胍肫

guā zhūn [ gua zhun]
注音 ㄍㄨㄚ ㄓㄨㄣ

词语释义

指骨朵,古代的一种兵器。

词语解释

  1. 大腹貌。

  2. 即骨朵。古代的一种兵器。其形制为一蒜形或蒺藜形的头缀于长棒顶端,用铁或硬木制成。后来用为仪仗,俗名“金瓜”。

  3. 北方对花蕾未开者之称。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蒺藜、蒜头骨朵二色,以铁若木为大首。跡其意,以为胍肫。胍肫,大腹也,谓其形如胍而大,后人语讹,以胍为骨,以肫为朵。”

引证解释

⒈ 大腹貌。

⒉ 即骨朵。古代的一种兵器。其形制为一蒜形或蒺藜形的头缀于长棒顶端,用铁或硬木制成。后来用为仪仗,俗名“金瓜”。

⒊ 北方对花蕾未开者之称。

明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蒺藜、蒜头骨朵二色,以铁若木为大首。跡其意,以为胍肫。胍肫,大腹也,谓其形如胍而大,后人语讹,以胍为骨,以肫为朵。”

胍肫的网络释义

胍肫

  • 胍肫,汉语词语,读音是guā zhūn,指骨朵,古代的一种兵器。其形制为一蒜形或蒺藜形的头缀于长棒顶端,用铁或硬木制成。后来用为仪仗,俗名“金瓜”。
  • 汉字详情

    guā [gua]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ERCY
    五行:
    仓颉: BHVO
    四角: 72230

    详细解释

    名词

    主要在甜菜汁、野豌豆苗或胚鸡中发现的一种极容易潮解的晶体碱NH=C(NH 2 ) 2 ,它由鸟嘌呤氧化生成,但工业上常常是用二氰二胺与硝酸铵反应制得,其盐用于有机合成及医药中,其有机衍生物用作橡胶硫化促进剂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胡平聲開口一等kuko/ku
    zhūn,chún [zhun,chun]
    部首: 444
    笔画: 8
    五笔: EGBN
    五行:
    仓颉: BPU
    四角: 752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面颊

    肫,面颊也。——《说文》

    肫,俗谓之两颧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2) 禽类的胃 。如:鸡肫;鹅肫

    (3) 臀

    胯大肫高,决片牛唇口,粗能饮村酒。——《刘知远诸宫调》

    形容词

    (1) 恳切,真挚

    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礼记·中庸》

    (2) 又如:肫切(真诚恳切);肫宏(诚挚而宽宏);肫肫(诚恳);肫肫煦煦(形容恳挚而热忱)

    英文翻译

    the gizzard of a fowl; honest, sincere

    方言集汇

    ◎ 粤语:zeo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un1 zhun1 kin1 [客语拼音字汇] kin1 [台湾四县腔] dun1 zun1 kin1 [客英字典] zhun1 [梅县腔] zhun1 tun2 [宝安腔] zun1 | tun2 | k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八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倫平聲合口三等tɕĭuĕncjyn/tj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