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论

jīng yàn lùn [jing yan lun]
注音 ㄐ一ㄥ 一ㄢˋ ㄌㄨㄣˋ

词语释义

经验论又称“经验主义”。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见〖经验主义〗①。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当然,长寿正改变着我们的社会,但这只是经验论。
2、詹姆斯·B·柯南特(JamesB.Conant)认为,“随着物理和化学的理论的发展,随着这些理论的贯穿实践,随着经验论在各个领域的没落,发明家必定将会消失。”
3、这些都是逐渐形成了德国唯心主义的挑战启蒙的经验论和普遍性的重点主题的种类。
4、恩格斯的自然科学认识论既不同于近代经验论、唯理论、先验论,也不同于反映论。
5、经验论、唯理论和解释派哲学分别聚焦于交际的三个不同环节:作者、文本、读者,同时还产生了相对应的翻译观。
6、休谟的整个哲学体系体现为经验论、怀疑论和自然主义三者相互贯通的统一体。
7、而且,他还以逻辑经验论为“奥康剃刀”,反省传统文化,并以此为方法论基础,推行其自由主义理想。
8、然而,对W.V.O。奎因来说,这是一种过于狭隘的经验论概念。
9、为此经验论和唯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确定性问题进行考证,但他们最后却都以失败而告终。
10、在经典经验论中,诸如“所有的球都是红色”这类命题的真实性都通过对球的观察而受到评判。所观察到的任何一个非红色球都会毫不含糊地否定曾经提出的归纳命题。
11、坚持一切知识都来自于经验,这是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12、经验论最后走向了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唯理论往往要求助于上帝才能保证知识的客观性。
13、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对于知识的公共性则只当作一个隐含的假定,并未予以重视。
14、本文探讨了它在调和唯理论与经验论之间的争论、解放人类思想、划定人的认识界线的意义。
15、近代英国经验论的演变从根本上讲是其实体观的演变。
16、在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数学经验论尤其是后者的影响下,开普勒改造了“柏拉图问题”,最终解决了行星问题。
17、哲学、知识论回到经验论。
18、“迪昂-蒯因命题”的提出以及蒯因《经验论的两个教条》的论文,动摇了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
19、西方女性主义者在认识论探索中产生了女性主义经验论、女性主义立场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三种认识论。
20、休谟立足于他本人的彻底经验论立场对宗教信仰的理性根基提出了怀疑和挑战。
21、实用主义在强调经验的优先权多于推理优先上,赞同经验论。
22、他有关逻辑方法的论述,本体论的相对性、整体论思想、以及“对经验论两个教条”的批判等等,都对国内外哲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3、康德以其卓绝的才能洞见到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道德危机,用哲学特有的方式揭示了经验论与唯理论所可能带来的时代危机。
24、在近代经验论、唯理论者那里,信念理论得以进一步延续。
25、经验论强调认识的受动性,夸大了必然,否认了自由;
26、导致洛克陷入不可知论的原因有三:洛克坚持了狭隘的经验论立场;
27、经验论和立场论的女性主义对传统科学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批判,但均遭到种种质疑。
28、除了盲目的、无前途的、无远见的实际家,是不能叫做“狭隘经验论”的。
29、在休谟的怀疑论和康德的先验范畴理论后,尼采是非经验论意义上的因果怀疑论者的代表。

经验论造句

当然,长寿正改变着我们的社会,但这只是经验论。
这些都是逐渐形成了德国唯心主义的挑战启蒙的经验论和普遍性的重点主题的种类。
恩格斯的自然科学认识论既不同于近代经验论、唯理论、先验论,也不同于反映论。
经验论、唯理论和解释派哲学分别聚焦于交际的三个不同环节:作者、文本、读者,同时还产生了相对应的翻译观。
休谟的整个哲学体系体现为经验论、怀疑论和自然主义三者相互贯通的统一体。
而且,他还以逻辑经验论为“奥康剃刀”,反省传统文化,并以此为方法论基础,推行其自由主义理想。
为此经验论和唯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确定性问题进行考证,但他们最后却都以失败而告终。
在经典经验论中,诸如“所有的球都是红色”这类命题的真实性都通过对球的观察而受到评判。所观察到的任何一个非红色球都会毫不含糊地否定曾经提出的归纳命题。
坚持一切知识都来自于经验,这是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经验论最后走向了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唯理论往往要求助于上帝才能保证知识的客观性。
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对于知识的公共性则只当作一个隐含的假定,并未予以重视。
本文探讨了它在调和唯理论与经验论之间的争论、解放人类思想、划定人的认识界线的意义。
近代英国经验论的演变从根本上讲是其实体观的演变。
在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数学经验论尤其是后者的影响下,开普勒改造了“柏拉图问题”,最终解决了行星问题。
哲学、知识论回到经验论。
“迪昂-蒯因命题”的提出以及蒯因《经验论的两个教条》的论文,动摇了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
西方女性主义者在认识论探索中产生了女性主义经验论、女性主义立场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三种认识论。
休谟立足于他本人的彻底经验论立场对宗教信仰的理性根基提出了怀疑和挑战。
实用主义在强调经验的优先权多于推理优先上,赞同经验论。
他有关逻辑方法的论述,本体论的相对性、整体论思想、以及“对经验论两个教条”的批判等等,都对国内外哲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汉字详情

jīng,jìng [jing]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CAG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VMNOM
四角: 27112

