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面子

gěi miàn zi [ gei mian zi]
注音 ㄍㄟˇ ㄇ一ㄢˋ ˙ㄗ

词语释义

照顾情面,使人面子上下得来。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条目: 给面子  拼音:gěi miàn zi 注音: ㄍㄟˇ ㄇ|ㄢˋ ㄗ| 引证解释: 照顾情面,使人面子上下得来:你们俩是老同学,你总得给他点面子。也说给脸。1老舍 《沉二哥加了薪水》:“司长比他大的多,他得承认自己是‘小不点’。况且司长这样客气呢,能给脸不兜着么?” 骆宾基 《罪证》九:“你看,老财东就是这样不给脸。”

给面子的网络释义

给面子

  • 给面子,读音gěi miàn zi,短语,释义为照顾情面,使人面子上下得来。
  • 给面子的典故来源于汉口镇中汉正街上发生的一段逸事。
  • 有“天下第一街”之称的汉正街位于中国四大名镇之首汉口镇。汉口处于长江中游,地处长江、汉水两江交汇之处,以水运为主,有“九省通衢”之称。汉水码头水运的繁荣带动了武昌、汉阳的港埠随之兴旺,汉正街的商贸市场由码头发展到河街。清同治、光绪年间,汉正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药材集中市场。
  • 当时全国最大的药号“叶开泰药号”就在汉正街上。“叶开泰”创立于明朝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叶开泰乃“叶氏悬壶开号,唯求国泰民安”之意。叶开泰所制名药参桂鹿茸丸、小金丹等是进贡宫廷的御药。
  • 叶开泰药号始终恪守“虔诚修合、遵古宜今;寿世健民、崇德贵生”“并蓄兼收益人长寿,遵古酌今损己无欺”的理念,从配方、选材到制剂均精益求精,决不苟且通融。当时,药材质量分为上、中、下三等,品质最好的药材堆放在最上层,叫“提面”,品质差的药材压在最下层,叫“底子”。由于叶开泰药号在行业内的尊崇地位,每次药材交易开市,一般不开秤,要把叶开泰的管事请来宣布开市。在选购药材时,叶开泰管事就说:“把‘面子’给我叶开泰”、“叶开泰只要‘面子’,把‘底子’全部拿掉”。叶开泰不惜花高价,只要上面一层最好的药材,以确保药品的品质和疗效。从此, “要面子”、“给面子”、 “掉底子”的说法就由此流传开了。
  • 给面子造句

    田翔川十分不给面子的戳穿她别有企图。
    酒逢知己千杯少,我觉得我们挺合得来的,不喝就是不给面子啊。
    地杀人,就在那片刀光血影中,我们萧大帅哥很不给面子的以“晕血”。
    在人海中,如果我们不想孤立,就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要求你喜欢所有的人,但同时世上也没有什么最牛的人。和为贵,就要互相留台阶,互相给面子。
    一直以老大自居的自己,竟然有人那么不给面子,真的是让玉泽演有一种怒火中烧的感觉。
    习惯鼓掌习惯礼貌习惯赞美习惯给面子,哪里有一件事情能比伪善让我们学习得更久驾驭得更浑然天成不着痕迹?
    武封对比了一下上次击杀秽土刚甲虫之后自己的属性,算是从中摸索出了一些规律,不过此时肚子却很不给面子的咕咕叫了起来。
    还有,我这人比较懒,又真心喜欢这游戏,我可以擅自调级,不过还是经过你的同意才好啊,我很给面子吧?‘初夜’,随便调到四十级就行了,仅此一次。
    下面的观众倒也是很给面子,今天换了定场诗也感到颇多的新奇之感。
    与田朴珺的合影“非我所愿,王石在不能不给面子”褚时健并没有想到,前段日子与老朋友王石的一次私人会见,会被王石女朋友田朴珺的一篇文章揭秘。
    不过邓如美神情自若,“潘乡长,虽然你是乡长,但我可比你大,能做你姐,做姐的一番心意你得领,要不就太不给面子了!”。
    小鬼子领队对于点头哈腰的汉奸,丝毫不给面子,直接一顿训斥,而且还污蔑通匪。
    对于小洛克他不能不给面子,毕竟老洛克是黑水村唯一的战王,战王级别的人物在整个天塔大陆都没多少,再说小洛克为人也不错,敢作敢当,慷慨大方。
    曹老大,不怕你笑话,我在我们那就是个游手好闲的人,做些打打杀杀的事,道上的人给面子,给我个别号‘霹雳手’。
    也算老天爷给面子,在四川的几天天气是惠风和畅天朗气清,古话说的好川妹多情,高藩在游山玩水的同时,眼睛似乎都要变成数码相机将所有美女尽收眼底。
    夜幕降临,微风细雨,无疑是睡前读书的好时光,偏偏舍管员不给面子林旋和几个舍友刚刚打开书,一声“熄灯”。
    别忽略面子问题。不给面子的行为最易引起是非。
    嘿嘿,既然你们诚心诚意的邀请了,我不和你们一起吃,就是不给面子了!改天我请你们!
    事与愿违,褚老随即发声,拍照非我所愿,王石在须给面子。
    胡也挺给面子,再度光临,然而却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只是捻须微笑,嘲讽妓女有眼不识他这座泰山。

    汉字详情

    gěi,jǐ [gei,ji]
    部首: 332
    笔画: 9
    五笔: XWGK
    五行:
    仓颉: VMOMR
    四角: 28161

    详细解释

    gěi

    动词

    (1) 使对方得到或遭受到 。如:给他一张票;我给他字典;给我一片面包;给脸(给面子;给以礼遇);给个炭篓鬼戴(抹黑;使人难堪)

