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程序设计
词语释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iē
动词
植物生长果实 。如:结瓜;开花结果
形容词
(1) 坚硬;牢固 。如:地很结
(2) 健壮 。如:结实
(3) 另见
jié
名词
(1) 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如:解结;蝴蝶结;装饰结
(2) 旧时向官府承担责任或承认了结的书面的字据 。如:保结;具结;印结;甘结;结状(旧时向官府出具的表示证明、担保或了结的文书)
(3) 关键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4) 被联结的状态 。如:生长结;p-n结
(5) 通“髻”。总发,挽发而结之于顶
激楚之结,独秀先些。——《楚辞·招魂》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治铸,贾魋结民,富埒卓氏。——《汉书·货殖传》
两人皆胡服椎结。——《汉书·李陵传》
形容词
(1) 比喻心情烦闷,心里有结
意有所郁结。——司马迁《报任安书》
(2) 牢固
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陈寿《三国志》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古字为“冓。从木,冓(
)声。字本作“冓”,金文象屋架两面对构形。本义:架木造屋)(2) 同本义
冓,交积材也。——《说文》
构,盖也。——《说文》
(3) 字亦作“搆”
大搆驾,兴宫室。——《淮南子·本经》
筑土构木。——《淮南子·泛论》
观其结构。——《鲁灵光殿赋》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五蠹》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唐· 杜牧《阿房宫赋》
(4) 又如:构木(架木造物);构天(构造天地);构巢(构木为巢);构厦(营造大厦);构第(营造宅第)
(5) 构成,造成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荀子·劝学》
楚尝与 秦构难,战于 汉中。——《史记·张仪列传》
(6) 又如:构难(结成怨仇);构怨(结怨);构愁(结怨,结仇)
(7) 招致,引起
相(视)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穀?——《诗·小雅·四月》
吾闻秦楚构兵。——《孟子·告子》
(8) 又如:构乱(叛乱);构战(交战);构兵(交兵;交战);构祸(造成祸乱)
(9) 诬陷,陷害
宣姜与公子 朔构 急子。——《左传·桓公十六年》
(10) 又如:构害(谋害,陷害);构抉(搜寻捏造);构死(诬陷而死)
(11) 挑拨离间
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12) 又如:构结(勾结串通);构扇(挑衅扇动);构间(挑拨离间);构合(从中挑拨,使彼此结成嫌隙)
(13) 连结,交合
秦楚之构而不离。——《战国策·秦策》
(14) 又如:构结(勾结);构精(男女交合);构云(连接云天);构致(聚集招致)
(15) 通“遘”。遭遇
我日构祸,曷云能谷?——《诗·小雅·四月》
(16) 通“购”。悬赏,收买
其次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构之。——《墨子·号令》
(17) 又如:构赏(收买悬赏)
(18) 通“讲”(
)(19) 解释
是非辐凑,上不与构。——《韩非子·扬权》
(20) 和解
已乃知文侯以构于己,乃皆朝 魏。——《韩非子·说林下》
名词
(1) 房屋,屋宇,供人居住的木、砖瓦构筑物
近因顶有新构,遂称此为寺云。——《徐霞客游記》
(2) 业绩
顾临兆民,永怀先构。——《南齐书》
(3) 文艺作品 。如:佳构
(4) 通“篝”(
)。篝火夜于丛祠中构火。——《前汉纪.高祖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huā
动词
(1) 用掉、耗费。同“花” 。如:化钱;化工夫
(2) 另见
huà
动词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
若欲其化也。——《周礼·柞氏》。注:“犹生也。”
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胜败若化。——《国语·晋语》。注:“言转化无常也。”
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
身化促织。——《聊斋志异·促织》
而骨化石。——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化现(变化);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先(四时变化之始);化治(变化治理)
(4) 教化
化,教行也。——《说文》。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变则化。——《礼记·中庸》
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诲(开导教诲);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气(化育之气);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归顺);化流(德化传布)
(6) 感化;转变人心
正月实来化我也。——《公羊传·桓公六年》。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邹阳《狱中梁王书》
(7) 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习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顺服);化盗(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8) 募化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西游记》
(9) 又如:化饭(化斋);化布施(即化缘。佛教用语。募化钱粮);化钱(募化钱财);化斋(僧道向人募化斋饭)
