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影片

jì lù yǐng piàn [ ji lu ying pian]
繁体 紀錄影片

词语释义

纪录真人真事的影片。系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活或历史事件作系统的﹑完整的真实记录,不容许任何夸张与虚构。按照题材及表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时事报导纪录片﹑文献纪录片和传记纪录片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纪录真人真事的影片。系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活或历史事件作系统的、完整的真实记录,不容许任何夸张与虚构。按照题材及表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时事报导纪录片、文献纪录片和传记纪录片等。

纪录影片的网络释义

纪录影片

  • 纪录影片是对现实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活的某一方面或历史性事件作纪录报道的影片。
  • 汉字详情

    jì,jǐ [ji]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SU
    四角: 271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姓

    (2)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己声。本义:散丝的头绪)

    (2) 同本义

    纪,别丝也。——《说文》

    三纲六纪。纪者,理也。——《白虎通》

    众之纪也。——《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

    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墨子·尚同上》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淮南子·泰族训》

    (3) 开端,头绪

    纪,绪也。——《方言十》

    (4) 又如:乱其纪(事情乱了端绪)

    (5) 要领

    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吕氏春秋》

    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礼记·乐记》

    (6) 纲领;纲纪

    纲纪四方。——《诗·大雅·棫朴》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韩非子·主道》

    (7) 又如:纪经(纲常);纪纲(网罟的纲绳。引申为法纪与政纲;治理;管理);纪序(纲纪次序)

    (8) 法则;准则

    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吕氏春秋·孟春》

    (9) 又如:纪法(法律;法规)

    (10) 纪律 。如:法纪(法度和纪律);军纪;纲纪;党纪

    (11) 终极 。如:纪极(极限);纪限(极限)

    (12) 仆人 。如:纪纲(仆人)

    (13) 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代或时期 。如:世纪;中世纪

    (14) 地质上的分期(长于“世”,包括在一个“代”中) 。如:侏罗纪;二叠纪;石炭纪;寒武纪;震旦纪

    (15) 十二年的一个时期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 莫愁。—— 李商隐《马嵬》

    (16) 杂记、印象或事件的非正式纪录 。如:陕北纪行——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要、纪元、纪传”等,别的地方多用“记”

    (17) 旧时史书的一种体裁本纪,专记帝王的历史事迹及一代大事 。如:《史记·高祖本纪》、《后汉书》

    (18) 中国古国名 。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城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

    (19) 姓。如:纪信(公元前?—前204),汉初将军,赵城人。秦末为刘邦部将,项羽围刘邦于荥阳时,事急纪信伪乘刘邦车出降,刘邦乘隙脱逃,纪信即被项羽杀害;纪昌(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

    动词

    (1) 处理;治理

    纪农协功。——《国语·周语上》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陶潜《移居》

    (2) 又如:纪理(经纪,管理);纪农(治理农事)

    (3) 通“记”。记录,记载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左传·恒公二年》

    司马子长纪 黄帝以至 孝武。——《论衡·须颂》

    咸用纪宗存主。——张衡《东京赋》

    恶能无纪。——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罗缕纪存。——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纪兴(记录兴致);纪功(记载功绩);纪述(记载叙述)

    英文翻译

    record, annal, historical account

    方言集汇

    ◎ 粤语:gei2 gei3
    ◎ 潮州话:gi2 gi3

    宋本广韵

    [lu]
    部首: 316
    笔画: 8
    五笔: V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NMME
    四角: 179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录声。本义:绿色金属)

    (2) 同本义

    録,金色也。——《说文》

    (3) 记载言行事物的册籍

    录,记之具也。——《广雅·释诂三》

    皆辨其物而奠其录。——《周礼·职币》

    (4) 又如:言行录;名人录

    (5) 次第,次序

    今大国越录。——《国语·吴语》

    动词

    (1) 总领

    融为太尉,并录尚书事。——《后汉书·章帝纪》

    (2) 又如:录公(对总领台阁尚书事者的敬称)

    (3) 抄写(含有有选择地照样誊写的意味)

    手自笔录。——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

    余之手录。

    (5) 又如:抄录(抄写);录黄(宋代中书省枢密院承旨抄录颁送门下省的文件)

    (6) 记载

    《春秋》录内而略外。——《公羊传·隐公十年》

    录功而与官,则莫敢索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7) 又如:采录(采集并记录);笔录(用笔记录);录囚(审讯登录囚犯的罪状)

    (8) 采取

    君既若见录。——《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录用(录取任用);录遗(选录遗才)

    (10) 记;惦记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 逮捕

    吏录一犯夜人来。——《世说新语·政事》

    (12) 收集;收藏

    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世说新语·政事》

    英文翻译

    copy, write down, record

    方言集汇

    ◎ 粤语:luk6

    宋本广韵

    yǐng [ying]
    部首: 326
    笔画: 15
    五笔: JYI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AFHHH
    四角: 629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彡,景声。彡( shān),毛饰花边形。本义:影子;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

    (2) 同本义

    影,形影。——《广韵》

    犹表之与影。——《吕氏春秋·功名》

    吾日悠悠惭于影。——《淮南子·修务》

    (3) 字本作“景”

    二子乘舟,汛汛其影。——《诗·邶风·二子乘舟》。疏:“景,指舟影。”

