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者让畔,讼者让田

gēng zhě ràng pàn,sòng zhě ràng tián [geng zhe rang pan,song zhe rang tian]

词语释义

耕者让畔,讼者让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ɡēnɡ zhě rànɡ pàn, sònɡ zhě rànɡ tián。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汪琬《新修至德庙碑》:“古者政化之成也,则公卿让于朝,士庶人让于都,于鄙,耕者让畔,讼者让田。”

成语用法

耕者让畔,讼者让田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社会局面。

汉字详情

gēng [geng]
部首: 601
笔画: 10
五笔: DIF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DTT
四角: 559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耒( lěi),井声。从“耒”,表示与耕作有关。本义:犁田)

(2) 同本义。翻松田土

耕,治田也。——《正字通》

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说文》。按,人耕曰耕,牛耕曰犁。

稷之孙曰 叔均,是始作牛耕。——《山海经·海内经》

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齐民要术·耕田》

深耕易耨。——《孟子·梁惠王上》

耕者忘其犁。——《乐府诗集·陌上桑》

长沮、 桀溺耦而耕。——《论语·微子》

(3) 又如:耕食(依赖耕田为生);耕桑(耕田、种谷、植桑、养蚕。泛指农耕之事);耕垡(耕田翻土);耕植(耕田种植)

(4) 种田;播种

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境内之民莫不先务耕战,而后得其所乐。——《商君书·慎法》

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孟子·公孙丑上》

(5) 又如:耕牧(耕种畜牧);耕战(耕种与战争);耕器(耕种的器具);耕艺(泛指耕植)

(6) 泛指致力于某种工作或事业

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汉· 扬雄《法言·学行》

(7) 又如:耕道(谓致力于研求道之真谛);笔耕;舌耕;目耕

英文翻译

plow, cultiv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ng1 ga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ng1 [东莞腔] gang1 [台湾四县腔] gang1 [客英字典] gang1 [沙头角腔] gang1 [梅县腔] gang1 [陆丰腔] gang1 [宝安腔] gang1 [客语拼音字汇] gang1 g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三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莖耕開平聲開口二等kæŋkreng/kaeng
zhě [zhe]
部首: 418
笔画: 8
五笔: FTJF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KA
四角: 44600

详细解释

代词

(1)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 同本义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五代· 王衍《醉妆词》

(3) 又如: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4)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5) 指代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读书者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后死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 指代事或物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7) 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

二者不可得兼。——《孟子·梁惠王上》

助词

(1)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礼记》

(2)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3)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语气助词,表提顿。)——《列子·汤问》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4) 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5) 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老子》

(6) 表示祈使语气

琴童接下马者!——《西厢记》

(7) 表示商榷

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 周之文致,用 夏之忠者。——《汉书》

(8) 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

(9) “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形容词

(1) 轻狂

一时甜如蜜,一时辣如椒,没定准的冤家也,看你者到何时了?——明· 冯梦龙《桂枝儿·者妓》

(2) 虚假,不老实

今以称人之不老实者曰“者”。——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

娼妓之家,讳“者、扯、丐、漏、走”五个字。——《水浒传》

(3) 通“诸”( zhū)。众多

相总要者官谋士。——《管子·君臣上》

天下遇,者监和。——《管子·五行》

者生无易由言。——《盐铁论·散不足》

名词

假借,借口

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了你和我哩!——《西游记》

英文翻译

that which; he who; those who

方言集汇

◎ 粤语:ze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3 [宝安腔] za3 [台湾四县腔] za3 [客英字典] zha3 [海陆丰腔] zha3 [陆丰腔] zha3 [东莞腔] za3 [梅县腔] zha3 [客语拼音字汇] za3
◎ 潮州话:zi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也麻三開上聲開口三等tɕĭacjax/tjaa
ràng [rang]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VYM
四角: 317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襄( xiāng)声。本义:责备)

(2) 同本义

让,相责让也。——《说文》

诘责以辞谓之让。——《小尔雅》

让,责也。——《广雅》

且让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让不贡。——《国语·周语》

鲁人以为让。——《史记·齐世家》

众知有为,因让之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让书(有责备言语的书信);让勖(既责备又勉励);让诮(责让讥诮)

(4) 退让;谦让

让者,礼之主也。——《左传·襄公十三年》

让文之材也。——《国语·周语》

让,推贤也。——《国语·晋语》

允恭克让。——《书·尧典》。郑注:“推贤尚善曰让。”

