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品

jì niàn pǐn [ji nian pin]
繁体 紀念品
注音 ㄐ一ˋ ㄋ一ㄢˋ ㄆ一ㄣ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留作纪念的物品。

词语解释

  1. 留作纪念的物品。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小人们也遵先王遗教,非常敬老,所以要请您老留下一点纪念品。” 巴金 《秋》二:“就只剩下这十多幅,这是纪念品。”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还有他回国时少先队员送他的签满了名字的红领巾,以及其它纪念品等等。”

引证解释

⒈ 留作纪念的物品。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小人们也遵先王遗教,非常敬老,所以要请您老留下一点纪念品。”
巴金《秋》二:“就只剩下这十多幅,这是纪念品。”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还有他回国时少先队员送他的签满了名字的红领巾,以及其它纪念品等等。”

纪念品的国语词典

留供纪念的物品。如题有款识的器物、照片等。

纪念品的网络释义

纪念品 (可以承载纪念意义的物品)

  • 纪念品是指可以承载纪念意义的物品,纪念品通常是以实物而存在的,能长时间保存,在人际间的交往中,可以起到增进感情、加深印象的作用。
  • 纪念品的翻译

    英语: souvenir
    德语: Andenken (S)​, Angedenken (S)​, Memento (S)​, Reiseandenken, Souvenir (S)​, Relikt (S)​, Reliquie (S)​
    法语: souvenir, bibelot

    纪念品造句

    那些纪念品件件都特别精致。
    哥哥喜欢旅游,他的房间里挂满了琳琅满目的纪念品。
    夏令营结束那天,队员们互相赠送纪念品,互留通讯地址后,才依依不舍地含泪分手了。
    他一直珍藏着学生制作的纪念品,爱屋及乌,这正是教师的爱心。
    赛前,两国运动员交换了纪念品。
    一件“永霸”牌纪念品雨披包装袋上除印了“时尚轻便,经久耐用”及无偿献血的宣传标语外,生产厂商、厂址、使用说明等均未标出。
    除了将照片、视频刻录光碟,吴女士还精心制作了属于自己孩子独一无二的满月纪念品,像胎毛笔、手掌脚印模具这样“就地取材”的纪念品。
    最后,在总结了蓝印花布旅游纪念品具体设计手法的前提下,展开针对蓝印花布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的设计实践。
    整个世界成了一个惊人的纪念品汇集,处处提醒着我她是存在过的,而我已失去了她!艾米莉·勃朗特。
    精彩歌舞晚会入场券,可参加幸运大抽奖,另有纪念品相送。
    你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件纪念品装框,送给她做为对那个特别日子的纪念。
    我为娘仨各买了一条真丝纱巾,也算作访韩的纪念品。
    不是什么牌子,这是猫扑论坛里一个活动的纪念品,只有巨大贡献者才能收到这样一个精致小猫,它出自国内某顶尖设计师之手,很难得的哟!
    纪念品世博护照迅速走俏可收集场馆印戳。
    许多机关单位的庆典活动以及人们礼尚往来,也把内画作为别具特色的纪念品。
    哈尔滨阿勒锦旅行社总经理刘春梅告诉记者,目前许多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收入仍是门票销售,旅游纪念品收入只占了很小一部分。
    现在,准备好茶叶了吗?钻石庆典的纪念品今天开卖了。
    羊城晚报夏日里,市民去海边游玩喜欢购买虎斑贝、珊瑚作纪念品。
    当日常用品和纪念品被放在一张折叠桌上出售的时候,最先卖掉的是感情。“现金很有用头。”。
    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得到完全的解放,促使以卡扎菲为题材的讽刺漫画和蒙太奇照片,成为生产革命纪念品的家庭手工业的支柱产品。

    汉字详情

    jì,jǐ [ji]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SU
    四角: 271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姓

    (2)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己声。本义:散丝的头绪)

    (2) 同本义

    纪,别丝也。——《说文》

    三纲六纪。纪者,理也。——《白虎通》

    众之纪也。——《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

    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墨子·尚同上》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淮南子·泰族训》

    (3) 开端,头绪

    纪,绪也。——《方言十》

    (4) 又如:乱其纪(事情乱了端绪)

    (5) 要领

    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吕氏春秋》

    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礼记·乐记》

    (6) 纲领;纲纪

    纲纪四方。——《诗·大雅·棫朴》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韩非子·主道》

    (7) 又如:纪经(纲常);纪纲(网罟的纲绳。引申为法纪与政纲;治理;管理);纪序(纲纪次序)

    (8) 法则;准则

    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吕氏春秋·孟春》

    (9) 又如:纪法(法律;法规)

    (10) 纪律 。如:法纪(法度和纪律);军纪;纲纪;党纪

    (11) 终极 。如:纪极(极限);纪限(极限)

