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悦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深爱,甚喜。
《后汉书·锺岱传》:“伏见故处士 钟岱 ,淳和达理,耽悦《诗》《书》。”《晋书·儒林传·陈邵》:“篤志好古,博通六籍,耽悦典誥,老而不倦。”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僕幼闻《诗》《礼》,长涉艺文,至于史传之言,尤所耽悦。”《旧唐书·文苑传中·贾曾》:“ 戎 有 由餘 ,兵强国富, 秦 人反间,遗之女妓, 戎王 耽悦, 由餘 乃奔。” 宋 苏辙 《祭文与可学士文》:“晚岁好道,耽悦至理,洗濯尘翳,湛然不起。”
引证解释
⒈ 深爱,甚喜。
引《后汉书·锺岱传》:“伏见故处士钟岱,淳和达理,耽悦《诗》《书》。”
《晋书·儒林传·陈邵》:“篤志好古,博通六籍,耽悦典誥,老而不倦。”
唐刘知几《史通·忤时》:“僕幼闻《诗》《礼》,长涉艺文,至于史传之言,尤所耽悦。”
《旧唐书·文苑传中·贾曾》:“戎有由餘,兵强国富, 秦人反间,遗之女妓, 戎王耽悦, 由餘乃奔。”
宋苏辙《祭文与可学士文》:“晚岁好道,耽悦至理,洗濯尘翳,湛然不起。”
耽悦的网络释义
耽悦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耳,冘(
)声。本义:耳朵大而且下垂) 同本义夸父耽耳。——《淮南子·地形》。 高注:“耽耳,耳垂在肩上。”
(2) 又如:耽毵(毛长下垂纷披的样子)
动词
(1) 沉溺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卫风·氓》
士之耽兮。——《诗·卫风·氓》。传:“乐也。”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礼记》
惟耽乐之从。——《书·无逸》
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韩非子·十过》
且耽田家乐。——李白《赠闾丘处士》
(2) 又如:耽着(迷恋);耽思深思,潜心研究探讨;耽乐(沈迷于享乐)
(3) 承受;担负
我要及时就死,又耽不起吞金服毒的。——《红楼梦》
(4) 又如:耽险(担风险;危险);耽待(耽带。照顾,帮助;宽容;原谅;担当,承受;等候)
(5) 嗜;喜好
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元· 睢景臣《高祖还乡》
(6) 又如:耽好(特别爱好);耽志(专心致志);耽尚(爱好,尊崇);耽研(专心研究);耽意(专心)
(7) 停留;延迟 。如:耽搁;耽误;耽迟(耽误;迟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am1 [宝安腔] dam1 [海陆丰腔] dam1 [客英字典] dam1 [梅县腔] dam1 dam5 [东莞腔] dam1 [客语拼音字汇] da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耽 | 丁含 | 端 | 覃 | 平聲 | 覃 | 開口一等 | 咸 | 覃 | tɒm | tom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说省声。本作“说”。本义:高兴,愉快) 同本义
悦,犹说也,拭也,解脱也。若人心有郁结能解释之也。——《说文系传统论》
(2) “说”、“悦”古今字
客见太子有悦色也。——枚乘《七发》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孙子》
桓侯又不悦。——《韩非子·喻老》
张飞等不悦。——《三国志·诸葛亮传》
权大悦。——《资治通鉴》
(3) 又如:悦心(愉悦心情);悦情(欢乐之情);悦笑(欢乐笑谑);悦喜(喜悦);悦畅(和畅,欢畅);悦乐(快乐);悦泽(光润悦目);心悦诚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e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