缰绳

jiāng shéng [jiang sheng]
繁体 韁繩
注音 ㄐ一ㄤ ㄕㄥ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 jiāng shéng ] :

栓住牲口的绳子,可以控制牲口的进退。


词语解释

  1. 系马的绳索。

    《水浒传》第五回:“原来心慌不曾解得韁绳,连忙扯断了,骑着摌马飞走。”

  2. 繮繩:牵牲口的绳子。《西游记》第五三回:“ 孙大圣 前边引路, 猪八戒 拢了繮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我心中无限焦燥,只得拉着繮绳步行一程,再骑一程。”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正说着, 吴忠 赶上来了,从首长手里接去骡子的缰绳,就拉着下山。”

引证解释

⒈ 系马的绳索。

《水浒传》第五回:“原来心慌不曾解得韁绳,连忙扯断了,骑着摌马飞走。”

⒉ 繮繩:牵牲口的绳子。

《西游记》第五三回:“孙大圣前边引路, 猪八戒拢了繮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我心中无限焦燥,只得拉着繮绳步行一程,再骑一程。”
柳青《铜墙铁壁》第一章:“正说着, 吴忠赶上来了,从首长手里接去骡子的缰绳,就拉着下山。”

缰绳的国语词典

栓住牲口的绳子,可以控制牲口的进退。

缰绳的网络释义

缰绳

  • 缰绳,读作:jiāng shéng。该词意指扎住马上唇的一圈绳索或皮带、附带交织而成的手柄,作为控制装置。
  • 缰绳造句

    杨豪在楼前站了一会儿,才见一个伙计出来接过他手中的缰绳,“客官,你里边请。
    少年时的曹操喜欢飞鹰走狗,是个游手好闲的公子爷,一有空就往深山野林里跑,上瘾了,仿佛一匹没缰绳的野马。
    王亮紧迫不舍,沿着金马驹缰绳拉过的地方,一一觅迹寻踪,直至金鸡西坠,玉兔东升。
    然而他的身子却笔直矗立在辎车前舆上,左手拉着见缰绳,右手则死死的我着剑柄,目光还不时向四周扫去。
    老马已经对鞭子和缰绳毫无反应了,它只不过拖着四条腿在蹒跚地行走,有时踢着了小石块就颠踬或摇晃一下,几乎跌倒。
    笑看幸福的马头,拽着开心的马尾,牵着好运的缰绳,蹬着成功的马靴,快乐吉祥又一年撒马过来吧,定会越来越好。祝福马年财运亨通甜蜜一路。
    随后踏上马凳子一用力上了马,两脚都踩好马镫子后,一拽缰绳,马头一转正对着木婉清走的方向。
    放了缰绳的棕马吸饮泛着鳞鳞波光的河水,绿绒的鸭子在水中拍打着翅膀,濯洗身子,溅起一阵阵的水花伴映着金色的流光。
    铁木真侧手拉过马缰绳,又跳上马背,巍然挺立,满脸倨傲的环视着,一群骑手策马围住转着圈的山呼可汗……
    马匹状似疯狂,不辨方向,竟然直直的朝门前的石狮撞去,驭手猛拉缰绳,可是速度太快距离也十分的短没能阻止的了。
    稍后,当她们的男人参加高轮马车挑战赛挽起缰绳时,她们将欢呼起来。这场比赛也是劳动节赛程表上的重头戏。
    这白马捱到二更时分,万籁无声之时,松脱缰绳。
    马上的雷忌蓦然勒住缰绳,紧跟接而来的武士不约而同的骈列在峥嵘的阴影边缘。
    说着横波一笑,把缰绳一带,率着宫娥侍卫,风驰电卷地去了,这里多尔衮才能再事校阅。
    人横前道理,马横有缰绳。
    安德烈接过缰绳,然后他那擦得油亮的皮靴轻轻地踩到了踏级上。
    事发突然,仇小曼又根本控制不了小红马,小脸急得都雪白了,却也只能胡乱扯着缰绳,慌里慌张地不知所措。
    原来我从来都是你的目标——不是爱情,而是皇权生死。原来我从来都站在你对面——不是命运,而是血脉安排。原来我这一生,注定没有放纵之期,等我想将心事跑马,命运便要狠狠勒住我的缰绳,再给我最重最彻骨的一鞭。天下归元。
    走上了平整的大路,路面给滑铁磨得锃亮,在月光映照之下可以看见纵横交错的马掌钉的印痕,这些马儿不自觉地拉紧缰绳,加快了步速。
    彦章急急如惊弓之鸟,马不解鞍,一路狂奔,在山南官道上足足疾行了半日,回首见身后并无追兵,方自歇了口气,于是松了缰绳,任由青骢马儿在山南道上漫行。

