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舆

jiān yú [ jian yu]
繁体 肩輿
注音 ㄐ一ㄢ ㄩˊ

词语释义

肩舆 jiānyú

(1) 代步工具,由人抬着走

palanquin;palankeen

词语解释

  1. 亦作“ 肩轝 ”。亦作“ 肩舁 ”。轿子。

    《晋书·王导传》:“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轝,具威仪。” 唐 白居易 《东归》诗:“翩翩平肩舁,中有醉老夫。”《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荆公 道:‘要往 江寧 ,欲觅肩舆一乘,或骡或马三匹,即刻便行。’”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一:“我只记得我们走旱路的时候,母亲乘着肩舆,我们兄弟两人是一人坐一个箩兜被一人担着。”

  2. 抬着轿子。谓乘坐轿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谢中郎 是 王蓝田 女婿,尝著白纶布,肩舆径至 扬州 听事。”《新唐书·李叔明传》:“﹝ 叔明 ﹞后朝京师,以病足,赐锦輦,令宦士肩舁以见。”《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五》:“帝举族出 封丘门 ,肩轝至野。” 宋 欧阳修 《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益病,又求知 潁州 ,肩舁至 徐 ,遂不起。”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肩轝”。亦作“肩舁”。

⒉ 轿子。

《晋书·王导传》:“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轝,具威仪。”
唐白居易《东归》诗:“翩翩平肩舁,中有醉老夫。”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荆公道:‘要往江寧,欲觅肩舆一乘,或骡或马三匹,即刻便行。’”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二篇一:“我只记得我们走旱路的时候,母亲乘着肩舆,我们兄弟两人是一人坐一个箩兜被一人担着。”

⒊ 抬着轿子。谓乘坐轿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谢中郎是王蓝田女婿,尝著白纶布,肩舆径至扬州听事。”
《新唐书·李叔明传》:“﹝叔明﹞后朝京师,以病足,赐锦輦,令宦士肩舁以见。”
《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五》:“帝举族出封丘门,肩轝至野。”
宋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益病,又求知潁州,肩舁至徐,遂不起。”

肩舆的国语词典

轿子。箱形,内可坐人,架上竹杆,可使人以肩抬著行走,为古时陆上的一种交通工具。唐.白居易〈东归〉诗:「翩翩平肩舆,中有醉老夫。」《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肩舆中举手道:『午后老夫有一饭。』」也作「肩轝」。

肩舆的网络释义

肩舆

  • 肩舆,汉语词汇
  • 拼音:jiān yú
  • 释义:即轿子。起初只是作为山行的工具,后来走平路也以它为代步工具。初期的肩舆为二长竿,中置椅子以坐人,其上无覆盖,很像四川现代的“滑竿”。后来,椅子上下及四周增加覆盖遮蔽物,其状有如车厢(舆),并加种种装饰,乘坐舒适。这种轿子就是“轿舆”,唐宋以后盛行的就是这一种。抬轿子的人数因轿子的种类而异,少则二人,多则数人。清代有所谓“八抬大轿”,用八个人抬,这是高级官员乘坐的。
  • 肩舆造句

    怀帝派人用肩舆抬傅祗上殿,不用行礼。
    这时两个小太监抬过一顶肩舆,彩菱又递过一个暖手炉小爷要看雪坐在肩舆上看最好,视线无碍,又不会让雪打湿了衣服,要看哪处让他们抬着去便好。
    张彦泽满意地往皇宫行去,一身素服的石重贵与太后李氏、太妃安氏、皇后冯氏,乘着肩舆,正被迁出皇宫。
    时赏坐肩舆,后兵问谓谁,时赏曰我姓文众以为天祥,禽之而归,天祥经此得逸去。
    等万历起床更衣洗漱完毕,坐了肩舆赶来皇极殿,再从偏殿殿门走进大殿的时候,文武百官早已经列队完毕。
    院子外面已经预备好了四座肩舆,十六个身体健壮的快脚。
    知碚叽夏四月乙亥,宴百僚于上阳东州,醉者赐以床褥,肩舆而归,相属于路。
    纳闷归纳闷,他却是立刻起身,坐上自已的肩舆,随着皇帝的软轿一起动身,往浴堂殿方向而去。
    他看了肩舆一眼,此时他已经看清了肩舆檐顶正中的抱叶菊纹家徽,确认了坐在肩舆里的,就是西乡隆盛。
    当下唤过老家人韩受,叫他传轿班备肩舆伺候;又叫韩受跟到午朝门外照管肩舆,以便出朝后回转家里。
    可这时,一个男人在我身后说道,那是滑竿,又称为肩舆或者竹轿,是用来抬腿脚不便的路人上下山的。
    帝不胜惭愤,由是病增剧,不能乘肩舆。
    皇帝的肩舆抬进了御花园,三声静鞭之后,只见皇帝缓缓步入,偷眼瞧去的众人无不看见了皇帝身后一脸肃然的明方真人,心中无不咯噔一下,看来皇帝这次是来真的了。

