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纳

jié nà [ jie na]
繁体 結納
注音 ㄐ一ㄝˊ ㄋㄚˋ

词语释义

结纳 jiénà

(1) 结交

深相结交
make friends with

词语解释

  1. 犹结交。

    《汉书·佞幸传·石显》:“是时,明经著节士 瑯玡 贡禹 为諫大夫, 显 使人致意,深自结纳。”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五:“ 李溥 为 江 淮 发运使。每岁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莫知纪极。”《三国演义》第六回:“却説 荆州 刺史 刘表 ……幼好结纳,与名士七人为友,时号‘ 江夏 八俊’。” 王旡生 《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 元美 生长华阀,抱奇才,不可一世,乃因与 杨仲芳 结纳之故,致为 严嵩 所忌,戮及其亲,深极哀痛,无所发其愤。”

  2. 纳采。古代婚俗,订婚时男方向女方送的聘礼。

    《周书·文帝纪上》:“初, 魏 帝在 洛阳 ,许以 冯翊长公主 配 太祖 ,未及结纳,而帝西迁。”

引证解释

⒈ 犹结交。

《汉书·佞幸传·石显》:“是时,明经著节士瑯玡贡禹为諫大夫, 显使人致意,深自结纳。”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五:“李溥为江淮发运使。每岁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莫知纪极。”
《三国演义》第六回:“却説荆州刺史刘表 ……幼好结纳,与名士七人为友,时号‘ 江夏八俊’。”
王旡生《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元美生长华阀,抱奇才,不可一世,乃因与杨仲芳结纳之故,致为严嵩所忌,戮及其亲,深极哀痛,无所发其愤。”

⒉ 纳采。古代婚俗,订婚时男方向女方送的聘礼。

《周书·文帝纪上》:“初, 魏帝在洛阳,许以冯翊长公主配太祖,未及结纳,而帝西迁。”

结纳的国语词典

结交。

结纳的网络释义

结纳

  • 结纳,汉语词汇。
  • 拼音:jié nà
  • 释义:1、结交。2、纳采。古代婚俗,订婚时男方向女方送的聘礼。
  • 结纳造句

    长孙顺德是长孙晟的族弟,与刘弘基原本都是隋宫廷的宿卫军官,因逃避辽东兵役,亡命太原投靠了李渊,因此与李世民相结纳。
    总指挥则是“为人豪侠尚义,广交游,所结纳皆江湖之士,同学中无有类之者”的郑士良。
    英、日既与我联,美亦可以卑礼厚币结纳之,则东亚之大局尚有可为。
    栖迟蓬户,耳目虽拘而神情自旷;结纳山翁,仪文虽略而意念常真。
    未来开创局面,要结纳新锐力量。
    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之人。
    人鱼国王打定主意后,决定要好好跟赵良结纳一番,和颜悦色的说道,“虽然,我无缘见过龙天前辈,但对他却是仰慕已久。
    融曾召部属计议,部吏多谓汉承尧运,历数延长,今皇帝姓名,实应图谶,且宅中主治,兵甲最强,将来必当统一天下,务请倾心结纳,毋惑异言云云。
    听说了昼风行勇杀白狼王的事情后,更加对他曲意迎合,好几次表露出结纳之意。
    史料上记载,罗芳伯,客家人,“少负奇气,生性豪迈,任侠好义,喜结纳,”生来是个当领袖的角色,年轻时在乡里“少年游”,伙伴们都“唯唯听命”。
    朕唯觉可恨的是,一些臣下,竟由此而视朕为软弱可欺之主,居朝廷尊位,食国家俸禄,却结纳赵珏,明来暗往,直欲玩弄朕于掌股之间。
    晚得圣祖,知真命天子,遂深结纳之,许定大计,后荐聘起者,明初之以正也。
    结纳英豪,培养人材,加以重用;对贪残不法的官吏,严加制裁。
    甚好!甚好!待会你我上得岸去,便即捻土为香,交拜结纳。
    为了方便结纳同志,秘密集会,杨鹤龄把其父开设的店铺“杨耀记”独辟一处,为友朋聚谈歇息之所。
    三个女孩儿只道幼娘便是自已将来侍候的大妇,更是曲意奉迎、故意结纳,两三日的功夫,三人竟和幼娘处得极其融洽,宛如姐妹一般。
    他利用自己平日结识的一般烂人,八方呼应,广为结纳。
    他为名重一时的江南名士们倾心结纳,他有才貌双绝的红颜知己,他有相敬如宾的如花美眷,他集天下可羡于一身。
    又非徒若此而已,或见人休事,则勤蕲结纳,及闻否论,则处彰离贰,附会以从风,隐窃以成衅,朝吐面誉,暮行背毁,昔同稽款,今犹叛戾,斯为甚矣。
    单雄信也是同样的道理,他虽不是朝廷钦点的要犯,却是绿林中排位第一的总瓢把子,让杨广身边的哪个大臣知道了身份的话,立刻就告罗云一个结纳绿林,谋图不轨。