    (12) 仆人 。如:纪纲(仆人)

    (13) 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代或时期 。如:世纪;中世纪

    (14) 地质上的分期(长于“世”,包括在一个“代”中) 。如:侏罗纪;二叠纪;石炭纪;寒武纪;震旦纪

    (15) 十二年的一个时期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 莫愁。—— 李商隐《马嵬》

    (16) 杂记、印象或事件的非正式纪录 。如:陕北纪行——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要、纪元、纪传”等,别的地方多用“记”

    (17) 旧时史书的一种体裁本纪,专记帝王的历史事迹及一代大事 。如:《史记·高祖本纪》、《后汉书》

    (18) 中国古国名 。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城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

    (19) 姓。如:纪信(公元前?—前204),汉初将军,赵城人。秦末为刘邦部将,项羽围刘邦于荥阳时,事急纪信伪乘刘邦车出降,刘邦乘隙脱逃,纪信即被项羽杀害;纪昌(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

    动词

    (1) 处理;治理

    纪农协功。——《国语·周语上》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陶潜《移居》

    (2) 又如:纪理(经纪,管理);纪农(治理农事)

    (3) 通“记”。记录,记载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左传·恒公二年》

    司马子长纪 黄帝以至 孝武。——《论衡·须颂》

    咸用纪宗存主。——张衡《东京赋》

    恶能无纪。——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罗缕纪存。——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纪兴(记录兴致);纪功(记载功绩);纪述(记载叙述)

    英文翻译

    record, annal, historical account

    方言集汇

    ◎ 粤语:gei2 gei3
    ◎ 潮州话:gi2 gi3

    宋本广韵

    部首: 440
    笔画: 7
    五笔: WGNN

    英文翻译

    think of, recall, study
    pǐn [pin]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K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RRR
    四角: 60660

    详细解释

    (1) (会意,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本义:众多)

    (2) 同本义

    品,众庶也。——《说文》

    (3) 又如:品人(众多的人);品事(诸多事项);品物(各类特定范围之物);品供(各种供品);品象(众人);品庶(众人百姓);品极(众多)

    (4) 颜色淡 。如:品绿

    (5) 齐一,相同

    品,齐也。——《广雅》

    品其百笾。——《国语·周语中》

    名词

    (1) 事物的种类

    五品不逊。——《虞书》。传,谓五常。郑注:父母兄弟子也。

    厥贡惟金三品。——《书·禹贡》

    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货品(货物或货物的品种);品汇(事物的品种类别);品搭(按品类等级搭配);品流(品类;流别);品例(种类);品件(花色品种);用品(应用的物品);珍品(珍贵的物品);品物(物品;东西)

    (3) 品性;品格 。如:人品(人的品质);品诣(品行);品概(品格;气节);品地(品质;本色;官职);品格儿(相貌;形体);品极(人品的高低)

    (4) 等级

    (5) 又如:品从(等级);上品

    (6) 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官阶、爵阶

    皇上超擢品卿衔军机章京。——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7) 又如:品子(品官之子弟);品次(位列;品级);品制(等级制度);品命(官阶;品位);品著(指不同品位的服饰);品从(正从。指古代官吏的正品与从品);品爵(品级爵位);品令(选拔官吏的格令)

    (8) 格调

    诗之品有九。——《沧浪诗话》

    (9) 标准, 基准 。如:品式(标准;法式); 品度(标准, 法度)

    (10) 法式, 法则

    乡有俗, 国有法。…品有所成, 故曰人不一事。——《管子》

    (11) 乐器构件名。指月琴、琵琶等乐器上的弦枕木

    (12) 古地名 。唐宋皆有品州, 约在今四川省宜宾地区境内

    (13) 姓

    (1) 演奏乐器 。如:品竹(吹奏管乐器);品竹弹丝(吹拉弹唱);品弄(吹奏);品统法(弦乐曲调的弹奏技法);品箫弄笛(吹奏洞箫和笛子)

    (2) 评价,衡量

    于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世说新语·文学》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3) 又如:品度(品评打量);品择(品评选择);品藻(品评;评论);品酌(衡量,斟酌);品选(评选);品头题足(亦作“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

    (4) 品尝 。如:品茶,品月

    英文翻译

    article, product, commodity

    方言集汇

    ◎ 粤语:ban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n3 [东莞腔] pin3 [梅县腔] pin3 [陆丰腔] pin3 [客英字典] pin3 [宝安腔] pin3 [客语拼音字汇] pin3 [台湾四县腔] pin3 [海陆丰腔] pin3
    ◎ 潮州话:bing2(píng) [饶平]ping2(phí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七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丕飲侵B上聲開口三等侵Bpʰĭĕmphimx/phy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