    汉字详情

    jiān [jian]
    部首: 444
    笔画: 8
    五笔: YNE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SB
    四角: 3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户,从肉。本义:肩膀)

    (2) 同本义

    肩,髆也。从肉,象形。——《说文》

    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尔雅》

    肩臂臑。——《仪礼·少牢礼》

    肩之所倚。——《庄子·养生主》

    并肩手相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肩巴(肩膀);肩甲(即肩胛);肩磨(肩膀耸动,浑身发抖);肩排(并肩排列;并排)

    (4) 动物的腿根部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史记·项羽本纪》

    (5) 担子 。如:歇肩;息肩

    动词

    (1) 担荷 。如:身肩重任;肩舆(两人抬的小轿子);肩舆入内(准予坐小轿入宫);肩位(承担;敢任);肩承(担当)

    (2) 任,任用

    肩,胜也。——《尔雅》

    朕不肩好货。——《书·盘庚》。传:“任也。”

    永肩一心。——《书·盘庚下》。注:“长任一心以示。”

    (3) 相提并论或等齐 。如:肩随(跟上,比得上);肩差(肩相差次。指并立)

    量词

    用于比喻重量、负担

    卫老婆子仿佛卸了一肩重担似的嘘了一口气。——鲁迅《祝福》

    英文翻译

    shoulders; to shoulder; bear

    方言集汇

    ◎ 粤语:gi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en1 [客语拼音字汇] gian1 [海陆丰腔] gien1 [宝安腔] gen1 [台湾四县腔] gien1 [梅县腔] gian1 gin1 [客英字典] gen1 gien1 [东莞腔] gen1 [陆丰腔] kian1
    ◎ 潮州话:goiⁿ1 [揭阳、潮阳]gaiⁿ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賢先開平聲開口四等kamken
    [yu]
    部首: 609
    笔画: 14
    五笔: WFLW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XKC
    四角: 77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舁( )声。本义:车厢)

    (2) 同本义

    舆,车舆也。——《说文》。按,车中受物之处。

    舆人为车。——《考工记》

    木材…曲者宜为轮,直者宜为舆。——《潜夫论》

    (3) 车辆,尤指马车

    困于金舆。——《易·困》

    今乘舆已驾矣。——《孟子》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老子》

    (4) 又如:舆士(车夫);舆服(车子和衣冠的总称);舆几(车子与几案);舆马(车马);舆轮(车轮);舆骑(车骑);舆帅(主管兵车的官吏);舆薪(车子、柴木等大东西。喻指显而易见的东西)

    (5) 轿子 。如:肩舆;彩舆;舆士(轿夫);舆夫(轿夫)

    (6) 贱官,仆役 。如:舆隶(贱役,奴仆);舆皂(古代十等人中两个低微等级的名称。用以泛称贱役;贱吏)

    (7) 古地名 。汉置,属临淮郡,东汉改属广陵郡,南朝宋并入江都县。故城在今江苏省江都县西

    形容词

    (1) 大众

    舆,多也。——《广雅》

    皂臣舆。——《左传·昭公七年》。服注:“众也。”

    (2) 又如:舆情不洽(众人反映不好);舆议咸冤(众人都认为冤枉);舆望(众望)

    动词

    (1) 通“舁”。共同抬

    遂舆机而往。——《礼记·曾子问》

    舆豭从之。——《左传·哀公十五年》

    (2) 又如:舆机(置尸于机上抬之。机,抬尸之床。用指出殡)

    (3) 运载 。如:舆粮(运载粮食)

    (4) 指载柩车 。如:舆榇(用车拉着棺材。表示有罪当死或就死之意);舆尸(以车运尸);舆棺(载棺以随,以示决死)

    (5) 乘坐

    舆轿而隃岭。——《汉书·严助传》

    英文翻译

    cart, palanquin, sedan chair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