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縢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绳索。
《庄子·胠箧》:“将为胠篋探囊发匱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 郭象 注:“缄、縢,皆绳也。” 唐 柳宗元 《牛赋》:“皮角见用,肩尻莫保;或穿缄縢,或实俎豆。” 清 戴名世 《钱神问对》:“且又摄其缄縢,固其扃鐍。”
封固。
《后汉书·酷吏传·阳球》:“诸奢饰之物,皆各缄縢,不敢陈设。” 宋 王禹偁 《茶园十二韵》:“缄縢防远道,进献趁头番。” 清 钱谦益 《太常寺少卿赐谥鹿公墓志铭》:“权自外操,不至如帑金之缄縢不可问。”
指缄封之书信。
宋 曾巩 《与北京韩侍中启》之一:“恨无羽翼之飞驰,与操几杖;欲以缄縢之託寓,聊布腹心。”
引证解释
⒈ 绳索。
引《庄子·胠箧》:“将为胠篋探囊发匱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
郭象注:“缄、縢,皆绳也。”
唐柳宗元《牛赋》:“皮角见用,肩尻莫保;或穿缄縢,或实俎豆。”
清戴名世《钱神问对》:“且又摄其缄縢,固其扃鐍。”
⒉ 封固。
引《后汉书·酷吏传·阳球》:“诸奢饰之物,皆各缄縢,不敢陈设。”
宋王禹偁《茶园十二韵》:“缄縢防远道,进献趁头番。”
清钱谦益《太常寺少卿赐谥鹿公墓志铭》:“权自外操,不至如帑金之缄縢不可问。”
⒊ 指缄封之书信。
引宋曾巩《与北京韩侍中启》之一:“恨无羽翼之飞驰,与操几杖;欲以缄縢之託寓,聊布腹心。”
缄縢的网络释义
缄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咸声。本义:(捆东西的绳索))(2) 同本義
缄,束篋也。——《説文》
缄,索也。——《广雅》
则必摂缄滕。——《庄子·胠篋》。释文:“绳也。”
使客子解篋缄未已。——《汉书·外戚传》。注:“束篋之绳也。”
摄缄縢。——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3) 又如:缄縢(绳索)
(4) 古代用以固定棺木的绳索 。如:缄绳(捆束棺材的绳索。也作“咸绳”)
(5) 信件
开缄见手扎,一纸十三行。——白居易《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
(6) 又如:缄书(书信);缄愁(写信給人,倾訴相思之苦);缄題(信函的封端)
(7) 量詞。用于信件等装封套之物。即封、件。如:纸书一缄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糸(
),朕( )声。本义:缠束) 同本义縢,缄也。——《说文》
束也。——《书·金縢》郑注
竹闭绲縢。——《诗·秦风·小戎》
名词
(1) 绳索
縢,索也。——《广雅》
朱英绿縢。——《诗·鲁颂·閟宫》。传:“绳也。”
摄缄縢。——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縢履(用绳编的鞋)
(3) 缄封 。如:縢书(指金绳函封的玉册);縢牒(犹言金缄玉牒)
(4) 边饰
无縢。——《仪礼·士丧礼》
(5) 绑腿
羸縢履蹻。——《战国策·秦策》
(6) 囊,袋
其缣帛图书大者连为帷盖,小乃制为滕囊。——《后汉书·儒林传》
(7) 又如:縢囊(囊,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en2 [台湾四县腔] ten2 [梅县腔] ten2 [海陆丰腔] ten2 [客语拼音字汇] te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騰 | 徒登 | 定 | 登開 | 平聲 | 蒸 | 開口一等 | 登 | 曾 | dong | dʰə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