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守恒定律

néng liàng shǒu héng dìng lǜ [neng liang shou heng ding lv]
注音 ㄋㄥˊ ㄌ一ㄤˊ ㄕㄡˇ ㄏㄥˊ ㄉ一ㄥˋ ㄌㄩˋ

词语释义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

汉字详情

néng,nài [neng,nai]
部首: 444
笔画: 10
五笔: CEXX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BPP
四角: 22212

详细解释

néng

名词

(1)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2)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能,熊属。足似鹿。——《说文》

梦黄能入于寝门。——《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

(3) 才能,能力

各奏尔能。——《诗·小雅·宾之初筵》

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募有能捕之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有千里之能。——唐· 韩愈《杂说》

表恶其能。——《资治通鉴》

(4) 又如:能处(本事;能耐);无能(没有能力);低能(能力低下);逞能(显示自己能干);各尽所能;能解(犹能耐,才能)

(5) 有才能的人

将能而君不能御。——《孙子·谋攻》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

智能之士。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嫉贤妒能

(8) ∶作功的本领

(9) 能量的简称 。如: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10) 通“熊”(态)。形状

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动词

(1) 能够,主、客条件具备,会作,会做,会完成

孔子不能决。——《列子·汤问》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安能辨我雄与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壮士,能复饮乎?——《史记·项羽本纪》

夏礼,吾能言之。——《论语·八佾》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能以足音辨人。——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能使人欢咍(hāijué)矣。(欢咍,欢快。咍,喜悦。嗢噱,大笑不止。)——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富者不能致。——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能臣(能尽为臣之道者);能迩(能安抚邻国而与之和睦相处);能胜任(有做某事所需的能力或资源)

(3) 会;善于

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 又如:能军(擅长治军);能因(善于因势成事);能言(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能法(善于执行法令);能书(善于抄写;擅长书法);能群(谓善于组织人力和物力)

(5) 有才能,有才干 。如:能廉耿介(富有才干而且廉洁正直);能士,能仕(有才能之士);能称(谓有才干而被称誉);能贤(有才能而又有道德者);能绩(以有才能而取得的治绩);能鄙(能者与无能者)

(6) 友好,亲善;和睦

下不能其上。——《韩非子》

(7) 通“耐”。忍受

食水者善游能寒。——《淮南子·地形》

代词

(1) 表示指示或程度,相当于“如此”、“这样”

忍能对面为盗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能格(怎么这样;为何如此);能概(怎么这样;为何发此);能亨(如此;这样)

nà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to be able; can, permitted to; ability

方言集汇

◎ 粤语:na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en2 [陆丰腔] nen3 [海陆丰腔] nen2 [东莞腔] len2 [沙头角腔] lien2 [客英字典] nen2 [梅县腔] nen2 [客语拼音字汇] nen2 [宝安腔] len2
◎ 潮州话:lêng5 [揭阳、潮阳]n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奴來平聲開口一等nɒinai/noi
liáng,liàng [liang]
部首: 429
笔画: 12
五笔: JGJ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AMWG
四角: 60105

详细解释

liáng

动词

(1) (形声。本义:用量器计算容积或长度)

(2) 同本义

量,称轻重也。——《说文》。段注:“称者,铨也。汉志曰:量者,所以量多少也。衡权者,所以均物平轻重也。此训量为称轻重者,有多少斯有轻重,视其多少可辜搉其重轻也,其字之所以从重也。”

苦称量之不审也兮。——《楚辞·惜誓》

为之斗斛以量之。——《庄子·胠箧》

不量凿而正枘兮。——《楚辞·离骚》

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3) 又如:比量(不用尺而用手、绳、棍等大概地量一量;比试);量柴头数米角比喻做事小气吝啬,斤斤计较;量地(丈量土地);量酒(量酒人,量酒博士。都指酒店中接待顾客的伙计);量珠(以斗量明珠以买侍妾。后指纳妾为量珠之聘);量视(衡量;看待)料量(计量);量校(以量器测定校核)

