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成语用法
腹载五车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腹载五车”喻读书甚多,学识极富。
引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宋杨万里《送李童子西归》诗:“江西李家童子郎,腹载五车干玉皇。”
腹载五车的网络释义
腹载五车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
)字,象人腹部之形。本义:肚子)(2) 同本义
腹,厚也。——《说文》。按,脐上下两旁也。
坤为腹。——《易·说卦传》
入于左腹。——《易·明夷》
腹者至阴之所居。——《素问·评热病论》
自脐以下曰水腹。——《释名》
腹饥不得食。——晁错《论贵粟疏》
(3) 又如:腹痛(肚子痛);腹肠(肚肠,肚子);腹围(腰带);腹如垂瓠(形容肚皮松瘪难看);腹便便(形容肚子肥满)
(4) 比喻中央部分 。如:腹城(内地的城);腹居郡(位于中心地区的郡县);腹腴(内地富饶之区);腹民(内地的居民)
(5) 内心
腹诽而心谤。——《汉书·灌夫传》
(6) 又如:腹诽(口里不说,心里不以为然);腹记(暗记在心);腹热(内心焦急);腹悲(心里暗悲);腹咏(内心歌咏);腹咒(心中咒骂)
形容词
厚 。如:腹坚(谓冰结得既厚且坚)
动词
(1) 怀抱
先妣出入操作必腹之。——方苞《王处士墓表》
(2) 容纳
巴蛇腹象,足觌厥大。——柳宗元《天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uk7 [陆丰腔] buk7 [海陆丰腔] buk7 [客英字典] buk7 [台湾四县腔] buk7 [梅县腔] buk7 [东莞腔] fuk8 [客语拼音字汇] bug5 [宝安腔] fuk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福 | 方六 | 幫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pĭuk | piuk |
详细解释
zǎi
名词
(1) 年(唐虞时代用于年名)
夏曰岁, 商曰祀, 周曰年, 唐虞曰载。——《尔雅·释天》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汉兴,至 孝文四十有余载。——《史记·文帝本纪》
(2) 又如:载祀(年)
动词
(1) 记载,写在一定的册页里,有郑重的色彩
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左传·昭公十五年》
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萧统《文选序》
(2) 又如:登载(在报刊上印出);刊载(在报纸刊物上登载);记载(把事情写下来);附载(附带记录);转载(报刊上刊登别的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连载(连续刊载);载列(记载)
(3) 描绘
成功遂事,莫知其状,图弗能载,名弗能举。——《鶡冠子》
(4) 另见
zài
动词
(1) (形声。本义:乘坐)
(2) 同本义
载,乘也。——《说文》
载鬼一车。——《易·暌》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诗·小雅·縣蛮》
陆行载车,水行载舟。——《史记》
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上载公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载以来。——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搭载;载舟(乘船);载车(乘车)
(4) 用车船装运
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易·大有》
多载资粮。——《资治通鉴》
载燥荻枯柴。
载卷契而行。——《战国策·齐策四》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三戒》
(5) 又如:载客;载货;过载(超载;转装到另一运输工具上);装载(用运输工具装);载送(以车运送)
(6) 承载;负担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7) 又如:载地(承载大地);载福(承受福祉);载舟覆舟(以民心向背喻水,帝王为舟,水可载舟覆舟,以此来警戒帝王须随时注意民心向背)
(8) 担任,担负
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韩非子》
(9) 又如:载负(担负,承受)
(10) 施行
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管子·形势》
(11) 陈设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诗·大雅》
(12) 又如:载牲(陈设牺牲,准备祭祀)
(13) 处;登
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汉·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
(14) 祭祀
癸卯,大哭殇祀而载。——《穆天子传》
(15) 又如:载璧(祭祀时所用的璧玉);载社(祭祀社庙)
(16) 开始
春日载阳。——《诗·豳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晋· 陶潜《停云》
(17) 装饰
载以银锡。——《淮南子》
(18) 词缀。嵌在动词前边
载欣载奔。——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9) 又如:载歌载舞
(20) 充满
厥声载路。——《诗·大雅·生民》
号泣载道。——《明史》
(21) 又如:载路(满路);载途(满路);载地(充满大地);载欢(充满欢乐)
名词
(1) 车、船等交通工具
予乘四载,随山刊木。——《书·益稷》
(2) 所装运的物件
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书·盘庚》
(3) 又如:重载;装载
(4) 事;事业
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书·舜典》
(1) 又,且
巩顿首载拜。——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2) 又如:载拜(再拜)
量词
(1) 一车所载的容量为一载
稽麦百载,天子使祭父受之。——《穆天子传》
(2) 少数民族的计量单位。四十两为一载
度用手,量用箩,以四十两为一载。论两不论斤。——明· 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ai3 zai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名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4) 五行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海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 潮州话:ngo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五 | 疑古 | 疑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ngox/nguu | ŋu |
详细解释
chē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有多种写法。象车形。本义:车子,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
(2) 同本义
車,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说文》。按,横视之肖,或云车少昊时驾牛,奚仲始驾马。
为车。大车、柏车、羊车,皆两辕,驾牛;田车、兵车、乘车,皆一辀,驾马。大车,平地任载车,柏车、山车,羊车、善车也;田车、兵车,乘车,通谓之小车。——《考工记·舆人》
车从马。——《左传·闵公元年》
车斑内外。——《国语·晋语》。注:“车雷也。”
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晓驾炭车辗冰辙。——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开车;安步当车;杯水车薪;闭门造车;螳臂当车;车两 (古谓车一乘为一两);车盖(古代车上的伞形车篷。亦指具有此种车篷的车辆);车辐(连接车轮的边缘和车轮中心的直木条);车马辐辏(形容车马拥挤的情况)
(4) 特指战车,兵车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5) 利用轮轴旋转的工具 。如:水车;纺车
(6) 牙床 。如:车辅相依(牙床和颊骨互相依存,比喻事物互相依存)
(7) 姓
动词
(1) 乘车
济济群英,车的车,步的步,陆续来了。——清· 心青《女界文明灯弹词》
(2) 用车床切削或使之成形 。如:车零件;车出一副桌子的腿
(3) 用水车升高水位 。如:车水(用水车排灌)
(4) 转动(多指身体) 。如:他又车过来对我说,他的背痛
量词
(1) 计算一车所载的容量单位。如:两车干柴
(2) 另见
jū
名词
(1) 国际象棋中的一种棋子,它可以顺着平行于棋盘边的路随便走多少方格,假如没有其它棋子阻挡的话
(2) 中国象棋棋子的一种 。如:舍车保帅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ia1 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