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板

jiǎo dǐ bǎn [ jiao di ban]
繁体 腳底板
注音 ㄐ一ㄠˇ ㄉ一ˇ ㄅㄢˇ

词语释义

脚掌的俗称。

词语解释

  1. 脚掌的俗称。

    元 无名氏 《谢金吾》楔子:“在我这左脚底板上以硃砂刺‘贺驴儿’三个大字。”《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还亏得 苗 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巖荆棘。”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一个孩子的脚底板被烙焦了,在昏迷中被他的母亲抱上山来。”

引证解释

⒈ 脚掌的俗称。

元无名氏《谢金吾》楔子:“在我这左脚底板上以硃砂刺‘贺驴儿’三个大字。”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巖荆棘。”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一个孩子的脚底板被烙焦了,在昏迷中被他的母亲抱上山来。”

脚底板造句

失败是成功之母,高不过脚底板。
众人听了都目瞪口呆,老苗婆子感到身上麻苏苏的,一股凉气从脚底板子上升起,口中结结巴巴的“怎么,这大白天你就看见鬼了,可别是真的,可吓死我了”。
龙军一脸正色厉声道“如果我发现你们学不好,或者偷懒,我就会根据情节轻重,挠你们的脚底板、或者胳膊底或肚皮痒。
再不相爱就软了,刚刚看到感情的“赏味期限”和前男友“脚底板的哈哈笑”,才对自己的现状有了新的认识。
全体方队成员立即从齐步走改为正步走,帽子、下颚、胸膛、手臂、脚尖、佩枪,六条线笔直,脚底板踏得大地咔咔作响,这样的场景似乎才是最激动人心的。
当他想去户外骑骑小马驹,想到溪边赤脚踩踩石头任由那冰凉的溪水轻抚他的脚底板时,父母就要将他挑起来,一人一边,稳住,稳住,极小心异常地架着他。
他沿着长长的铁路线一直向西行进,昼伏夜行,鞋底磨穿了洞,脚底板磨破了,打起了血泡,疼痛不已,他一直坚持着。
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是让社会成为最好的大课堂,让实践成为最好的教育方式,让爱国主义教育从“脚底板”到“心窝窝”。
常癸司还未来得及反应,脚底板就哗哗啦啦地落到了地上,这次就不再是空荡荡的脚丫子了,而是牛鬼蛇神、魑魅魍魉,相比楚黎带的那群,这才叫真真正正的鬼呢。
专门负责拧钢管构架柱脚底板螺栓的王丰收,每天都要换一副新手套,因为操作频繁不仅手套很容易磨坏,手上也布满了厚茧。
邵灵风身子却又凭空升起三尺,那刑天戟贴着他的脚底板一扫而过,却什么也没碰到。
一开始时脚底板儿特别疼,后来就习惯了。
冷阳上至天灵盖,下至脚底板,外及毛发,内至脏腑骨骼,就像得了疫病,焦黑,碎裂,衰朽,看去凄惨更胜刚才。
没有一个人穿皮鞋,不是穿着布衬鞋,便光着脚底板。
当挤压脚底板的时候,水被吸入鸭子形的鞋子内,导致另一端的水喷出来。
不过,对四足动物而言,支撑它们身体重量的是脚底板。
我发现穿控制性跑鞋长跑,我的脚底板会痛。
镇南堡和我想象的全然不同,我懊悔一上午急急忙忙地赶了三十里路,走得我脚底板生疼。
他的脚底板被殴打,还得了哮喘。
怎么样防止脚底板跟脱皮?

汉字详情

jiǎo,jué [jiao,jue]
部首: 444
笔画: 11
五笔: EFCB
仓颉: BGIL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jiǎo

名词

(1) (形声。从肉,却声。本义:胫,小腿)

(2) 同本义

脚,胫也。——《说文》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

(3) 又如:脚膀(指小腿);脚胫(小腿);腿杆(方言。腿)

(4) 足的别称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脚著谢公屐。——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又如:脚炉(烘脚的小铜炉);脚踏(炕前供垫脚用的矮凳);脚踪(足迹);脚驴(供人雇用骑行的驴子)

(6) 某物的底座(作为它的支承部件)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又如:根脚;杯脚;山脚;墙脚;脚灯;脚底下人

(8) 残渣,即最后留下的渣滓 。如:茶脚;酒脚

(9) 脚步 。如:脚头(脚步,行动)

(10) 担任传递或运输的人 。如:脚家(脚夫);脚子(旧时对搬运工人的蔑称);脚户(脚夫);脚步钱(跑腿钱);脚费(脚钱);脚乘(运载工具,如舟车骡马等;指搬运费)

(11) 帮手

我又不能自去,少不得要他作脚。——《红楼梦》

(12) 末端 。如:脚舰(系在战船尾部备用的小船);太阳光线的末端叫日脚

jué

名词

(1)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崛,山短高也。——《说文》

崛,特立也。——《埤苍》

神明崛其特起。——张衡《西京赋》

洪台崛其独出兮。——《文选·扬雄·甘泉赋》

(2) 又如:脚儿(也作“角儿”、“脚色”);脚色(出身履历;演员;人物)

