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偻

bèi lǚ [ bei lv]
繁体 背僂
注音 ㄅㄟˋ ㄌㄩˇ

词语释义

背部弯曲;驼背。

词语解释

  1. 背部弯曲;驼背。

    《孔丛子·居卫》:“ 禹汤 文 武 及 周公 ,勤思劳体,或折臂望视,或秃骭背僂亦圣。” 汉 王充 《论衡·骨相》:“ 武王 望阳, 周公 背僂。”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今疾病见古书》:“《论衡》言 周公 背僂,即今之背弯也。”

引证解释

⒈ 背部弯曲;驼背。

《孔丛子·居卫》:“禹汤文武及周公,勤思劳体,或折臂望视,或秃骭背僂亦圣。”
汉王充《论衡·骨相》:“武王望阳, 周公背僂。”
清袁枚《随园随笔·今疾病见古书》:“《论衡》言周公背僂,即今之背弯也。”

背偻的网络释义

背偻

  • bèi lǚ ㄅㄟˋ ㄌㄩˇ
  • 背偻
  • 意思是指:背部弯曲;驼背。
  • 《孔丛子·居卫》:“ 禹汤文武及周公,勤思劳体,或折臂望视,或秃骭背偻亦圣。”
  • 汉·王充 《论衡·骨相》:“ 武王望阳, 周公背偻。”
  • 清·袁枚 《随园随笔·今疾病见古书》:“《论衡》言周公背偻,即今之背弯也。”
  • 汉字详情

    bèi,bēi [bei]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UXEF
    姓名学:
    仓颉: LPB
    四角: 12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人用脊背驮

    早背胡霜过戍楼,又随寒日下汀州。——罗邺《雁》

    (2) 又如:背粮食;背头(男子头发由鬓角起都向后梳的发式);背锅(方言。驼背)

    (3) 负担;承受 。如:背了一身债;背利(负担很重的或长期的利息);背罪(承担罪责)

    (4) 另见 bèi

    英文翻译

    back; back side; behind; betray

    方言集汇

    ◎ 粤语:bui3 bui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oi5 poi5 (ba2) [陆丰腔] boi5 [沙头角腔] boi5 poi5 [宝安腔] boi5 | poi3 [海陆丰腔] boi5 poi6 (ba2) [客英字典] boi5 poi5 [梅县腔] poe.3 poe.5 bi5 [客语拼音字汇] ba2 boi4 poi4 [东莞腔] boi5 po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八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蒲昧去聲合口一等buaih/buoybʰuɒi
    lǚ,lóu [lv,lou]
    部首: 221
    笔画: 11
    五笔: WOV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FDV
    四角: 29244

    详细解释

    lóu

    (2) ——见“佝偻”( gōulóu)

    (3)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人,娄声。本义:弯腰)

    (2) 同本义

    偻,尩也。——《说文》。按,《白虎通》:周公背偻是为强后。此字本训背曲。

    偻者不袒。——《礼记·问丧》

    见疴偻者。——《庄子·达生》

    行步俯偻。——《汉书·蔡义传》

    再命而偻。——《左传·昭公七年》

    偻巫跛觋。——《荀子·王制》

    正考父一命而伛(曲背),再命而偻(弯腰),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孰敢不轨!——《庄子·列御寇》

    同行则偻身自卑。——《后汉书·邓后传》

    (3) 又如:偻背(弓着背);偻偻(弓身貌。形容恭顺);偻行(曲背而行。形容衰老);偻步(驼着背走路);偻人(曲背的人。借指老人);偻身(弯下身子);偻俯(弯下身子,表示恭敬)

    (4) 泛指弯曲

    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偻指也。——《荀子·儒效》

    名词

    驼背的人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齐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谷梁传》

    形容词

    (1) 疾速,速度快

    夫人不偻,不可使入。——《公羊传》

    (2) 另见 lóu

    英文翻译

    humpback;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lau4
    ◎ 潮州话:罗污2(屡)又 罗污5(卢),lu2(lú) lu5(lû)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