    (2) 让;使;叫 。如:给我看看;别叫风给刮散了

    介词

    (1) 表示对象、目的,相当于“为”、“替” 。如:为给人类带来利益而工作;给饥饿者所需要的食物;寄给我的信

    给伤员包扎

    (2)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或表示被动语态,相当于“被” 。如:机器给弄坏了;屋子里给弄得乱七八糟

    (3) 表示方向,相当于“朝”、“对”、“向” 。如:给这儿灌水;给他送礼;给老师行礼;给他使了个眼色

    助词

    (1)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用以加强语气 。如:保不住给忘了;风把门给吹开了;您给找个人

    碗给打碎了;裤腿都叫露水给湿透了

    (2) 另见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合声。本义:衣食丰足;充裕)

    (2) 同本义

    给,相足也。——《说文》

    事之供给。——《国语·周语》

    岁岁广开,百姓充给。——《齐民要术·序》

    则日不足,力不给。——《韩非子·有度》

    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3) 又如:给富(丰足富裕);给足(丰足)

    (4) 口齿伶利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论语》

    (5) 又如:给口(口才敏捷);给捷(敏捷)

    动词

    (1) 充足的供给,以物质给予对方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史记·高祖本纪》

    给贡职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战国策·燕策》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艺蔬自给。——清· 张廷玉《明史》

    给军民赏月钱。——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补给;配给;自给自足;给使(供人差使);给与(授物与人)

    (3) 授与,交付

    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吕氏春秋》

    副词

    (1) 速,捷

    富必给贫,壮必给老。——《邓析子》

    (2) 另见 gěi

    英文翻译

    give; by, for

    方言集汇

    ◎ 粤语:kap1

    宋本广韵

    miàn [mian]
    部首: 904
    笔画: 9
    五笔: DMJD
    仓颉: MWSL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 同本义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面;面子);满面(整个面部)

    (4) 外表;表面

    微澜动水面。——韩愈《南山诗》

    (5) 又如:面从(表面顺从。指非出于由衷之愿);面友(非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交(不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朋(未以真诚相交的朋友)

    (6) 皮,面。遮盖物;遮盖另一物的东西 。如:书面儿;被面;夹袄面;鞋面

    (7) 部位;方面

    四面竹树环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南面有三谷。——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球的上表面;光明面;四面包围敌人;面面(各方面,各角度)

    (9) 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皆面也。——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又如:舍体而取面;平面;面积

    (11) 情面 。如:面弱(讲情面;软弱)

    形容词

    (1) 当面

    面语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面欺(当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陈(当面陈述);面违(当面违逆他人意旨)

    动词

    (1) 朝向;面对;面向

    皆西面而望大王。——《战国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面山而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赵策》

    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凉武昭王传》

    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端坐静修);面面相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看);面墙而立(人如不学,就象面向墙壁而立,毫无所见);面面(面对面)

    (3) 见面

    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西游记》

    (4) 又如:面圣(旧时称朝见皇帝为面圣)

    (5) 通“勔”。勉励

    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书·召诰》

    谋面,用丕训德。——《书·立政》

    (6) 通“偭”。面向

    尊壶者面其鼻。——《礼·少仪》

    (7) 通“偭”。背向

    马童面之。——《史记·项羽本纪》

    面而封之。——《汉书·张欧传》

    量词

    ——多用于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镜子;一面旗子

    名词

    (1) 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麪,麦末也。——《说文》

    (2) 又如:面糊鬼(用面糊粘成的纸牌);玉米面;大米面;白面

    (3) 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 。如:胡椒面;药面

    形容词

    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的 。如:这块白薯真面

    英文翻译

    face; surface; plane; side, dimen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in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en5 [客语拼音字汇] mian3 mian4 [海陆丰腔] mien5 [陆丰腔] mian5 [东莞腔] men5 [宝安腔] men5 [台湾四县腔] mien5 [客英字典] mien5 [梅县腔] mien5
    ◎ 潮州话:ming7 【揭阳】mêng7(mīng 旧时:mīn) min7(mī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三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彌箭仙A開去聲開口三等仙Amjenh/miennmĭɛn
    [zi]
    部首: 344
    笔画: 3
    五笔: BBB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D
    四角: 17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 越、 夷、 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无子,有女二人。——唐· 陈玄祐《离魂记》

    (10) 又如:子姪(本指子与姪。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石崇《王昭君辞》

    (14) 人的通称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6)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子年少。——晋· 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19) 又

    子墨子解带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21)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尔雅》

    (22)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23) 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仪礼·士丧礼》

    (24)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西游记》

    (25) 又如:子夜

    (26) 专指女儿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毛传:“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此三子者。——《战国策·魏策》

    非郑尹而快孙子。——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程氏子以蠹贫。——《聊斋志异·促织》

    (29) 姓

    形容词

    (1) 小

    时大武军子将 郝灵荃奉使在 突厥。——《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如:子姜

    (4) 幼小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 曹操《四时食制》

    (5) 又如: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6) 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 。如:子公司

    动词

    (1) 通“慈”( )。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天迪从子保。——《书·召诰》。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

    子以爱之。——《礼记·缁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 柳宗元《封建论》

    (2) 又如: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

    (3) 收养为子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太子。——《史记·卫康叔世家》

    (4) 结果实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齐民要术·种李》注

    (5)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副词

    (1)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睡不稳,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西厢记诸宫调》

    也子强如你,但衣食。——《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

    子喝一声,那时唬煞。——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又如: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代词

    (1) 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陈亢问于 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论语》

    英文翻译

    offspring, child; fruit, seed of; 1st terrestrial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陆丰腔] zih3 [梅县腔] zii3 [宝安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海陆丰腔] zih3 [沙头角腔] zu3 [东莞腔] zu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台湾四县腔] zih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即里上聲開口三等cix/ziiots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