(4) 衡量,酌量

事君者量而后入。——《礼记·少仪》。注:“量其事意合成否。”

量功名日,分财用,平板干。——《左传》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进步未可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度德量力。——《三国志·诸葛亮传》

量敌之众寡。——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5) 又如:量移(被贬谪在边远地方的官员遇大赦时酌量移到京郊)

(6) 通“緉”。双

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世说新语·雅量》

(7) 另见 liàng

liàng

名词

(1) 量器,计算物体容积的器具,如斗斛一类的容器

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左传》

(2) 又如:量度(测量容量和长度的标准);量鼓(古量器名。量可知斗斛之数;鼓是量器名)

(3) 数量;数目 。如:产量(产品的总量);少量(比较少的数量和分量);量度(事物在数量上、程度上的变化);量数(即数量)

(4) 度量;器量

上(皇上)少有大量。——李延寿《南史》

(5) 又如:量窄(气量狭小);量浅(器量狭小);量气(气量);量识(识量,器量见识)

(6) 容量,容受事物的限度

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

(7) 又如:酒量;饭量;容量;量中(指满足一定数额)

(8) 由某一化学试验结果所得到的并用来表示被试验物质特征的数值 。如:脂肪油的含碘量

(9) 标准;规格

黄金者,用之量也。——《管子·乘马》

(10) 又如:量度(计量多少和长短的标准)

(11) 抱负

瑜雅量高致。——《三国志》

(12) 才华

刘备以 亮有殊量。——《三国志》

动词

(1) 估量;揣度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诗》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2) 又如:量入为出;忖量;量抹(量视。轻视,蔑视);量人(衡量长短,以至苛责于人);量才称职(审量人的才能,授予适当的职务)

(3) 料想

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如:量度(量忖。思量,考虑);量他不敢来

(5) 另见 liáng

英文翻译

measure, quantity, capacity

方言集汇

◎ 粤语:loeng4 loeng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ong2 liong6 [客英字典] liong5 | liong2 [沙头角腔] liong5 liong2 [陆丰腔] liong3 [客语拼音字汇] liong2 liong4 [东莞腔] liong5 liong2 [宝安腔] liong5 | liong2 [梅县腔] liong2 liong5 [台湾四县腔] liong2 liong5 [梅县腔] li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呂章陽開平聲開口三等lĭaŋliang
shǒu [shou]
部首: 322
笔画: 6
五笔: PF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DI
四角: 3034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2) 同本义

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王巡虢守。——《左传·二十一年》

均地守。——《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

纠其守。——《周礼·内宰》。注:“宿卫者。”

虽守者益。——《荀子·王制》。注:“谓地也。”

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左传·隐公五年》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孟子·公孙丑下》

(3) 节操;操守

妾为情缘,葳蕤之质,一朝失守。——《聊斋志异》

(4) 秦代郡的长官名,汉代更名太守。后时作州、府地方长官的省称。被委任在某一方或某一区域负责实施法律或管理的政府主要官员

守者,秦置也。 秦兼天下,置三川守。 伊、 河、 洛也。—— 蔡邕《独断》

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5) 又如:郡守;吴起为河西守

(6) 州郡地方政府所在地

维梁之西,其蔽曰某山,某守曰兴州。—— 唐· 柳宗元《兴州江运记》

(7) 原则,规范,准则 。如:有为存守;喜之以验其守

动词

(1) 遵守;奉行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世说新语·识鉴》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守官箴(遵守为官之准则);守古(遵守古训);守数(恪守法规)

(3) 坚持,保持;保守

守成上文,遭祸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汉书·公孙弘传》

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估读勤苦,幸获名成。——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田横, 齐之壮士,犹守义不辱。——《资治通鉴》