(10) 用火烧 。如:化人场(化人厂。即火葬场);火化
(11)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庸言》
(12) 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 死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14) 消除,去掉
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名词
(1) 习俗,风气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
(2) 造化。自然的功能
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儿(造化小儿)
(4) 化学 。如:数理化
后缀词
(1) 使成为,使变成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如: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a5 [海陆丰腔] fa5 [客英字典] fa5 [宝安腔] fa5 [客语拼音字汇] fa4 [陆丰腔] fa5 [沙头角腔] fa5 [台湾四县腔] fa5 [东莞腔] fa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化 | 呼霸 | 曉 | 麻二合 | 去聲 | 禡 | 合口二等 | 麻 | 假 | hruah/xoah | p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禾,呈声。本义:称量谷物,并用作度量衡的总名)
(2) 度量衡的总称
按度程。——《礼记·月令》
程者,物之准也。——《荀子·致仕》
(3) 法式;章程,规格
张苍定章程。——《汉书·高帝纪》
(4) 又如:章程(书面写定的组织规程或办事条例);程考(按科举常规考试);程品(法式;规范);程法(程式;法则)
(5) 典范;法度
匪先民是程。——《诗·小雅》
后世以为法程。——《吕氏春秋·慎行》
(6) 又如:程律(法律);程墨(作为范本阅读的八股文选集)
(7) 限度;期限;定额
明宵有程。——《魏都赋》
(8) 又如:程额(定额;定限);程期(期限);程限(达到的期限)
(9) 指以驿站邮亭或其他停顿止宿地点为起讫的一段路 。如:程顿(路程距离及途中可供食宿休止的地方);程头(站头。路程中休止处);程歇(谓行程中的食宿休止)
(10) 路程;行程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宋· 姜夔《扬州慢》
(11) 又如:全程(全部路程);程老(谓在路途中死亡)
(12) 学习、办事的进展安排 。如:日程,课程,进程
(13) 指一段时间 。如: 一程子;这程子;前些程子
(14) 步骤;过程 。如: 流程; 疗程;历程
动词
衡量;品评 。如:计日程功;程才(衡量考较才能);程量(衡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ang2 chin2 [沙头角腔] cin2 [梅县腔] chang2 [陆丰腔] chin3 [东莞腔] cin2 [台湾四县腔] cang2 tsiin2 [宝安腔] cin2 | cang2 [海陆丰腔] chang2 chin2 [客语拼音字汇] cang2 ci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呈 | 直貞 | 澄 | 清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ɖʰĭɛŋ | drieng/die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予声。从广(
),与房屋有关。本义:东西墙)(2) 堂屋的东西墙
序,东西墙也。——《说文》
西序东向。——《书·顾命》
奠爵于序端。——《仪礼·乡饮酒礼》
直东序。——《仪礼·士冠礼》
宾升,立于序内,东方。——《仪礼·燕礼》
皆馔于西序下。——《仪礼·士丧礼》
东西墙谓之序。——《尔雅》
若陈衣于序东。——《礼记·丧大记》
(3) 正屋两侧东西厢房
西厢踟蹰以闲宴,东序重深而奥秘。——《文选》
(4) 古代学校的别名
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周礼》。郑玄注:“序,州党之学也。”
殷曰序, 周曰庠。——《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序室(古代幼童读书处)
(6) 次第,次序
言有序。——《易·艮》
与四时合其序。——《易·文言》
内官序当其夜。——《左传·宣公十二年》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楚辞·离骚》
长幼有序。——《荀子·君子》
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工序;次序;岁序;词序;语序;序秩(官序);序成(第等,次序)
(8) 特指官吏等级系列中的位次
卿大夫以序守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9) 教育
神理共契,政序相参。——《文心雕龙》
(10) 季节
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红楼梦》
(11) 序言
序以建言,首引情本。——《文心雕龙》
丐序于予。——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2) 又
予为斯序。
(13) 又如:序跋;序引(序和引);代序;自序;序文
(14) 功业
继序思不忘。——《诗·周颂·闵予小子》
(15) 头绪
楚王梦亦有其序。——《汉书》
动词
(1) 依次序排列
序宾以贤。——《诗·大雅·行革》。毛传:“言宾客次第皆贤。”
序八州而朝同列。(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原居雍州,六国分居八州。)——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序齿排班(序齿);序位(安排位次);序立(按品级站立)
(3) 叙述,叙说
彼此序了几句闲话。——《老残游记》
(4) 又如:序齿录(记载有关个人家事生平姻亲及其他情况的册籍)
(5) 引出
