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缯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红色缯帛。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石贤士神》:“輜輦轂击,帷帐絳繒。”《晋书·舆服志》:“其(皇太子)侍祀则平冕九旒,衮衣九章,白纱絳缘中单,絳繒韠,采画织成衮带,金辟邪首,紫緑二色带。”
引证解释
⒈ 红色缯帛。
引汉应劭《风俗通·怪神·石贤士神》:“輜輦轂击,帷帐絳繒。”
《晋书·舆服志》:“其(皇太子)侍祀则平冕九旒,衮衣九章,白纱絳缘中单,絳繒韠,采画织成衮带,金辟邪首,紫緑二色带。”
绛缯的网络释义
绛缯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本义:大红色) 同本义绛,大赤也。——《说文》
纁谓之绛。凡九旗之帛皆用绛。——《广雅》
绛树在其南。——《淮南子·地形》
纶组紫绛。——左思《吴都赋》
绛皓驳色。——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绛帐(绛帏。红色帷帐;对师长之尊称);绛脂(大红胭脂);绛纱(红色的纱帐);绛帻(大红色头巾。代指宫中侍卫人员);绛节(红色符节)
动词
染为绛色 。如:绛天(把天空染为绛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zēng
名词
(1) (形声。从糸(
),曾声。本义: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2) 同本义
缯,帛也。——《说文》
杂帛曰缯。——《三苍》
瘗缯。——《礼记·礼运》
赤绨缘缯。——《汉书·匈奴传》。注:“缯者帛之总名。”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史记·滑稽列传》
灌婴, 睢阳贩缯者也。——《汉书·灌婴传》
(3) 又如:缯服(丝织的衣服);缯絮(丝絮。也指丝絮作成的棉衣);缯纩(丝布与丝棉絮的合称);缯帛(丝绸之统称);缯布(缯帛布疋)
(4) 通“矰”。古代射鸟用的箭
治其缯缴。——《战国策·楚策四》
好弋者先具缴与缯。——《淮南子·说山》
缯缴充蹊。——《三国志·袁绍传注》
(5) 又如:缯缴(即矰缴。猎取飞鸟的射具。缴为系在短箭上的丝绳;比喻陷害他人的手段)
(6) 古国名 。姒姓,相传为夏禹后裔
(7) 姓
(8) 另见
zèng
动词
(1) 绑;扎
缯丝为弦。——《新增格古要论·制琴法》
(2)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