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驳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驳还。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或有不当,又至缴驳。”《元典章新集·朝纲·纪纲》:“昔 唐 以中书奏事,门下缴驳,尚书奉行,亦谨号令之意。”《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丙辰, 张商英 言 吕希纯 於 元祐 中尝缴驳词头不当及附会 吕大防 、 苏辙 事。”
驳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综核精严,缴驳平允。”
引证解释
⒈ 驳还。
引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或有不当,又至缴驳。”
《元典章新集·朝纲·纪纲》:“昔唐以中书奏事,门下缴驳,尚书奉行,亦谨号令之意。”
《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丙辰, 张商英言吕希纯於元祐中尝缴驳词头不当及附会吕大防、苏辙事。”
⒉ 驳议。
引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综核精严,缴驳平允。”
缴驳的网络释义
缴驳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iǎo
动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敫( )声。①( )本义:系在箭上的生丝绳,射鸟用。②缴绕:缠绕,纠缠不清)(2) 缠绕
名家苛察缴绕。——《汉书·司马相如传》。注:“犹缠绕也。”
年事渐蹉跎,世缘方缴绕。——白居易《早梳头诗》
(3) 又如:缴臁(绑脚布);缴壁(墙帏);缴绕(纷乱,纠缠);缴消(公事办理完毕后消清手续);缴缠(纠缠;缠绕)
(4) 交纳 (指履行义务或被迫)。如:缴公粮;奉缴;上缴;不缴不行;缴进(呈交,呈进);缴凭(交纳凭限)
(5) 扭动;搅动
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水浒传》
(6) 迫使战败的敌人或罪犯等交出 。如:缴械
(7) 〈方〉∶合 。如:我们缴伙干
(8) 另见
zhuó
名词
(1) 生丝线
缴,生丝缕也。——《说文》
(2) 系在箭上的生丝绳
思援弓缴而射之。——《孟子·告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马,从爻。甲骨文字形,右边是“爻”(
),表示马的毛色混杂,左边是“马”。本义:马毛色不纯)(2) 同本义
驳,马色不纯也。——《说文》
为驳马。——《易·说卦》
皇驳其马。——《诗·豳风·东山》
红白杂毛曰驳。——《文选·赭·白马赋》注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驳骏(毛色斑驳的骏马);乌驳马。又泛指颜色不纯
黄白杂谓之驳。——《通俗文》
白黑杂合谓之驳。——《汉书·梅福传》
(4) 又如: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驳落(颜色斑驳)
(5) 驳杂;庞杂
纯而王,驳而伯。——《荀子·赋》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庄子·天下》
法小弛则是非驳。——刘禹锡《天论上》
(6) 又如:驳错(交杂混乱);驳辞(杂乱的言辞)
动词
(1) 驳斥,反驳
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晏子春秋》
(2) 又如:批驳(书面否决下级的意见或要求;批评驳斥);驳审(否决原判);驳正(纠正错误)
(3) 转载货物 。如:驳船;驳费(驳运的费用)
(4) 〈方〉∶把岸或堤向外扩展 。如:这条堤还不够宽,再驳出去半米
名词
(1) 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
(2) 驳船 。如:油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o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