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

尧让天下于 许由。——《庄子·逍遥游》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坐,不让,欲欢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让梨觅枣(比喻兄弟间的手足情爱);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各不相让;寸步不让;让棋;让衢(让路);让再让三(三番五次地推让);让客(礼让客人);让德(谦让的品德)

(6) 推举

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之后,众兄弟让我为头领。—— 李致远《还牢末》楔子

(7) 以一定代价将东西的所有权转给他人

把房子让给远房几家族人来住。——《儿女英雄传》

薛家伏势倚情,偏不相让。——《红楼梦》

(8) 又如:让与(把财物或权利移转于别人);让禄(把利禄移转给别人);让国(把国君的地位让给他人);让名(把名誉让给他人);让价;让利销售

(9) 请,邀请 。如:把他让进门来;把客人让进里屋

(10) 允许 。如:公共场所不让吸烟;让他走了

(11) 通“攘”。推辞;推让;拒绝

乃惧距天用而让有用也。——《潜夫论·明闇》

(12) 又如:让职(辞让官职);让爵(让爵位)

(13) 要求 。如:是他让我来的;她妈妈让她每天练钢琴八个小时

(14) 躲避,避免碰到(如突然转身) 。如:幸亏我让得快,要不早给那辆车撞倒了;让威(避开敌人的锋芒);让开(避开);让辟(退让避开)

(15) 用烟酒款待 。如:让酒(请人喝酒);让烟(请人抽烟);让坐(请客人入座)

(16) 通“攘”。

(17) 窃夺

治斧钺者,不敢让刑;治轩冕者,不敢让赏。——《管子·君臣下》

(18) 骚扰

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荀子·荣辱》

介词

被 。如:他让自行车撞了;庄稼让大水冲走了

名词

古代的一种礼节仪式。举手平衡状

宾入门皇,升堂让。——《仪礼·聘礼》。郑玄注:“讓谓举手平衡也。”

犬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英文翻译

allow, permit, yield, concede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6

宋本广韵

pàn [pan]
部首: 521
笔画: 10
五笔: LUFH
吉凶:
仓颉: WFQ
四角: 690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田,半声。本义:田界)

(2) 同本义

畔,田界也。——《说文》。段玉裁注:“田界者,田之竟处也。”按,一户百亩,百亩有界。

如农之有畔。——《左传》

修其疆畔。——《国语·周语》

(3) 界限;疆界

吟泽畔之江滨。——《楚辞·逢纷》

江河之畔无隐夫。——《楚辞·愍命》

(4) 又如:畔岸(边际;范围限制);畔涯(边际);畔衅(边界争端);畔际(界限;边际);畔界(疆界)

(5)  旁边;附近

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 又如:湖畔;河畔;路畔

(7) 边,旁边

牧羊于道畔。——唐· 李朝威《柳毅传》

(8) 又如:枕畔;桥畔

(9) 通“泮”。泮宫,古代学校

饮酒畔宫。——汉《史晨词孔庙奏铭》

兴文偃武,脩序畔校。——汉《成皋令任伯嗣碑》

动词

(1) 通“叛”。背叛;叛变

畔主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

(2) 又如:畔亡(叛亡);畔心(谋叛的念头);畔臣(背叛君国的臣子);畔弑(叛国弑君);畔乱(武装叛变);畔虑(背叛的谋划);畔离(背叛)

(3) 通“叛”。违背;背离

沈乱于酒,畔官离次。——《书·胤征》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

其为人也,上忘而下畔。——《庄子·徐无鬼》

(4) 又如:畔约(背约);畔道(背离原则,正道);畔废(不遵守贡物之制);畔援(违离,改易)

(5) 离,离开

拘于习俗,而无敢畔其范围而已。——严复《原强》

(6) 躲避

连忙溜开畔入芦课荡里数只数。——《中国歌谣资料》

英文翻译

boundary path dividing fields

方言集汇

◎ 粤语:bu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n3 [客英字典] ban3 [台湾四县腔] ban3 [梅县腔] ban3 [客语拼音字汇] pan4 [宝安腔] p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半去聲合口一等buanh/buannbʰuɑn
sòng [song]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WCY
五行:
仓颉: IVCI
四角: 387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公声。从言的字与讲话有关。本义:争论)

