人均因党锢被害。后借用为遭受党祸的典实。
引清龚鼎孳《秦淮社集白孟新有诗纪事和韵》:“十年兰艾天难问,诸子膺滂事可怜。”
清陈维崧《沁园春·桐川杨竹如刺史招饮剧演党人碑即席有作》词:“叹家世膺滂,破巢剩垒;丹青褒鄂,硬箭强弓。”
膺滂的网络释义
膺滂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本义:胸腔,胸)
(2) 同本义
膺,胸也。——《说文》
无搯膺。——《国语·鲁语》
背膺拌合以交痛兮。——《楚辞·惜诵》
编愁苦以为膺。——《楚辞·悲回风》
无拊膺。——《孔子家语·子夏问》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膺门(马的胸膛);膺臆(胸臆。多指个人的思想或见解);义愤填膺
(4) 乳上骨
(5) 胸傍,胸部两侧的肌肉隆起处
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素问》
(6) 又如:膺中(胸前两旁高处)
(7) 心间;胸臆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礼记》
(8) 又如:膺服(谨记在心;衷心信服);膺肺(内心);膺堂(心间)
动词
(1) 担当,接受重任
臣有何德何能,敢膺圣眷如此!——《警世通言》
(2) 又如:膺天明命(承受天命);膺期(承受期运。指受天命为帝王);膺运(膺期);膺荐(承受荐举)
(3) 因被任命、提升或被选举而担任 。如:膺此重任
(4) 接受
天子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后汉书》
(5) 又如:膺命(接受天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n1 [台湾四县腔] jin1 [陆丰腔] jin1 [海陆丰腔] rin1 [梅县腔] jin1 [宝安腔] jin1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yin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膺 | 於陵 | 影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蒸 | 曾 | qing/iong | ʔĭəŋ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旁声。本义:大水涌流)
(2) 同本义
滂,沛也。——《说文》
涕泗滂沱。——《诗·陈风·泽陂》
观其两旁,则滂渤怫郁。——枚乘《七发》
姱修滂浩。——《楚辞·大招》
(3) 又如:滂人(古时掌理池泽资源的官吏);滂浩(水广大的样子);滂流(大水盛流的样子);滂溏(水流广大的样子);滂滂(水流大的样子)
(4) 倾盆大雨的
滂濞沆溉。——《史记·司马相如传》
(5) 又如:滂霈(雨大的样子);滂沲;滂澍(大雨);滂泽(大雨)
(6) 广大
福滂洋。——《汉书·礼乐志》。注:“饶广也。”
(7) 又如:滂沲(广大的样子;充溢的样子);滂洋(众多而广大);滂浩(广大)
(8) 气势盛大 。如:滂渤(形容气势勃发盛大);滂浡(盛大的样子)
(9) 泪、血流状 。如:滂汩(形容血、泪流得多);滂滂(形容泪、血流得多)
(10) 广泛 。如:滂洽(广泛流布);滂流(广泛流布);滂施(广泛布施恩泽);滂被(恩泽广泛流布);滂敷(广泛布施);滂霈(喻恩泽广大)
(11) 旺盛的
月丽于毕,俾滂沱矣。——《论衡·说日》
(12) 又如:滂洋(丰饶广阔)
动词
浇灌
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列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pong2 [海陆丰腔] pong2 pong1 [梅县腔] pong2 [台湾四县腔] pong2 pong1 [宝安腔] pong2 [客语拼音字汇] pong2 [客英字典] p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滂 | 普郎 | 滂 | 唐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phang | pʰɑ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