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纱
词语释义
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
[ jìng shā ] :
〈动〉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jīng线。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织布时同梭的运动方向垂直的纱。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由此看来,保持经纱表面光滑是必要的。
2、由于后梁是用来施加经纱张力的,后梁及其辅助系统的连杆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
3、各种筒管和经纱机器在沙特尔主教堂内的彩色玻璃窗上和科隆哥特式大教堂的湿壁画上一起出现(约公元1300年)。
4、在织物下机并充分松弛后,纱线的屈曲会进一步调整,使经纱、纬纱的屈曲趋于相同。
5、保持织机经纱张力的恒定是织机的一项关键技术。
6、用于编织在一起经纱和纬纱的设备被称为一台织布机。
7、如果后梁不转动,随着织造的进行(织轴逐渐变小),经纱对后梁的包围角会增大,处于水平位置的经纱片的张力会增加。
8、数以万计的经纱,平行卷绕至滚筒。千丝万缕的穿梭,成就美丽风景。
9、花式组织的织造可以依靠位于织机上方或织机上的附件来完成,这些附件加强了对经纱的控制,使开口过程产生多种变化。
10、双面斜纹在织物的正反面具有相同数目的经纱和纬纱,织物的两面是可以翻转使用的。
11、并分析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以及影响经纱张力系统的要素。
12、本文研讨了如何改进后梁的平稳运动以保持打纬时经纱张力条件不变,从而达到通过推迟综平时间来增大梭子飞行角的目的。
13、例如,对由于变换经纱和织物组织而导致的停机频率的研究表明:织前准备工序具有重要地位,在织造车间安排物流工艺时不应忽视。
14、在织造工序通过调整经纱和纬纱的张力,减少了弹力纬纱的断头次数;
15、结果表明,经纱采用样本整经可使织物具有特殊的风格,赋予了织物良好的交织阻力。
16、经纱上浆时浆液常会产生泡沫,影响调浆操作的准确性,最终影响浆纱质量。
17、以纯亚麻纱为经纱与氨棉包芯弹力纬纱交织成的麻棉弹力布,由于其纬向具有弹性的特殊性,在生产上质量较难控制。
18、在开发一经纱和纬纱遮阳系统结构的成员,该项目的下一步骤是要体现在建项目的调查结果全面。
19、利用聚丙烯纤维对亚麻纱线进行包缠,使用该纱线织造3种经纱密度相同,纬纱密度不同的平纹织物。
20、竹纤维经纱织物的记忆性能最佳,其他纤维经纱织物之间无明显差异;
21、介绍了一种新型-磁致伸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以及该传感器在织机经纱恒张力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2、新颖的回转多臂机实现了无振动的综框运动,减少了因高速引起的经纱张力增加和纱线断头。
23、利用浆染联合机进行了浆纱的对比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分析了“内湿外干”对经纱上浆的影响。
24、在该机构中,织机通过齿轮系统直接驱动织轴,将经纱按既定速度送出来。
25、纺织经纱上浆中常用的浆料主要有淀粉、聚乙烯醇(PVA)和丙烯酸类浆料三大类。
26、由于在织轴准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单根或多根经纱松弛,这样会使打纬不正常,从而引起疵布。
27、采用两次加碱法工艺,对经纱上浆用羧甲基淀粉干法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
28、聚乙烯醇(PVA)、丙烯酸类及淀粉是经纱上浆的三大主浆料。
29、介绍了以聚酯纤维为经纱,聚酰胺纤维为纬纱的交织物染色时对染料和工艺的要求。
30、特细号高密织物织造难度大,对经纱上浆质量水平要求高。
经纱的国语词典
织布时与梭子运动方向垂直的纱线。
经纱的网络释义
经纱
经纱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īng
名词
(1) (古字为“巠”。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巠声。本义: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2) 同本义
经,织也。——《说文》。按,从丝为经,衡丝为纬,凡织,经静而纬动。
经,经纬以成缯帛也。——《玉篇》
毋失经纪。——《礼记·月令》
经正而后纬成。——刘勰《文心雕龙》
(3) 又如:经布(来回穿梭织布)
(4) 南北纵贯的道路或土地
凡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大戴礼记·易本命》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
(5) 又如:经途(南北向的道路);经涂(南北向的道路)
(6) 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
经,常也。——《广雅》
拂经。——《易·颐》
武之美经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之大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疏:“经者,纲纪之言也。”
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也。——柳宗元《断刑论》