详细解释

jīng

名词

(1) (古字为“巠”。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巠声。本义: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

(2) 同本义

经,织也。——《说文》。按,从丝为经,衡丝为纬,凡织,经静而纬动。

经,经纬以成缯帛也。——《玉篇》

毋失经纪。——《礼记·月令》

经正而后纬成。——刘勰《文心雕龙》

(3) 又如:经布(来回穿梭织布)

(4) 南北纵贯的道路或土地

凡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大戴礼记·易本命》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

(5) 又如:经途(南北向的道路);经涂(南北向的道路)

(6) 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

经,常也。——《广雅》

拂经。——《易·颐》

武之美经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之大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疏:“经者,纲纪之言也。”

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也。——柳宗元《断刑论》

(7) 又如:经权(原则与权宜);经榜(旧时为死者做法事时张贴的榜文);经事(经典规定的常道)

(8) 经典

(9) 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

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白虎通·五经》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李白《嘲鲁儒》

辛苦遭逢起一经。——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治经为博士。——《资治通鉴·汉纪》

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10) 又如:《道德经》;《十三经》;诵经;引经注典;博古通经

(11) 特指宗教典籍。如:《佛经》;《圣经》;《古兰经》;经纸(写佛经的黄纸);经堂(佛堂);经资(僧道为人诵经得到的钱);经折(折装的佛经小本或用以记事的小本子);经偈(佛经和偈子)

(12) 指某一学科的专门著作。如:《山海经》;《水经》;《茶经》

(13) 月经 。如:痛经;经前;经后;调经;经水;经信(妇女月经)

(14) 中医称经脉,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技经肯綮。——《庄子·养生主》

(15) 又如:经穴;经络

(16) 中国古代图书目录四部(经、史、子、集)分类法中指儒家经典及小学(文学、音韵、训诂)方面的书

诸子及经史。——明· 顾炎武《复庵记》

(17) 中国古地名 。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东北

(18) 通“径”。小路,途径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韩非子·解老》

动词

(1) 治理

经世之条理。——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经邦(治国);经国济民(治理国家,普济万民);经济之才(治理济世的志向);经济之才(经邦济世;治理国家的才干);经维之才(治理国家的才能)

(3) 经过,经历

经德不回。——《孟子》

经日乃厌倦。——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经三日三夜。——《世说新语·自新》

其所已经者。——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其所未经者。

(4) 又如:经练(经历;经验);经涉(途中跋涉);经经眼(过目;看看);经行(行程中经过);经见(经历和见识);经官起诉(到官府起诉)

(5) 经营;料理

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经理宇内。——《史记·秦始皇本纪》

经国之大业。——曹丕《典论论文》

(6) 又如:经催(负责催收租税);经划(经营筹划);经画(经营筹划);经量(清查丈量,经营规划);经账(旧时出卖田产时,写明田产的亩数、边界、价格等内容的账单)

(7) 量度;筹划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诗·大雅·灵台》

古者经井田。——《盐铁论·相刺》

(8) 又如:经治(筹划治理);经远(长远谋划);经筭(筹划谋算)

(9) 上吊,缢死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灵王经而死。——《公羊传·昭公十三年》

经其颈于树枝。——《史记·田单传》

(10) 又如:经死(上吊而死)

形容词

(1) 正常;经常

其语闳大不经。——《史记》

(2) 又如: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经用(经常用度);经惯(老练,有经验);经赋(常规赋税)

(3) 另见 jìng

jìng

动词

(1)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韩非子》

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中国歌谣资料》

(2) 〈方〉∶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 。如:经纱

(3) 另见 jīng

英文翻译

classic works; pass thr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1

宋本广韵

yàn [yan]
部首: 320
笔画: 10
五笔: CWG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MOMM
四角: 7811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马。佥( jiǎn)声。本义:马名)

(2) 同本义

验,马名。——《说文》

(3) 证据;凭证

何以为验。——《史记·晋世家》

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史记·商君列传》

(4) 又如:验左(佐证;证据)

(5) 效验,灵验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6) 又如:验方(有效验的药方);明效大验(极为显著的效验)

(7) 征象;征兆

黄为物熟验,白为人老效。——《论衡》

动词

(1) 检查;检验

亦验其辞于正前。——《战国策·齐策》

验之以理。——《吕氏春秋·填行论》

验之以事(用事实验证它)。——《后汉书·张衡传》

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验:检验,证明)。——宋· 沈括《梦溪笔谈》

历验各种僵石。——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验煤;验金;验护照;验数(查数);验复(复查);验实(检查核实);验试(检查试验);验解(查实后解送);验票(查单据、票证)

(3) 试验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史记·秦始皇本纪》

英文翻译

test, examine, inspect; verify

方言集汇

◎ 粤语:jim6

宋本广韵

lùn,lún [lun]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OP
四角: 38712

详细解释

lún

名词

(1) 《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lùn

动词

(1) (形声。从言,仑( 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已而论河套。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

又不可论。

(19)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20) 按照,依照 。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1) 研究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2)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3) 通“抡”。选择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4) 通“纶”。治理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名词

(1) 主张;学说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 lún

英文翻译

debate; discuss; discourse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