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侍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服事;侍奉。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两刘娘子报应》:“其一乃上皇藩邸人,敏於给侍。每上食,则就案析治脯脩,多如上意。”《明史·况锺传》:“初, 钟 为吏时, 吴江 平思忠 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 钟 有恩。至是 钟 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
引证解释
⒈ 服事;侍奉。
引宋何薳《春渚纪闻·两刘娘子报应》:“其一乃上皇藩邸人,敏於给侍。每上食,则就案析治脯脩,多如上意。”
《明史·况锺传》:“初, 钟为吏时, 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
给侍的网络释义
给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ěi
动词
(1) 使对方得到或遭受到 。如:给他一张票;我给他字典;给我一片面包;给脸(给面子;给以礼遇);给个炭篓鬼戴(抹黑;使人难堪)
(2) 让;使;叫 。如:给我看看;别叫风给刮散了
介词
(1) 表示对象、目的,相当于“为”、“替” 。如:为给人类带来利益而工作;给饥饿者所需要的食物;寄给我的信
给伤员包扎
(2)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或表示被动语态,相当于“被” 。如:机器给弄坏了;屋子里给弄得乱七八糟
(3) 表示方向,相当于“朝”、“对”、“向” 。如:给这儿灌水;给他送礼;给老师行礼;给他使了个眼色
助词
(1)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用以加强语气 。如:保不住给忘了;风把门给吹开了;您给找个人
碗给打碎了;裤腿都叫露水给湿透了
(2) 另见
jǐ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合声。本义:衣食丰足;充裕)
(2) 同本义
给,相足也。——《说文》
事之供给。——《国语·周语》
岁岁广开,百姓充给。——《齐民要术·序》
则日不足,力不给。——《韩非子·有度》
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3) 又如:给富(丰足富裕);给足(丰足)
(4) 口齿伶利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论语》
(5) 又如:给口(口才敏捷);给捷(敏捷)
动词
(1) 充足的供给,以物质给予对方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史记·高祖本纪》
给贡职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战国策·燕策》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艺蔬自给。——清· 张廷玉《明史》
给军民赏月钱。——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补给;配给;自给自足;给使(供人差使);给与(授物与人)
(3) 授与,交付
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吕氏春秋》
副词
(1) 速,捷
富必给贫,壮必给老。——《邓析子》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寺声。本义:在尊长旁边陪着)
(2) 同本义
侍,承也。——《说文》
曾子侍。——《孝经》。郑注:“卑在尊者之侧为侍也。”
侍中。——《后汉书·邳彤传》。注:“有左右曹,入侍天子。故曰侍中。”
中常侍。——《后汉书·朱穆传》。注:“秦官也。”
使侍人僚租告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侍。——《汉书·文帝纪》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侧耳以请。——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引申为服侍、侍奉
子路、 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论语·先进》
媵侍于户外。——《仪礼·士昏礼》
执荐者百人侍西房。——《荀子·正论·五祀》
(4) 又如:侍面(当面孝敬侍奉);侍祠(陪祭);侍巾巾节(侍侯你梳头洗脸;做妻子的谦称);侍箕帚(服侍洒扫,即做婢妾的意思);侍班阁子(值班室。内侍与禁卫值日办公处);侍御(在天子左右侍奉车驾的人);侍立
恭顺地站立在旁边伺候;侍臣(侍奉帝王的廷臣);侍生 (明清地方官拜访乡绅名流时的谦称;地方官见同辈或晚辈妇女时用的谦称;后辈对前辈的自称);侍中(官名。秦始置,两汉相沿,系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随侍皇帝)
(5) 进言,进献
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荀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史记·赵世家》
名词
(1) 侍妾;侍女
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 陶氏。—— 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侍儿(丫环;婢女;妇女自称的谦辞);侍妾(婢女);侍姝(姣美的侍女);侍姬(贴身侍女或姬妾)
(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6 [宝安腔] si5 [梅县腔] she5 [陆丰腔] sii6 [客英字典] sh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台湾四县腔] sii5 [东莞腔] su3
◎ 潮州话:s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侍 | 時吏 | 常 | 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ʑĭə | zjih/zji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