(4) 又如:守一(执一,专一);守经(固守经典之义);守常(遵循惯例,固守常法);守义(固守义理,笃守正道);守孀(守寡。孀:寡妇);守着老一套;因循守旧;守恶(坚持邪恶);守求(坚持索求);守故(守旧;保持原状);守成(继承和保持前人已有的成就和业绩);守阙(承继皇位);守真(保持真元;保持本性);守拙(以拙自安,不愿做官。拙:拙于应付世务)

(5) 看守,看管

汤为儿守舍。——《史记·张汤传》

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水浒传》

后汉使复至 匈奴,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守钱虏(守财奴;财多而吝啬者);守喜婆(接生婆);守生(守候接生);守梓(守灵);守庚申(在庚申日吃斋、静坐不眠);守制读礼(守丧并阅读有关丧祭的礼书)

(7) 保卫;防守,与“攻”相对

俾守我王。——《诗·小雅·十月之交》

横野将军徐晃守 江陵。——《资治通鉴》

乃使蒙恬北筑 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

(8) 又如:守把(把守;掌握);守备(明清所设武官名称,负责城堡守卫及营房粮饷等事);守政(关于防守的事务);守口(把守关口);守要(把守要隘);守境(守卫边境);守舍(看守门户)

(9) 掌管

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商君书》

(10) 收捕

昭应闻此,必劝 楚王益兵守 雍氏。——《战国策》

(11) 依靠;依傍 。如:守亲(指新婚夫妇婚后一个月须在新房里,时常厮守)

(12) 请求

数守大将军光,为 丁外人求侯。——《汉书》

(13) 守侯;守护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14) 做郡的知州

滕子京谪守 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英文翻译

defend, protect, guard, conserve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6 [客英字典]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宝安腔] su3 si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sjux/sjovɕĭəu
héng [heng]
部首: 339
笔画: 9
五笔: NG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MAM
四角: 9101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义:永久,永恒)

(2) 同本义

恒,常也。——《说文》

恒者,久也。——《易·序卦传》

恒,德之固也。——《易·系辞下传》

无恒安处。——《诗·小雅·小明》

以求其恒。——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恒牙(恒齿。永久齿);恒风(持续吹佛的风);恒舞(历时长而不中断的舞);恒制(长久不变的法则)

(4) 寻常;普通

形貌奇伟,骨体不恒。——《三国志·吴主传》

人恒状。——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恒态(常态);恒恣(经常的状态);恒情(常情);恒品(常类;常物);恒士(常人,平凡的人);恒常(正常的规律);恒医(普通的医生);恒言(常用的言语)

名词

(1) 恒心,持之以恒的决心 。如:有恒

(2) 规律;法则 。如:恒式(常规;常法);恒典(常典;常制);恒例(常规,惯例);恒规(常规)

(3) 即恒山 。古山名,在今河北省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五岳中的北岳

五岳:华、 岱、 恒、 衡、 嵩。—— 张华《博物志》

副词

(1) 经常,常常

人恒过。——《孟子·告子下》

国恒亡。

恒答言见。——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2) 又如:恒谈(常谈);恒常(常常;经常)

英文翻译

constant, regular, persistent

方言集汇

◎ 粤语:ha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en2 [台湾四县腔] hen2 [梅县腔] hen2 [海陆丰腔] hen2 [东莞腔] hen2 [陆丰腔] hen3 [宝安腔] h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登登開平聲開口一等ghong/hongɣəŋ
dìng [ding]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GH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MYO
四角: 308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宀( 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2)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定,安也。——《说文》

靡所定处。——《诗·大雅·桑柔》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诗·小雅·采薇》

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

以待阴阳之所定。——《礼记·月令》

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3) 又如:定迭(定叠。安定,太平);定害(定搅,定虐。扰乱,扰害);定帖(稳定;安定);定昏(请晚安)

(4) 镇静;宁静

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李中《碧云集》

(5) 又如:心神不定;入定(佛教徒闭眼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

(6) 固定

我戎未定。——《诗·小雅·采薇》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定数(迷信者认为人生祸福都是命里注定,称为定数);定止(固定的处所);定式(固定的样式);定所(固定的住所、居处)

