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屏柱楣

jiǎn píng zhù méi [ jian ping zhu mei]
注音 ㄐ一ㄢˇ ㄆ一ㄥˊ ㄓㄨˋ ㄇㄟˊ

词语释义

古代丧礼之一。

词语解释

  1. 古代丧礼之一。

    《仪礼·丧服》:“既虞,翦屏柱楣,寝有席,食疏食,水饮,朝一哭、夕一哭而已。” 贾公彦 疏:“今传言既虞,谓九虞、七虞、五虞、三虞之后,乃改旧庐西乡开户,翦去户旁两厢屏之餘草。柱楣者,前梁谓之楣,楣下两头竖柱施梁,乃夹户旁之屏也。”虞,谓安葬。古者父母初丧,倚木为庐,无柱与楣,上覆草屏,不剪。既葬,乃立柱施楣,剪去屏之馀草。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丧礼之一。虞,谓安葬。古者父母初丧,倚木为庐,无柱与楣,上覆草屏,不剪。既葬,乃立柱施楣,剪去屏之馀草。

《仪礼·丧服》:“既虞,翦屏柱楣,寝有席,食疏食,水饮,朝一哭、夕一哭而已。”
贾公彦疏:“今传言既虞,谓九虞、七虞、五虞、三虞之后,乃改旧庐西乡开户,翦去户旁两厢屏之餘草。柱楣者,前梁谓之楣,楣下两头竖柱施梁,乃夹户旁之屏也。”

翦屏柱楣的网络释义

翦屏柱楣

  • 基本解释:1.古代丧礼之一
  • 词语分开解释柱楣 : 1.茅庐的立柱和前檐。 2.柱与梁。
  • 《仪礼·丧服》:“既虞,翦屏柱楣,寝有席,食疏食,水饮,朝一哭、夕一哭而已。” 贾公彦 疏:“今传言既虞,谓九虞、七虞、五虞、三虞之后,乃改旧庐西乡开户,翦去户旁两厢屏之馀草。柱楣者,前梁谓之楣,楣下两头竖柱施梁,乃夹户旁之屏也。”虞,谓安葬。古者父母初丧,倚木为庐,无柱与楣,上覆草屏,不剪。既葬,乃立柱施楣,剪去屏之馀草。
  • 汉字详情

    jiǎn [jian]
    部首: 626
    笔画: 15
    五笔: UEJ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BNM
    四角: 80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初生的羽毛

    翦,羽初生也。一曰矢羽。——《说文》。王筠注:“翦者谓新生之羽,整齐之状也。” 段玉裁注:“羽初生如前齐也。前,古之翦字。”

    (2) 姓。

    动词

    (1) 剪整齐

    实始翦商。——《诗·鲁颂·閟宫》

    翦,齐也。——《释言》

    茅茨不翦。——《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翦缀(裁剪缝纫);翦发(修剪头发);翦灯(修剪灯芯。后常指夜谈)

    (3) 割截;杀戮

    不翦其类也。——《礼记·文王世子》。注:“割截也。”

    (4) 又如:翦刈(铲除);翦草除根(比喻彻底清除,不留后患);翦翎(剪除羽翎。常以喻因受羁缚,才能不得伸展);翦棘(斩除荆棘)

    (5) 歼灭 。如:剪除(消灭);剪翕(剪灭)

    (6) 削减

    毋是翦弃。——《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削也。”

    卫人翦 夏戊。——《左传·哀公十一年》。注:“削其爵邑也。”

    其翦以赐诸侯,使臣妾之。——《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翦,削也。”

    (7) 又如:翦抑(削弱;压制);翦弱(削弱)

    英文翻译

    scissors; cut, clip; annhil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in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en3 [陆丰腔] tsian1 [台湾四县腔] zien3 [宝安腔] zen3 [客英字典] zien3 [梅县腔] zien3 [客语拼音字汇] ji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八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即淺仙A開上聲開口三等仙Acienx/zieentsĭɛn
    píng,bǐng [ping,bing]
    部首: 327
    笔画: 9
    五笔: NUAK
    吉凶:
    仓颉: STT
    四角: 77241

    详细解释

    bǐng

    动词

    (1) 退避;隐退

    侯生乃屏人间语。——《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屏居(辞官隐居,不问世事);屏语(避开他人,私下交谈);屏伏(隐退,避匿);屏移(退隐)

    (3) 隐藏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书·金縢》

    (4) 又如:屏匿(隐藏);屏迹(隐避);屏藏(隐藏)

    (5) 摈弃;除去,去掉。同“摒” 。如:屏绝(屏弃断绝,不相来往);屏弃(屏除废弃);屏除(除去,放弃)

    (6) 保护 。如:屏卫(护卫);屏翰(保卫)

    (7) 抑制。抑止不出气

    宋将军屏息观之。—— 明· 魏禧《大铁椎传》

    (8) 又如:屏息(止住声息。即屏气);屏气(暂时抑制呼吸)