(3) 另见 jiǎo

英文翻译

leg, foot; base, leg, found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oek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ok7 [客英字典] giok7 [台湾四县腔] giok7 ka2 [梅县腔] giok7 [海陆丰腔] giok7 ka2 [宝安腔] giok7 [陆丰腔] giok7 [东莞腔] gi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勺藥開入聲開口三等kiakkĭak
dǐ,de [di,de]
部首: 314
笔画: 8
五笔: YQA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HPM
四角: 00242

详细解释

de

(1) “底”在五四时期至三十年代用于领属关系,现已不用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广( yǎn),氐( )声。本义:止住;停滞)

(2) 同本义

底,止居也。——《说文》

勿使有壅蔽湫底。——《左传·昭公元年》

(3) 又

底禄以德。

有所底止。——《左传·宣公三年》

盟以底信。——《左传·昭公十三年》

戾久将底。——《国语·晋语》

(4) 又如:底止(结局);底着(停滞;滞留);底遏(遏止);底滞(滞留)

(5) 隐藏 。如:底伏(隐伏)

(6) 达到 。如:底定(稳定,平定);底豫(由不悦变成欢乐);底平(底定);底成(取得成功)

(7) 引致 。如:底力(致力;尽力);底服(致使臣服)

(8) 磨砺 。如:底厉(砥砺。指磨石);底兵(磨砺兵器)

名词

(1) 最下面,底端

底,一曰下也。——《说文》

实惟无底之谷。——《列子·汤问》

则言黄泉之底。——《淮南子·脩务》

清澈见底。——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全石以为底。——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如:鞋底;箱底;桶底。引申为下层,下面。如:底下人(仆役);底土层;底冰

(3) 底子;基础 。如:底簟(根基,基础);底下书(指学有根底的著作)

(4) 草图、草案、草稿、预备性或试验性的略图或文本 。如:底样

(5) 底细;内情 。又如:底里(内幕,内情;详细);底脚(底细;住址);底脚里人儿(内线人物)

(6) 引申为尽头;末尾 。如:年底;月底;底极(终点;终极)

(7) 几何图形的基线或基面 。如:圆锥的底

(8) 文物,史料,以永久性形式保存下来的证据、知识或资料 。如:留个底儿

(9) 构成观察或体验事物的背景的那些自然、物理或物质条件 。如:白底红花

代词

(1) 疑问代词。何,什么

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宋范成大《双燕》

(2) 又如:底作(何为,干什么);底事(何事);底物(何物);底处(何处);底许(几许,多少)

(3) 指示代词。此,这 。如:底事(此事)

副词

(1) 尽;极 。如:底发(尽量发出);底烦(愁闷之至)

(2) 的确;确实 。如:底确(定准)

(3) 另见 de

英文翻译

bottom, underneath, underside

方言集汇

◎ 粤语:dai2
◎ 客家话:[陆丰腔] dai3 [客英字典] dai3 gi3 te3 [台湾四县腔] dai3 di3 [梅县腔] dai3 [东莞腔] dai3 [客语拼音字汇] dai3 di1 [宝安腔] dai3 [沙头角腔] dai3 [海陆丰腔] dai3 di3
◎ 潮州话:doi2 di2(tói tí) di1(t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tieitex/tej
bǎn [ban]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R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HE
四角: 429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反声。《说文》作“版”。本义:片状的木头。后凡施于宫室器用的片状物皆可称板)

(2) 同“版”。木板

板,木片也。——《玉篇》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诗·秦风 ·小戎》

五板而堵。——《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八尺曰板。”

一丈为板。——《诗·鸿雁》传

今一日而三斩板。——《礼记·檀弓》。

(3) 又如:板舆(由人扛抬的板车。古代老人的一种代步工具);板梯(木板制的梯子);板箱(大车的木板车厢)

(4) 泛指板状的扁平之物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6) 又如:石板;钢板;纸板

(7) 笏,手板。古代官吏上朝时所执的记事板

不得奉板中涓,预衣裳之会。——王僧孺《与何炯书》

(8) 又如:板笏;板书(在笏板上书写奏章)

(9) 板筑用的夹板

平板桢。——《左传·宣公十一年》

(10) 又如:板筑(筑墙,用两板相夹,填土于其中,用杵捣实);板堞(板筑的女墙)

(11) 印板,印书用的板片。现用“版”

(12) 又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13) 拍板,中国民族乐器中用来打拍子的板片。也指音乐中的节拍。如:快板,慢板

(14) 门窗的遮板,如店铺的门板。常作“板儿”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15) 又如:铺子都上板儿了

(16) 中国民族音乐或戏曲中的强的拍子 。如:一板一眼;一板三眼

(17) 姓

形容词

(1) 呆板,不灵活或少变化

板者,腕弱笔痴。——郭若虚《图画见闻录》

(2) 又如:死板;板腐(呆板而迂腐);板人(反应迟钝的人);这张照片照得太板

动词

(1) 表情上保持严肃 。如:板着脸

(2) 结成硬块

凡种绿豆,一日之内,遇大雨板土,则不复合。——宋应星《天工开物》

(3) 又如:板田(土壤板结的田);板荒(板结的荒地)

(1) 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

(2) 旧尊称戏剧演员

英文翻译

plank, board; iron or tin plat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n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ban3 [海陆丰腔] ban3 [东莞腔] ban3 [沙头角腔] ban3 [梅县腔] ban3 [陆丰腔] ban3 [客英字典] ban3 [宝安腔] ban3 [台湾四县腔] b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五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布綰刪開上聲開口二等panpranx/pe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