动词

(1) 使安定

以定王国。——《诗·小雅·六月》

定身以行事。——《国语·晋语二》

秦岁定。——《国语·晋语三》

吾定而禄爵。——《国语·晋语九》

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吕氏春秋·孝行》

(2) 又如:定国(安定国家)

(3) 平定

行略定秦地。——《史记·项羽本纪》

(4) 又

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 籍之力也。

天下已定。——汉· 贾谊《过秦论》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 陆游《示儿》

(5) 又如:定乱(平定祸乱)

(6) 奠定

臣观自古帝受定鼎,皆欲传之万代。——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高祖以圣武定鼎。——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7) 又如:定鼎(奠定国都;建立王朝);定功(建立功业);定业(奠定国家大业);定霸(奠定霸业)

(8) 决定

始欲作“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宋· 胡仔《苔溪渔隐丛话》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定方针;定法(决定法则);定见(作决定);定谋(决定谋略)

(10) 确定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司马迁《报任安书》

割地定制。——汉· 贾谊《治安策》

(11) 又如:一言为定;约定俗成;定名;定分(确定名分);定在(固定住处);定归(确定,定准)

(12) 规定

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尚书》

(13) 又如:定科(明确规定的法令条例);定令(制定法令); 定法(制定法令、法规、办法等);定例(制定条例);定拟(起草制定)

(14) 约定签定,缔结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5) 又如:定婚(订立婚约)

(16) 止;停止

乱靡有定。——《诗·小雅·节南山》

反而定三革。——《荀子·儒效》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7) 判定,断定

若定是非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副词

(1) 一定

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定不得(没准头;说不定)

(3) 到底;究竟

卿云“艾艾”,定是几“艾”。——《世说新语·言语》

(4) 又如:定归(确定,定准)

英文翻译

decide, settle, fix

方言集汇

◎ 粤语:deng6 di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in5 [台湾四县腔] tin5 [客语拼音字汇] tin4 [陆丰腔] tin6 [客英字典] tin5 [宝安腔] tin3 [沙头角腔] tin5 [海陆丰腔] tin6 [东莞腔] t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六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徑青開去聲開口四等dengh/denqdʰieŋ
[lv]
部首: 303
笔画: 9
五笔: tv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彳( chì),聿( )声。本义:法律;法令)

(2)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律,均布也。——《说文》

出以律。——《易师》

律,法也。——《尔雅·释诂》

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汉书·高帝纪》

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商君书·战法》

以律非故杀。——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律则(律条);律贯(法律系统);律科(法令条文);律度(规矩,法度);律纪(纪律);律贯(指法律系统);律斩(依法斩决)

(4) 律管,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从低音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吕。统称十二律

截竹为管谓之律。——蔡邕《月令章句》

(5) 又如:律本(指黄钟。黄钟为十二律的开始,其他各律均由此推衍而相生,所以称为律本);律管(律琯。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

(6) 音律,乐律。古人按乐音的高低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五声六律十二管。——《礼记·礼运》

(7) 又如:律尺(古代用以制定乐律的度尺);律吕(乐律的通称);律均(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律历(指乐律和历法)

(8) 律诗的简称 。如:律切(切合格律);律手(掌握格律的能手)

(9) 佛教的戒律 。如:律藏(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律仪(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律爷(小道士对师父的敬称)

(10) 古代爵位的等第

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礼记·王制》

(11) 指季节和气候

大地回春律,山川扫积阴。——陆游《春望》

动词

(1) 约束

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韩非子·难四》

抱持多反倒,威怒不可律。——李商隐《娇儿诗》

(2) 又如:律人(约束他人);律身(律己)

(3) 遵循

劳知而不律先王。——《荀子·非十二子》

(4) 击

闇漠感突,上击下律。——枚乘《七发》

形容词

(1) 高

南山律律。——《诗·小雅·蓼莪》

(2) 又如:律律(山高峻的样子);律魁(高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