    罔两问于景。——《淮南子·道应》

    正日景以求地中。——《周礼·大司徒》。释文:“景,本或作影。”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4) 又如:影灯(点火取影的彩灯);影不离灯(紧密地连在一起);影形不离(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影柱(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表柱。引申指法规、标准);影表(即圭表。为古代测度日影的天文仪器);影子花(影踪);影兆(踪影);影附(谓如影附形);影神(迷信谓人影有神灵主之,故称);影从(如影随形。形容迅速依附、追随);影影(身影);影踪(身影,踪迹);湖光塔影;影娥池(汉代未央宫中池名。本凿以玩月,后以指清澈鉴月的水池)

    (5) 图绘的佛像或人物肖像

    三有佛影,焕若真容,相好具足,俨然如在。——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毁神影,坏屋舍。——《南史》

    写了武松乡贯年甲,貌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水浒传》

    (6) 又如:影身(画像);影图(画像);影殿(寺庙中供奉神佛的殿堂);影室(影堂。寺庙道观供奉佛祖、尊师真影之处);影神(指遗像;画像)

    (7) 照片 。如:合影;影集

    (8) 痕迹,某物经过后留下的一条线或踪迹 。如:影子花(影踪);影迹(踪迹;线索)

    动词

    (1) 遮蔽;遮盖 。如:影屏(门内做屏障用的屏风);影蔽(掩蔽;隐匿)

    (2) 影射 。如:影子语(含蓄影射的言语、议论);影带(犹影射)

    (3) 假冒

    虽有富户,或投名于势要,以求影庇。——《旧五代史·唐庄宗纪》

    (4) 又如:影射(假冒他人字号、招牌;以假充真);影庇(将户籍或土地财产虚挂在权势人家名下,以逃避徭役税收);影占(虚占人户或财产,使逃避赋役、税收)

    (5) 隐藏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水浒传》

    (6) 又如:影着(隐着;藏着);影射(暗中耍手腕)

    (7) 照射

    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西游记》

    (8) 描摹;影印 。如:影宋元本或校宋元本的书籍

    (9) 晃动

    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水浒传》

    英文翻译

    shadow; image, reflection; photograph

    方言集汇

    ◎ 粤语:jeng2 jing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ang3 [海陆丰腔] rang3 [梅县腔] jang3 [沙头角腔] jang3 jang5 [客语拼音字汇] yang3 [陆丰腔] jang3 [台湾四县腔] jang3 [宝安腔] jang3 [东莞腔] ja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丙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ʔĭɐŋqiengx/yank
    piàn,piān [pian]
    部首: 423
    笔画: 4
    五笔: THGN
    五行:
    吉凶:
    仓颉: LLML
    四角: 22027

    详细解释

    piān

    名词

    (1) 指有图像、景物或录有声音的片子 (用于口语一部分词)。如:唱片儿;画片儿;相片儿;影片儿

    (2) 另见 piàn

    piàn

    动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劈开的木片。本义:劈开树木之类)

    (2) 同本义

    片,判木也,从半木。——《说文》。段注:“谓一分为二之木片。”

    (3) 又如:片批(切肉的一种刀法。刀略倾斜,切之使肉成片状)

    (4) 用刀将物斜削成扁薄形状 。如:两只山鸡已经都片出来了,又片了些羊肉片子

    名词

    (1) 扁而薄的东西

    雪片一冬深。——唐· 杜甫《寄杨五桂州谭因州参军段子之任》

    (2) 又如:唱片;画片;相片;影片;片石(片状石料);木片;玉兰片;虾片;名片;瓦片;片楮(片纸)

    (3) 半;整体中的一小部分或较大地区内划出来的较小地区

    片言可以折狱者。——《论语》

    (4) 又如:分片包干;片儿会;片简(片断的文字材料);片断(指整体中的一部分);片玉(比喻群贤之一);分片负责;土地连成片;片合(两半相合。指交配)

    (5) 花瓣 。如:花片;牡丹片

    (6) 雪花

    密片无声急复迟,纷纷犹胜落花时。——唐· 方干《叙雪寄喻凫》

    (7) 词的分段称分片,上段叫“上片”,下段叫“下片”。下一段的开头叫“过片”

    形容词

    (1) 单个;单只 。如:片影(一片影子;孤独的身影);片帆(孤舟;一只船);片字(犹只字);片雨(阵雨;局部地区降落的雨);片席(片帆,孤舟)

    (2) 微小;微少

    卧此片时醒。——唐· 杜甫《高柟》

    (3) 又如:片言折之(用三言两语去说服他);片札(小简,短信);片善(微小的优点);片语(简短的话);片霎(片刻,刹那);片辞(简短的言辞);片鳞半爪(喻事物的极小部分);片句(简短的语句)

    (4) 形容极短的时间 。如:片晷(片刻。晷,日晷,测日的仪器,借指时间);片晌(片响。很短的时间)

    (5) 偏颇;不全面 。如:片记(片面记载,不全面的记载)

    量词

    (1) 形容薄而成片的东西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 李白《望天门山》

    (2) 又如:两片安眠药

    (3) 延伸的平面或广阔区域(如陆地或水域)

    一片孤城万仞山。——唐· 王之涣《凉州词》

    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

    (4) 又如:印度南部的一片热带农村地区;两河之间的一片森林地带

    (5) 如同舞台布景一般的真实的或想象的景物 。如:一片丰收景象

    (6) 另见 piān

    英文翻译

    slice, splinter, strip; rad. 91

    方言集汇

    ◎ 粤语:pin3
    ◎ 客家话:[梅县腔] pien3 [海陆丰腔] pien3 pien5 [东莞腔] pen5 [陆丰腔] pian5 [宝安腔] pen3 [台湾四县腔] pien3 pien5 [客语拼音字汇] pian3 pian4 [沙头角腔] pien5 [客英字典] pi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二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普麵先開去聲開口四等pʰienphenh/phenn