病身属恨管,暮景序悉端。——《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四时闺怨·秋》
(6) 草拟
县里正在序稿。——《老残游记》
又如:序稿(草拟文稿)
(7) 给……作序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8) 按功升官
崇德序功。——《三国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5 [宝安腔] si5 [梅县腔] si5 [台湾四县腔] si5 [陆丰腔] cih5 [东莞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xi4 [海陆丰腔] s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敘 | 徐吕 | 邪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zĭo | zsiox/szivv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殳。本义:摆设;陈列)
(2) 同本义
設,施陈也。——《说文》
钟鼓既设。——《诗·小雅·彤弓》
整设于门外。——《礼记·月令》。注:“陈也。”
规矩陈设。——《礼记·经解》
张乐设饮。——《战国策·秦策》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聊斋志异·促织》
设树险阻。——《淮南子·本经》
设酒杀鸡作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又如:陈设(摆设);设醮修禳(僧道为禳除灾祟而设的道场);设蓍(占卦。蓍:蓍草,古人常用其占卜);设弧(摆设木弓。表示生男);设帨(摆设佩巾。表示生女);设奠(陈设祭品,追悼亡者);设醴(设置甘美的醴酒。比喻礼遇贤士)
(4) 创立,建立,开创
权之所设。——《公羊传·桓公十一年》。注:“设,施也。”
设都于禹之绩。——《诗·商颂·殷武》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史记·货殖列传序》
(5) 又如:附设(附带设置);设令(施设律令);设位(立位,定位);设官(设置官职);设科(设立教授的学科;设置取士任官的科目);设帐(开馆教授门徒);设版(构筑防御工事以备敌);设险(在险要地方设置防御);设覆(设置伏兵)
(6) 筹划;秘密策划
设以攻宋。——《淮南子·修务》
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三国演义》
(7) 又如:设阱(设计陷害别人);想方设法;设谋(设定谋略);设计(算计;谋划);设局(设下骗局;安排圈套);设施(安排;措置);设处(筹划,安排)
(8) 拟设;设置
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清· 黄宗羲《原君》
(9) 又如:设疑(提出疑问);设论(文体名。拟设问答来阐扬论述的意旨);设难(拟定问题铺设言辞,以困窘对方);设辩(拟设辩说);设言托意(拟设言语来寄寓心意)
(10) 施行,实现
各一则不设。——《吕氏春秋》
(11) 又如:设教(施行教化)
(12) 布置,部署
赵亦盛设兵以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
(1)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如”
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设若;设使
形容词
(1) 完备
居处,兵卫甚设。——《史记·刺客列传》
(2) 大
益长裕而不设。——《易·系辞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
)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2) 同本义
計,会算也。——《说文》
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管子·七发》
学书计。——《礼记·内则》
命农计耦耕事。——《礼记·月令》
计亿事。——《国语·郑语》。注:“算也。”
计日而待。——诸葛亮《出师表》
计日以还。——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而计其长。——明· 魏学洢《核舟记》
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计会(计算账目;秋后算账;谋划,部署);计口(按人口计算);计度(安排生活用度);算计(估计)
(4) 计较;关心于
以六计弊群吏之治。——《周礼·太宰》
主逼畏不敢计。——《资治通鉴》
(5) 又如:计惜(计较与吝惜);计争(计较争执);计功谋利(计较功名,谋求私利);不计报酬
(6) 商议;谋划
计,谋也。——《广雅》
以能遂疑计恶。——《国语·吴语》。注:“虑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
非计久长。
长安君计短。
计之曰。——唐· 柳宗元《三戒》
(7) 又如:计不得售;计处(考虑;谋划);计画(计虑;谋划);计开(列写出来);计事(商议大事);计奏(商议后奏请);计办(商议办理);商计
(8) 考察;审核
料敌计险。——《孙子兵法·威王问》
(9) 又如:计勘(审核勘验);计制(审核规格)
名词
(1) 算法;算术 。如:计历(算历)
(2) 计簿 。如:计筹(计簿。记载户口、垦田、钱粮出入之数的簿册)
(3) 呈送计簿的官吏 。如:计节(计吏所持的符节);计车(计吏所乘的车)
(4) 计策;计谋
计者,事之本也。——《战国策·秦策》
计者,所以定事也。——《韩非子·存韩》
吾计已决。——汉· 刘向《列女传》
计无所出。——晋· 干宝《搜神记》
何以为计。——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计疏(计谋疏失);计智(智谋);缓兵之计;失计;巧计;空城计;苦肉计
(6) 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的仪表 。如:静电计;体温计;温度计;安培计
(7) 生计,谋生手段 。如:家计
(8) 经济力量;经济开支 。如:国计民生
(9)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o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