    汉字详情

    jiāng [jiang]
    部首: 332
    笔画: 16
    五笔: XGLG
    五行:
    吉凶:
    仓颉: VMMWM
    四角: 21116

    详细解释

    名词

    (1) 马缰绳

    缰,马绁也。——《说文》

    缰,疆也,系之使不得出疆限也。——《释名·释车》

    青骢白马紫丝缰。——《乐府诗集》

    (2) 又如:脱缰;信马由缰

    英文翻译

    reins, bridle

    方言集汇

    ◎ 粤语:goeng1

    宋本广韵

    shéng [sheng]
    部首: 332
    笔画: 11
    五笔: XKJ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VMRLU
    四角: 2611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蝇省声。本义:绳子)

    (2) 同本义

    绳,索也。——《说文》

    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小尔雅》

    巽为绳直。——《易·说卦》

    作结绳而为网罟。——《易·系辞传》

    言纶之绳。——《诗·小雅·采绿》

    民结绳而用之。——《庄子·胠箧》

    病者困剧…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绳床(交床;交椅);绳缢跌扑(用绳子吊死,跌倒摔死);绳文(文字未创造以前,结绳代替文字,称为绳文);绳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绳头(绳的一端);绳戏(即绳伎。走绳之杂戏);绳络(绳编的网状饰物);绳床瓦灶(以绳为床,以瓦为灶。比喻生活贫困)

    (4) 墨线

    其绳则直。——《诗·大雅·緜》

    孔子曰:“木受绳则直。”——《孔子家语》

    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5) 又如:绳尺(指墨线和量尺。皆为匠人所用的工具)

    (6) 准则;法度

    王道有绳。——《商君书·开塞》

    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韩非子·孤愤》

    (7) 又如:绳尺(标准;法度);绳治(以法治罪);绳度(法度,准绳;悬度。以绳索相牵引而越度);绳直(犹准绳);绳规(犹法规);绳律(规矩格律)

    (8) 水名

    (9) 金沙江的古称

    (10) 山东省的南阳水、北阳水

    动词

    (1) 继承,通“承”

    绳其祖武。——《诗·大雅·下武》

    (2) 又如:绳法(继承效法);绳祖(继承祖先业迹)

    (3) 衡量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绳尺(衡量);绳量(衡量)

    (5) 纠正

    故举兵绳之。——《孙膑兵法》

    (6) 又如:绳愆(纠正过失);绳正(以墨线正曲直。引申为纠正错误);绳逐(纠正挑剔别人的过失而加以斥退);绳愆纠缪(纠正过失错误);绳劾(弹劾;纠正)

    (7) 约束;制裁

    绳之以法,断之以刑。——桓宽《盐铁论·大论》

    (8) 又如:绳约(拘束,限制);绳之以法(以法律纠治不法之人。指犯罪者接受法律的制裁);绳束(约束;束缚);绳按(亦作“绳案”。约束制裁)

    (9) 称赞

    绳息妫以语 楚子。——《左传·庄公十四年》

    形容词

    直的;正的

    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吕氏春秋》

    英文翻译

    rope, string, cord; control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4

    宋本广韵

    缰绳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