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藏
词语释义
封存。
词语解释
封存。
前蜀 杜光庭 《蜀王仙都醮山词》:“輟鹤洞缄藏之本,为人天宗奉之经。”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每朔望日必陈列其家所藏四朝宸翰,及宣赐器皿於堂上,率其子孙罗拜其下。拜毕,缄藏如初。” 清 唐孙华 《再哭姜西溟》诗:“畴昔所著书,笥櫝犹缄藏。”
引证解释
⒈ 封存。
引前蜀杜光庭《蜀王仙都醮山词》:“輟鹤洞缄藏之本,为人天宗奉之经。”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每朔望日必陈列其家所藏四朝宸翰,及宣赐器皿於堂上,率其子孙罗拜其下。拜毕,缄藏如初。”
清唐孙华《再哭姜西溟》诗:“畴昔所著书,笥櫝犹缄藏。”
缄藏的网络释义
缄藏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咸声。本义:(捆东西的绳索))(2) 同本義
缄,束篋也。——《説文》
缄,索也。——《广雅》
则必摂缄滕。——《庄子·胠篋》。释文:“绳也。”
使客子解篋缄未已。——《汉书·外戚传》。注:“束篋之绳也。”
摄缄縢。——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3) 又如:缄縢(绳索)
(4) 古代用以固定棺木的绳索 。如:缄绳(捆束棺材的绳索。也作“咸绳”)
(5) 信件
开缄见手扎,一纸十三行。——白居易《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
(6) 又如:缄书(书信);缄愁(写信給人,倾訴相思之苦);缄題(信函的封端)
(7) 量詞。用于信件等装封套之物。即封、件。如:纸书一缄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cáng
动词
(1)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2) 储积,收藏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4) 隐匿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6) 怀有 。如:包藏;藏怒(怀藏怒火;怀恨于心)
zà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ong2 [客英字典] cong2 [台湾四县腔] cong2 cong5 [陆丰腔] cong3 [海陆丰腔] cong2 cong6 [梅县腔] cong2 c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2 cong4 [东莞腔] cong2 cong5 [宝安腔] cong2 | cong3 [梅县腔] c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藏 | 昨郎 | 從 | 唐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一等 | 宕 | 唐 | dzʰɑŋ | zang/dz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