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拘留;拘押。为防止嫌疑犯逃走或消灭罪证,依法将未判决的人犯关押在规定的监禁场所,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词语解释
拘留;拘押。为防止嫌疑犯逃走或消灭罪证,依法将未判决的人犯关押在规定的监禁场所,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引证解释
⒈ 拘留;拘押。为防止嫌疑犯逃走或消灭罪证,依法将未判决的人犯关押在规定的监禁场所,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羁押的国语词典
法院或检察官对刑事案件为执行刑罚、保全事证的真实,或方便诉讼的进行,对刑事被告依法拘禁,限制其自由。
羁押的网络释义
羁押
羁押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网(罒),从革(皮革),从马。合起来表示用皮革制成的网络来把马络住。本义:马笼头)
(2) 同本义
红牛缨绂黄金羁。——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3) 又如:羁縻(羁,马络头;縻,牛紖。喻联络、维系);羁勒(马络头)
(4) 古代女孩留在头顶像马络头一般的头发
男角女羁。——《礼记·内则》
(5) 又如:男角女羁;羁角(孩童发髻。又称羁卯,羁贯);羁贯(古时儿童发式)
动词
(1) 套上笼头
使麒麟可系而羈兮,岂云异夫犬羊。——汉· 贾谊《吊屈原赋》
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羈,则狂顾頓缨。——三囯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2) 系,捆绑;束缚,拘束
仆少负不羈之才。——司馬遷《报任安书》
羈鸟恋旧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顺天府羈候。——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羈靡(束缚);羈梏(束縛);羈防(管制防範);羈軛(束縛;控制);羈身(有事纏身,走不開);羈滞(因事牵挂而停留);羈縻(拖延;籠絡;纏住)
(4) 拘系。引申为拘禁 。如:羈管(拘禁,管制);羈候(拘留待审);羈役(羈旅行役);羈候(拘留候审)
(5) 寄居;旅寓
为羈终岁,门人谢焉。——庾信《思旧铭》
(6) 又如:羈宦(旅居外地任官);羈恨(客居异地的愁苦烦恼);羈屑(寄居异地而又身世寒微)
(7) 停留
妾处耳目多,不可久羈,蹈隙当复来。——《聊斋志异》
不羈晷刻。——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羈泊(羁留他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i6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甲声。本义:签署,在公文、契约上签字或画记号,以做凭信)
(2) 同本义
随即押一纸公文。——《水浒全传》
(3) 又如:押了花字(押花);押合同(签订合同);押榜(在官府文告上签字);押敕(签署诏令);押文字(签字);押字(签字);押署(签名;画押)
(4) 抵押,典当
暂且押四百两银子。——《红楼梦》
(5) 又如:押月(租赁房屋时先付给房东两个月租金,其中一个月的租金作为预付);押地(旧时作为抵押品的田地);押款(商业用语。以货物或有价证券等做抵押向银行或钱庄借款);押期(抵押期限);押价(典当或抵押的价格);押保(押出交保)
(6) 拘禁,关押 。如:押番(专司捕盗衙役);押司(宋时协助地方官办理案牍、官司等事的属吏);拘押(拘禁;关押)
(7) 押送
押正旦带枷上。——《窦娥冤》
(8) 又如:押水(水路运输的押运人);押发(押送)
(9) 下注 。如:押注(押上赌注);押宝(猜测宝上所指的方向下注)
(10) 陪伴 。如:押燕(押宴);押伴(陪伴客使);押宴(陪伴宾客,主持宴会)
(11) 执掌
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新唐书·百官志》
(12) 又如:押寨夫人(压寨夫人);押班(百官朝会时位在班列之首的官员)
(13) 通“压”。挤压
初生子,便以石押其头使扁。——《晋书·东夷·辰韩传》
名词
作为凭信而在公文、契约上所签的名字或符号 。如:阿Q画了押就给毙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ab5 [台湾四县腔] ap7 [客英字典] ap7 [陆丰腔] ap7 [梅县腔] ap7 [宝安腔] ap7 [东莞腔] ap7 [海陆丰腔] ap7
◎ 潮州话:ah4(ah), ap4 [澄海]ag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鴨 | 烏甲 | 影 | 狎 | 入聲 | 洽 | 開口二等 | 銜 | 咸 | qrap/eap | ʔ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