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跗
繁体
絳跗
注音
ㄐ一ㄤˋ ㄈㄨ
词语释义
亦作'绛趺'。
红色花萼。
词语解释
亦作“ 絳趺 ”。红色花萼。
晋 束晳 《补亡诗·白华》:“白华絳趺,在陵之陬。”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诗:“钓石封苍蘚,芳蹊艳絳跗。”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附《兰省和韵》:“絳趺朱蕚庭阶盛,愧读兰陔洁养诗。”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絳趺”。红色花萼。
引晋束晳《补亡诗·白华》:“白华絳趺,在陵之陬。”
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钓石封苍蘚,芳蹊艳絳跗。”
清梁章鉅《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附《兰省和韵》:“絳趺朱蕚庭阶盛,愧读兰陔洁养诗。”
绛跗的网络释义
绛跗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本义:大红色) 同本义绛,大赤也。——《说文》
纁谓之绛。凡九旗之帛皆用绛。——《广雅》
绛树在其南。——《淮南子·地形》
纶组紫绛。——左思《吴都赋》
绛皓驳色。——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绛帐(绛帏。红色帷帐;对师长之尊称);绛脂(大红胭脂);绛纱(红色的纱帐);绛帻(大红色头巾。代指宫中侍卫人员);绛节(红色符节)
动词
染为绛色 。如:绛天(把天空染为绛色)
英文翻译
deep red; river in Shanxi provinc
方言集汇
◎ 粤语:gong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脚背
蹶泥则没足灭跗。——《庄子·秋水》
(2) 又如:跗注(古代的一种长兵服)
(3) 足 。如:跗面(脚面);跗蹋(以足踏地);双跗(双脚)
(4) 物体的足部。通“柎”
朱跗黄实,蓄殖果木,不如三土以十分之六。——《管子·地员》
(5) 又如:鼓跗(鼓架)
(6) 泛指条状物的末端 。如:剑跗(剑的握手处)
(7) 花萼
衔素蕊于青跗。——南朝齐· 沈约《郊居赋》
(8) 又如:跗萼(花萼与子房。亦指花朵);跗萼联芳(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英文翻译
the instep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5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2 fu4 [东莞腔] fu1 [台湾四县腔] fu5 fu1 [客英字典] fu1 fu2 [宝安腔] fu1 fu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5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2 fu4 [东莞腔] fu1 [台湾四县腔] fu5 fu1 [客英字典] fu1 fu2 [宝安腔] fu1 f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跗 | 甫無 | 幫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pĭu | pyo/p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