(7) 又如:经权(原则与权宜);经榜(旧时为死者做法事时张贴的榜文);经事(经典规定的常道)
(8) 经典
(9) 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
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白虎通·五经》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李白《嘲鲁儒》
辛苦遭逢起一经。——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治经为博士。——《资治通鉴·汉纪》
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10) 又如:《道德经》;《十三经》;诵经;引经注典;博古通经
(11) 特指宗教典籍。如:《佛经》;《圣经》;《古兰经》;经纸(写佛经的黄纸);经堂(佛堂);经资(僧道为人诵经得到的钱);经折(折装的佛经小本或用以记事的小本子);经偈(佛经和偈子)
(12) 指某一学科的专门著作。如:《山海经》;《水经》;《茶经》
(13) 月经 。如:痛经;经前;经后;调经;经水;经信(妇女月经)
(14) 中医称经脉,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技经肯綮。——《庄子·养生主》
(15) 又如:经穴;经络
(16) 中国古代图书目录四部(经、史、子、集)分类法中指儒家经典及小学(文学、音韵、训诂)方面的书
诸子及经史。——明· 顾炎武《复庵记》
(17) 中国古地名 。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东北
(18) 通“径”。小路,途径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韩非子·解老》
动词
(1) 治理
经世之条理。——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经邦(治国);经国济民(治理国家,普济万民);经济之才(治理济世的志向);经济之才(经邦济世;治理国家的才干);经维之才(治理国家的才能)
(3) 经过,经历
经德不回。——《孟子》
经日乃厌倦。——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经三日三夜。——《世说新语·自新》
其所已经者。——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其所未经者。
(4) 又如:经练(经历;经验);经涉(途中跋涉);经经眼(过目;看看);经行(行程中经过);经见(经历和见识);经官起诉(到官府起诉)
(5) 经营;料理
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经理宇内。——《史记·秦始皇本纪》
经国之大业。——曹丕《典论论文》
(6) 又如:经催(负责催收租税);经划(经营筹划);经画(经营筹划);经量(清查丈量,经营规划);经账(旧时出卖田产时,写明田产的亩数、边界、价格等内容的账单)
(7) 量度;筹划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诗·大雅·灵台》
古者经井田。——《盐铁论·相刺》
(8) 又如:经治(筹划治理);经远(长远谋划);经筭(筹划谋算)
(9) 上吊,缢死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灵王经而死。——《公羊传·昭公十三年》
经其颈于树枝。——《史记·田单传》
(10) 又如:经死(上吊而死)
形容词
(1) 正常;经常
其语闳大不经。——《史记》
(2) 又如: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经用(经常用度);经惯(老练,有经验);经赋(常规赋税)
(3) 另见
jìng
动词
(1)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韩非子》
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中国歌谣资料》
(2) 〈方〉∶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 。如:经纱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糸(
),从少。本义:轻细的绢)(2) 轻细的丝麻织物,古时多以蚕丝为之。古亦作“沙”
白纱入缁,不染自黑。——汉· 王充《论衡》
绸缎一百三十卷,纱绫一百八十卷。——《红楼梦》
(3) 又如:纱元(纸制的纱缎和元宝;祭品);纱绢(细薄丝织品的通称;纱手帕);纱罗(轻软细薄的丝织品的通称);纱笼中人(喻命中富贵,可官至宰相)
(4) 麻、棉等纺成的细缕。俗称“棉纱”或“麻纱” 。如:棉纱;纱厂(棉纺工厂)
(5) 今泛指用棉麻、化学纤维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经纬线稀疏的织品
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唐· 白居易《宿东亭晓兴》
(6) 又如:纱帐(纱制帐幕);纱屉子(纱窗。旧时的窗户分两层,里面一层多用纱糊,透明,通气);纱帷(即纱帐);纱幌(纱制窗帘);乔其纱;泡泡纱;纱窗(蒙纱的窗户);纱罩(蒙纱的灯罩;蒙纱的防蝇罩;煤气灯上的主要附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s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