(2) 同本义

讼,争也。…以手曰争,以言曰讼。——《说文》

讼不亲也。——《易·杂卦》

饮食必有讼。——《易·序卦》

会礼之家,名为聚讼。——《后汉书·曹褒传》

(3) 又如:聚颂纷纭;讼辩(争辩);讼斗(争斗);讼怨(争吵怨恨);讼直(申辩是非曲直);讼争(争辩,争吵);讼罪(争辩无罪);讼曲(争论是非曲直)

(4) 打官司

讼,《六书故》:争曲直于官有司也。——《正字通》

争罪曰狱,争财曰讼。——《周礼·地官》注

有狱讼者。——《周礼·大司徒》。注:“争财曰讼。”

争宝之讼解。——张协《七命》

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清· 方苞《狱中杂记》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

(5) 又如:讼牒(讼状);讼事(诉讼之事);讼理(讼事处理恰当);讼狱(诉讼之事);讼庭(公堂法庭);讼学(专门讲究诉讼案件之学堂);讼地(为争地而打官司)

(6) 喧哗

亲谗谀而疏贤圣兮,讼谓闾娵为丑恶。—— 汉· 东方朔《七谏·怨世》

(7) 谴责 。如:讼言(责备的话);讼过(自责其过失)

(8) 为人辩冤

汉武帝杀戾太子, 田千秋讼太子冤。—— 宋· 洪迈《容斋随笔》

(莽)在国三岁,吏上书讼冤 莽者以百数。——《汉书·王莽传》

(9) 又如:讼冤(申辩冤屈);讼屈(申冤,辩冤)

(10) 通“颂”。歌颂

一国为之讼。——《韩非子·孤愤》

深讼莽功德。——《汉书·王莽传上》

家给人足,讼声并作。——《易林·否之大有》

名词

诉讼者

政以慈爱为主,劝两讼勿争,词致殷重。——宋· 叶适《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

形容词

(1) 通“公”。公开地,明白地

夫有形埒者,天下讼见之;有篇籍者,世人传学之。——《淮南子·兵略》

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史记·吕太后纪》

(2) 又如:讼言(公开地说);讼刑(审慎用刑)

英文翻译

accuse; argue, dispute; liti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6

宋本广韵

zhě [zhe]
部首: 418
笔画: 8
五笔: FTJF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KA
四角: 44600

详细解释

代词

(1)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 同本义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五代· 王衍《醉妆词》

(3) 又如: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4)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5) 指代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读书者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后死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 指代事或物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7) 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

二者不可得兼。——《孟子·梁惠王上》

助词

(1)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礼记》

(2)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3)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语气助词,表提顿。)——《列子·汤问》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4) 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5) 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老子》

(6) 表示祈使语气

琴童接下马者!——《西厢记》

(7) 表示商榷

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 周之文致,用 夏之忠者。——《汉书》

(8) 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

(9) “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形容词

(1) 轻狂

一时甜如蜜,一时辣如椒,没定准的冤家也,看你者到何时了?——明· 冯梦龙《桂枝儿·者妓》

(2) 虚假,不老实

今以称人之不老实者曰“者”。——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

娼妓之家,讳“者、扯、丐、漏、走”五个字。——《水浒传》

(3) 通“诸”( zhū)。众多

相总要者官谋士。——《管子·君臣上》

天下遇,者监和。——《管子·五行》

者生无易由言。——《盐铁论·散不足》

名词

假借,借口

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了你和我哩!——《西游记》

英文翻译

that which; he who; those who

方言集汇

◎ 粤语:ze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3 [宝安腔] za3 [台湾四县腔] za3 [客英字典] zha3 [海陆丰腔] zha3 [陆丰腔] zha3 [东莞腔] za3 [梅县腔] zha3 [客语拼音字汇] za3
◎ 潮州话:zi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也麻三開上聲開口三等tɕĭacjax/tjaa
ràng [rang]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VYM
四角: 317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襄( xiāng)声。本义:责备)

(2) 同本义

让,相责让也。——《说文》

诘责以辞谓之让。——《小尔雅》

让,责也。——《广雅》

且让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让不贡。——《国语·周语》

鲁人以为让。——《史记·齐世家》

众知有为,因让之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让书(有责备言语的书信);让勖(既责备又勉励);让诮(责让讥诮)

(4) 退让;谦让

让者,礼之主也。——《左传·襄公十三年》

让文之材也。——《国语·周语》

让,推贤也。——《国语·晋语》

允恭克让。——《书·尧典》。郑注:“推贤尚善曰让。”