    汉字详情

    jié,jiē [jie]
    部首: 332
    笔画: 9
    五笔: XF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VMGR
    四角: 24161

    详细解释

    jiē

    动词

    植物生长果实 。如:结瓜;开花结果

    形容词

    (1) 坚硬;牢固 。如:地很结

    (2) 健壮 。如:结实

    (3) 另见 jié

    jié

    名词

    (1) 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如:解结;蝴蝶结;装饰结

    (2) 旧时向官府承担责任或承认了结的书面的字据 。如:保结;具结;印结;甘结;结状(旧时向官府出具的表示证明、担保或了结的文书)

    (3) 关键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4) 被联结的状态 。如:生长结;p-n结

    (5) 通“髻”。总发,挽发而结之于顶

    激楚之结,独秀先些。——《楚辞·招魂》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治铸,贾魋结民,富埒卓氏。——《汉书·货殖传》

    两人皆胡服椎结。——《汉书·李陵传》

    形容词

    (1) 比喻心情烦闷,心里有结

    意有所郁结。——司马迁《报任安书》

    (2) 牢固

    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陈寿《三国志》

    (3) 另见 jiē

    英文翻译

    knot, tie; join, conn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it3

    宋本广韵

    [na]
    部首: 332
    笔画: 7
    五笔: XMWY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OB
    四角: 2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2) 同本义

    纳,丝湿纳纳也。——《说文》

    衣纳纳而掩露。——刘向《九叹·逢纷》

    (3) 又如:纳纳(潮湿的样子)

    (4) 收藏;收入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采纳;容纳;藏垢纳污(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6) “纳”假借为“接纳”;接受

    几以不纳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纪》

    诬守纳己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纳质(接受质证;接受质询);纳采(古婚嫁六礼中的第一件事。即行聘;其他如纳吉,纳聘,纳征,纳币皆为六礼之中);纳贽(初次见面所馈赠的礼物);纳受(接受;收受);纳下(采纳下面的意见)

    (8) 缴纳,贡献

    九江纳锡大龟。——《书·禹贡》

    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余。——《周礼·地官·泉府》

    小臣纳卿大夫。——《仪礼·燕礼》

    纳于太庙。——《公羊传·桓公二年》

    十月纳禾稼。——《诗·豳风·七月》

    命弟子纳射器。——《仪礼·乡射礼》

    纳之库。——诸葛亮《出师表》

    (9) 又如:纳监(捐纳财物取得监生资格);纳锡(进贡);纳粟(也作内粟,入粟;捐纳粟米或财货给官,以谋求某种利益);纳官(向官府缴纳谷物);纳质(送纳人质)

    (10) 穿;着 。以脚跟着入鞋中。如:纳履(穿鞋);纳屦踵决(穿鞋而后跟即破。极言生活贫困)

    (11) 使进入

    三纳之而未克。——马中锡《中山狼传》

    (12) 取;娶

    杀三卻而尸诸朝,纳其室以分妇人。——《国语·晋语》

    (13) 又如:纳币(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财物);纳宠(娶妾);纳赘(招上门女婿);纳妇(娶妇)

    (14) 结交

    魏了翁闻之,更纳交焉。——《宋史·张忠恕传》

    (15) 又如:纳交(结交);纳宗(结交宗室朋友)

    (16) 用同“捺”

    (17) 按下。如:纳火(按下火气);纳气(按下火气不发作)

    (18) 低,低下。如:纳头(低头);纳拜(低头拜见)

    (19) 通“衲”。密针缝纫

    那婆子又拿了一件破衣,补补纳纳。——《西游记》

    (20) 又如:纳衣(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鞋(用线缝制鞋底)

    (21) 扣压

    枢密童贯同太师 蔡京,太尉 高俅、 杨戬,商议纳下表章不奏。——《水浒传》

    英文翻译

    admit, take, receive, accept

    方言集汇

    ◎ 粤语:naap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