    (9) 掩蔽

    屏王耳目,使不聪明。——《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10) 又如:屏处(隐蔽之处);屏遮(遮蔽)

    (11) 另见 bīng;píng

    píng

    名词

    (1) (形声。从尸,并声。这里的“尸”是由“广”( yǎn)演变来的,表示与宫室有关的事物。本义:宫殿当门的小墙。又称“照壁”)

    (2) 同本义

    屏,屏蔽也。——《说文》

    天子在外屏,诸侯在内屏。——《荀子·大略》

    其社盖于周之屏。——《吕氏春秋·贵直》

    天子外屏,诸侯内屏。——《荀子·大路》

    (3) 又如:屏室(犹言幽深之室)

    (4) 屏风。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屏摄之位。——《国语·楚语下》。注:“屏,屏风也。”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屏围(屏风);屏扆(宫殿上陈设在窗与门户间画有斧形图案的屏风);屏山(如屏之山;指屏风);屏户(门屏);屏风儿(指诏书的草稿格式);屏室(幽深之室);屏著(指门屏);屏帐(室中张设的帷帐);屏帷(指内室)

    (6) 指类似画屏那样的东西 。如:荧光屏;网屏

    (7) 屏障之物

    大邦维屏,大宗惟翰。——《诗·大雅·板》

    皆正设于屏外。——《淮南子·时则》

    三镇国之屏蔽,割之何以立国。——《宋史·李纲传》

    (8) 又如:屏翳(神话中的风神);屏插(笔筒);屏门(屏风);屏泥(车轼前的装饰。亦用以遮挡泥土);屏星(车前用以蔽尘的车挡);屏面(古代的一种扇子,用以遮面)

    (9) 成组的条幅 。如:屏幅(即屏条);屏对(屏条和对联)

    (10) 另见 bīng;bǐng

    英文翻译

    folding screen, shield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2 p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pin2 [陆丰腔] pin3 [客语拼音字汇] pin2 [东莞腔] pin2 [客英字典] pin2 [宝安腔] pin2 [沙头角腔] pin2
    ◎ 潮州话:ping5(phîng) ping2(phíng) [揭阳]pêng5 pê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府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pĭɛŋpjeng/pieng
    zhù [zhu]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Y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YG
    四角: 409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2) 同本义

    柱,楹也。——《说文》

    剪屏柱楣。——《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

    东至于底柱。——《书·禹贡》

    散木也,…以为柱则蠹。——《庄子·人间世》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 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柱以白璧。——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柱磉石(支撑柱子的基石);铜柱;楣柱;柱桷(屋柱和椽子);柱梁(柱和梁);柱栋(屋柱与栋梁);柱极(殿柱和正梁);柱楣(茅庐的立柱和前檐;柱和梁)

    (4) 像柱子的东西

    王以名使括(赵括),若胶柱鼓瑟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水柱;冰柱;花柱

    英文翻译

    pillar, post; support; lean on

    方言集汇

    ◎ 粤语:cyu5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u1 [台湾四县腔] cu1 cu3 [梅县腔] chu1 [沙头角腔] cu1 [东莞腔] zu3 [海陆丰腔] chu1 chu3 [客英字典] chu5 [陆丰腔] chu1 [宝安腔] c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主上聲合口三等ɖʰĭudryox/diuu
    méi [mei]
    部首: 420
    笔画: 13
    五笔: SNHG
    五行:
    吉凶:
    仓颉: DAHU
    四角: 4796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眉声。本义:屋檐口椽端的横板)

    (2) 同本义

    楣,屋边联也。齐谓之檐, 楚谓之梠,秦谓之楣。——《说文》。 徐锴曰:“按尔雅,‘楣谓之梁’谓门上横梁也。”

    阳气见于眉(楣)宇之间。——枚乘《七发》。按,以屋之近前下垂处,喻额前也。

    主人阼阶上当楣。——《仪礼·乡饮礼》

    公当楣北乡皆是也。——《仪礼·公食礼》

    苍藤蔽檐楣,楚楚干云势。——明· 袁宏道《十景园小集》

    (3) 也指门框上的横木。也叫“门楣”

    蜗舍入门楣触额——陆游《夏雨叹》

    雕琉璃于翠楣。——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楣机(比喻关键、重要之处)

    (5) 房屋的横梁,即二梁

    楣谓之梁。——《尔雅》。注:“门户上横梁。”

    剪屏柱楣。——《仪礼·丧服传》。注:“柱楣所谓梁闇。”

    盘山越岭,接栋连楣。——王勃《大观阁序》

    (6) 又如:楣梁(房屋的次梁);楣栋(屋的正梁和次梁)

    英文翻译

    crossbeam above or under 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me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i2 [梅县腔]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东莞腔] mi2 [宝安腔]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客英字典] mi2
    ◎ 潮州话:bh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悲脂B開平聲開口三等脂Bmimii/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