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

尧让天下于 许由。——《庄子·逍遥游》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坐,不让,欲欢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让梨觅枣(比喻兄弟间的手足情爱);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各不相让;寸步不让;让棋;让衢(让路);让再让三(三番五次地推让);让客(礼让客人);让德(谦让的品德)

(6) 推举

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之后,众兄弟让我为头领。—— 李致远《还牢末》楔子

(7) 以一定代价将东西的所有权转给他人

把房子让给远房几家族人来住。——《儿女英雄传》

薛家伏势倚情,偏不相让。——《红楼梦》

(8) 又如:让与(把财物或权利移转于别人);让禄(把利禄移转给别人);让国(把国君的地位让给他人);让名(把名誉让给他人);让价;让利销售

(9) 请,邀请 。如:把他让进门来;把客人让进里屋

(10) 允许 。如:公共场所不让吸烟;让他走了

(11) 通“攘”。推辞;推让;拒绝

乃惧距天用而让有用也。——《潜夫论·明闇》

(12) 又如:让职(辞让官职);让爵(让爵位)

(13) 要求 。如:是他让我来的;她妈妈让她每天练钢琴八个小时

(14) 躲避,避免碰到(如突然转身) 。如:幸亏我让得快,要不早给那辆车撞倒了;让威(避开敌人的锋芒);让开(避开);让辟(退让避开)

(15) 用烟酒款待 。如:让酒(请人喝酒);让烟(请人抽烟);让坐(请客人入座)

(16) 通“攘”。

(17) 窃夺

治斧钺者,不敢让刑;治轩冕者,不敢让赏。——《管子·君臣下》

(18) 骚扰

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荀子·荣辱》

介词

被 。如:他让自行车撞了;庄稼让大水冲走了

名词

古代的一种礼节仪式。举手平衡状

宾入门皇,升堂让。——《仪礼·聘礼》。郑玄注:“讓谓举手平衡也。”

犬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英文翻译

allow, permit, yield, concede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6

宋本广韵

tián [tian]
部首: 521
笔画: 5
五笔: LLL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
四角: 60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2) 后作“佃”。耕作

田,树谷曰田。——《说文》

田,种禾稼也。——《一切经音义》引《苍颉》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诗·齐风·甫田》

令民得田之。——《汉书·高帝纪上》

使各居其宅,田其田。——刘向 《说苑》

(3) 又如:田戍(屯田戍守);田作(耕作);田畜(耕种与畜牧);田桑(种田和养蚕);田农(农耕);田种(耕种);田穑(耕作)

(4) 打猎。后作“畋”

不敢盘于游田。——《书·无逸》

田有禽。——《易·师卦》

叔于田。——《诗·郑风·大叔于田》

宣子田于首山。——《左传·宣公二年》

齐侯游于 姑棼,遂田于见丘。——《左传·庄公八年》

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韩非子·难一》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淮南子·本纪》

(5) 又如:田弋(打猎);田犬(猎狗);田车(打猎用的车子);田事(狩猎之事);田具(狩猎用具);田狩(打猎);田马(打猎所用的马);田备(田猎的用具);田渔(打猎和捕鱼)

名词

(1) 农田

已耕者曰田。——《释名·释地》

倬彼甫田。——《诗·小雅·甫田》

大田多稼。——《诗·大雅·大田》

田畴荒芜。——《国语·周语下》

引河水灌民田。——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2) 又如:田塍(田间的土埂子);田舍翁(老农;乡巴佬);田夫(农民);田中(田地之中;田野之中);田宅(田地和房屋);田阱(田间洼地);田邑(田野与都邑);田陂(坡田);田坪(田野中平坦的场地)

(3) 一块蕴藏、出产或生产一种自然资源的土地 。

(4) 如:油田;气田;煤田

(5) 大鼓

应田县(悬)鼓。——《诗·周颂·有瞽》

(6) 人体部位,俗称丹田

寸田尺宅可治生。——张君房《云笈七签》

(7) 古代统治者赏赐给亲属臣仆的封地

乃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左传》

(8) 古代管理农事的官

后稷为田。——《管子》

英文翻译

field, arable land, cultiv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tin4
◎ 客家话:[陆丰腔] tian3 [客英字典] tien2 [沙头角腔] tien2 [宝安腔] ten2 [海陆丰腔] tien2 [梅县腔] tien2 [台湾四县腔] tien2 [东莞腔] ten2 [客语拼音字汇] tia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年先開平聲開口四等dendʰ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