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钱

jiǎo qián [ jiao qian]
繁体 腳錢
注音 ㄐ一ㄠˇ ㄑ一ㄢˊ

词语释义

脚钱 jiǎoqián

(1) 付给脚夫或搬运工的报酬

payment to a porter

词语解释

  1. 搬运费的旧称。

    唐 元稹 《为河南府百姓诉车状》:“ 河南府 应供行营般粮草等车,準敕粮料司牒共顾四千三十五乘,每乘每里脚钱三十五文。” 宋 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盖祖宗以来,通许纲运揽载物货,既免征税,而脚钱又轻,故物货通流。”《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两箇骡夫再不説他閒下一头骡子,他还是不住的左支脚钱,右讨酒钱。”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脚夫拿了脚钱走了, 林道静 也微微踌躇地走上了学校门外的石台阶。”

  2. 旧时给送来礼物等的人的赏钱。

    宋 周遵道 《豹隐纪谈》:“ 吴 门风俗,多重至节,谓曰肥冬瘦年,互送节物。寓官 颜侍郎 度 有诗曰:‘至节家家讲物仪,迎来送去费心机,脚钱尽处浑閒事,原物多时却再归。’”

引证解释

⒈ 搬运费的旧称。

唐元稹《为河南府百姓诉车状》:“河南府应供行营般粮草等车,準敕粮料司牒共顾四千三十五乘,每乘每里脚钱三十五文。”
宋苏轼《论纲梢欠折利害状》:“盖祖宗以来,通许纲运揽载物货,既免征税,而脚钱又轻,故物货通流。”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两箇骡夫再不説他閒下一头骡子,他还是不住的左支脚钱,右讨酒钱。”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脚夫拿了脚钱走了, 林道静也微微踌躇地走上了学校门外的石台阶。”

⒉ 旧时给送来礼物等的人的赏钱。

宋周遵道《豹隐纪谈》:“吴门风俗,多重至节,谓曰肥冬瘦年,互送节物。寓官颜侍郎度有诗曰:‘至节家家讲物仪,迎来送去费心机,脚钱尽处浑閒事,原物多时却再归。’”

脚钱的国语词典

四川方言。指运送东西时额外给工人的赏钱。犹如现在的小费。

脚钱的网络释义

脚钱

  • 脚钱,汉语词汇。
  • 拼音:jiǎo qián
  • 释义:1、指付给脚夫或搬运工的报酬。2. 旧时给送来礼物等的人的赏钱。
  • 脚钱造句

    并取所减脚钱,更运江淮变造义仓,每年剩得一二百万石。
    一脚钱你要不要!行了,大伙都过来一下,我说两句。
    而且四处都是巨大的拳印和脚钱。
    让老二遇秋赶头车,负责送这批货,脚钱比往常高得多。
    慢走,来时说过不给轿脚钱的,可是我想,你俩出来,本意是想挣几个钱回去养家糊口的。
    其粟及麻,据米数准折虚价,直委度支,以停江淮运脚钱充,并支绫绢、纟。
    杨兄果然是好志向,只是这行万里路可得花不少的脚钱盘缠,却是不知杨兄的这万里路该如何走法?
    这位脚夫靠赚脚钱供孩子上学。
    月华给付了车脚钱,将那辆骡车打发走后,仍由赵大郎父子用担架抬着张远山跟着她向山上走去。

    汉字详情

    jiǎo,jué [jiao,jue]
    部首: 444
    笔画: 11
    五笔: EFCB
    仓颉: BGIL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jiǎo

    名词

    (1) (形声。从肉,却声。本义:胫,小腿)

    (2) 同本义

    脚,胫也。——《说文》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

    (3) 又如:脚膀(指小腿);脚胫(小腿);腿杆(方言。腿)

    (4) 足的别称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脚著谢公屐。——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又如:脚炉(烘脚的小铜炉);脚踏(炕前供垫脚用的矮凳);脚踪(足迹);脚驴(供人雇用骑行的驴子)

    (6) 某物的底座(作为它的支承部件)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又如:根脚;杯脚;山脚;墙脚;脚灯;脚底下人

    (8) 残渣,即最后留下的渣滓 。如:茶脚;酒脚

    (9) 脚步 。如:脚头(脚步,行动)

    (10) 担任传递或运输的人 。如:脚家(脚夫);脚子(旧时对搬运工人的蔑称);脚户(脚夫);脚步钱(跑腿钱);脚费(脚钱);脚乘(运载工具,如舟车骡马等;指搬运费)

    (11) 帮手

    我又不能自去,少不得要他作脚。——《红楼梦》

    (12) 末端 。如:脚舰(系在战船尾部备用的小船);太阳光线的末端叫日脚

    jué

    名词

    (1)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崛,山短高也。——《说文》

    崛,特立也。——《埤苍》

    神明崛其特起。——张衡《西京赋》

    洪台崛其独出兮。——《文选·扬雄·甘泉赋》

    (2) 又如:脚儿(也作“角儿”、“脚色”);脚色(出身履历;演员;人物)

    (3) 另见 jiǎo

    英文翻译

    leg, foot; base, leg, found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oek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ok7 [客英字典] giok7 [台湾四县腔] giok7 ka2 [梅县腔] giok7 [海陆丰腔] giok7 ka2 [宝安腔] giok7 [陆丰腔] giok7 [东莞腔] gi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勺藥開入聲開口三等kiakkĭak
    qián [qian]
    部首: 506
    笔画: 10
    五笔: QG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OPIJ
    四角: 837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戔( jiān)声。( jiǎn)本义:农具名,即铁铲。上古时期曾以农具作为交易媒介,其后铸造货币又仿其形为之,因此引申为货币、钱财)

    (2) 金属货币。特指铜钱

    一曰货也。古者货贝而宝龟。周太公立九府圜法,乃用泉,至 秦废贝行钱。——《说文解字》 锴注

    龟贝金钱。——《史记·平准书》。索隐:“本名泉,言货之如流泉也。”

    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国语·周语》。注:“钱者,金币之名,古曰泉,后转曰钱。”

    下有积钱。——《史记·天官书》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钱覆其上。——宋· 欧阳修《归田录》

    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

    (3) 又如:钱眼(铜钱中的方孔。喻指金钱);钱价(铜钱折合成银两的价格);钱范(铸造金属货币用的模子);钱幕(钱镘。钱币的背面);钱缗(穿钱的绳子);钱品(钱的质地、形制);钱花花(小钱,铜板)

    (4) 钱财,货币的通称 。如:钱侩(经营钱庄的商人);钱谷幕友(官府主持钱粮事务的幕僚);钱引(宋代纸币名。徽宗大观元年,把贬值的交子改为钱引)

    (5) 像铜钱的东西

    空室无人行则生苔藓,或青或紫,一名绿钱。——晋· 崔豹《古今注》

    (6) 纸钱 。如:钱垛(成串的纸钱)

    量词

    (1) 衡名

    (2) 公制重量单位。一公斤的十分之一为一公两。一公两的十分之一为一公钱

    (3) 市制重量单位。中国市制中计算质量和重量的一种单位。以前是一市斤的十六分之一(现在是十分之一)为市两,一市两的十分之一为一市钱

    (4) 旧营造库平制。两的十分之一为钱

    英文翻译

    money, currency, coins

    方言集汇

    ◎ 粤语:cin2 cin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